来到济阳后,谈谈对济阳的了解和看法

翰棋谈旅游 2024-01-25 21:02:05
提到济阳区,不能不说济水,济阳因济水而得名。随着历史的发展,千年古城济阳依旧在,济水却不见了。

我来到济阳后,发觉济阳区在黄河以北,立马感觉奇怪,为何不说济阳处在黄河之北,而说处在济水之北呢?

奇怪之余,百度了一下“济水”的相关知识。

中国带“济”字的城市有四座,都是因济水得名,分别是河南的济源,山东的济宁、济南、济阳,其中济阳的存在感最低。

济水是古代的一条大河,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为“四渎”,“渎”在古代是指独流入海的大河。济水现在不见了踪影,到底是被黄河“合并”了,还是被黄河淹没了,不得而知。

根据历史记载,“四渎”中,最神秘的是济水,它“穿黄不浊,三伏三见”,意思是说,穿黄河而过不浑浊,有三段潜伏地下,三段穿流在地上。

对于济水流向,我从网上找到了两幅图片,两张图略有不同。

我把“穿黄不浊,三伏三见”的意思,又细细想了一下,对于济水和济阳,越想越神秘:

一是济水的流向很神秘!

它能“穿黄”,说明是南北流向!

济水又是独流入海的“四渎”之一,说明它向东流。

我猜想,它应该先是南北流向,然后又拐弯向东入海。至于从哪里拐弯,不得而知!

二是济水“穿黄”的途径很神秘!

黄河泥沙含量极高,淤泥在河底堆积后,抬高了河床,水位随之升高,历朝历代都把治理黄河当作民生工程,加固增高堤坝。

在河床和堤坝都比较高的情况下,济水是如何做到“穿黄”的呢?

翻河而过?不可能!除非用抽水泵,问题是古代也没有抽水泵啊!

三是济水“穿黄而不浊”的清高很神秘!

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出淤泥而不染”,黄河浑浊不清,鬼才相信济水与黄河交汇后能“清高”到“不浊”的地步,相反,我更相信布朗运动。

四是把“穿黄不浊,三伏三见”的意思连贯起来思考,济水“穿黄”问题好像迎刃而解。

答案就是,济水是暗河,至少在与黄河的交汇处是暗河,它从黄河底下穿流而过,所以古人说它“三伏三见”。

总的来说,黄河在历史上泛滥成灾,经常欺负周边河流,“借道入海”,济水比黄河还霸道,不仅能穿黄河而过,而且还能保持清澈,给我的遐想,就像一个纯洁的小青年,通过翻墙或者挖地道的方式,闯进恶霸家里,然后又大摇大摆的走出来,身上一点挨揍的伤痕都没有。

从济阳城区的地理位置来看,最初建设者的“胆儿够肥的”。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这个母亲河在历史上不那么温顺,特别在下游,河床较高,很容易决口泛滥,导致很多城市对这个母亲“敬而远之”,很少有人敢把城市建在黄河岸边。

济阳却特殊,不知道当初的规划建设者怎么想的?济阳是黄河下游唯一的建在黄河岸边的城市,现在,济阳区不仅是下游唯一的中心城区紧邻黄河的区县,流经长度也最长。

最初设立“济阳县”的人,叛徒!

现在的“济阳”,最初的名称来源于宋朝的投降派刘豫,直白地说那人就是一个叛徒,说汉奸也不为过。金朝1129年,刘豫把章丘、临邑二县各一部划出来,设立了济阳县。

可能很多人对刘豫这个历史人物不太熟悉,他是宋朝的济南知府,在金国攻打济南城期间,刘豫杀死关胜而降,关胜就是《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

刘豫后来建立齐国,当了皇帝,事实上就是金朝的傀儡,他配合金军攻打南宋,多次与岳飞对垒。

河南历史上的“济阳县”与山东现在的济阳区,毫无关系!

在刘豫设立济阳县的1200多年前,也就是现在的2100多年前,华夏大地上已经有了济阳县,这个济阳县是大汉王朝设立的,而且历史存在感很强,因为这里出了两个有名的皇帝,一个是征服匈奴的汉武帝刘彻,他在济阳县建立了济阳宫,另一个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他在济阳宫出生。

汉朝时期的济阳县,县域包括今河南兰考县和山东东明县的各一部分,县衙遗址至今仍在兰考县的固阳镇,与现在的济阳区根本不是一个地方。

我个人的观点是,汉朝时期的济阳县才是正宗的,刘豫设立的济阳县,也就是现在的济阳区,是盗版的。

济阳区的隶属关系,频繁!

建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我不敢说,最起码在山东,济阳可说是隶属关系变化最频繁、曾经归属城市最多的县级市。

建国后的70多年内,济阳区的归属发生了6次变化,平均12年一次,从地图上看,济阳区处在德州市、滨州市、聊城市、淄博市、济南市5个城市之间,这5个城市都有把济阳“收入囊中”的历史。

说起济阳区的旅游,伤心!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本来是描写大明湖的,后来演绎成对济南市的赞美。但是这个赞美对属于济南的济阳区来说,不合适。

因为济阳区看不到山,除了澄波湖之外,也看不到其他湖泊,谈不上“一城山色半城湖”,没有湖泊,哪里会有荷花?

济南的市树是柳树,济阳的柳树并不多,在澄波湖和河岸绿化带偶尔能看到一些,济阳的市政道路上,行道树大部分是白蜡和法国梧桐。

在东郑线上行使,顺道去澄波湖打了一下卡,天太冷了,湖面上还有浮冰,景区内没有游客,荒凉落魄。

济阳区的方言,幽默!

济阳人基本上都会普通话,但是讲方言的时候,外地人还是听不懂的,举几个例子。

好:刚晒来,什么时候:多咱,花生:长果,昨天:耶来,膝盖:格了拜自,公猪:角猪,公狗:牙狗。早饭:早起饭,午饭:晌午饭。

他们还喜欢用重叠词语,听起来挺有幽默感,如弯,他们会说弯弯儿的,短,他们会说短短儿的。

对于济阳方言的来源,当地人有的说是山西移民的后代,所以带有山西口音,有的说来源于河北,是河北移民的后代。

济阳最有名的文化遗产,内卷!

我们经常用“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现在往往用来形容清贫的生活。

济阳人说,2500年前,孔子游历济阳,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发生地就在济阳曲堤街道,至今那里还有闻韶台遗址。济阳城区有个闻韶中学,名字就来源于这个典故。

但是淄博人对济阳人的这种说法不认可,因为他们认为淄博才是正宗的“三月不知肉味”的发生地,在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也有孔子闻韶处遗址。网上搜寻了一下,大部分媒体认可淄博。

中国文旅的内卷现象比较多,都想利用名人效应提高家乡的知名度,发展旅游业。淄博与济阳关于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内卷,也在情理之中。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的孔子闻韶处

济阳曲堤街道有座闻韶台

济阳城区的交通道路状况,棒极了!

济南主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是出了名的,但是济阳的市政道路都比较宽阔,开车畅通无阻,而且主干道都是横平竖直的,符合中国古代修路的“经纬概念”。

济阳城区主干道

0 阅读:56

翰棋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