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狂赚上亿外汇,比黄金还抢手:这瓶“东方神油”,竟成非洲人保命神器

快刀财经 2024-06-08 18:30:58

两块钱的风油精,成了硬通货?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在某乎上,流传着这样一个问题:“你闻过最上头的味道是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是瓜果的烂水味,有人说是风干的鱼腥味,有人说是梅雨季节闷出的衣服馊味……夹杂在这些吐槽当中,有个答案意外地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那就是风油精的味道。

说起风油精,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每个80、90后的孩子,小时候都曾从爹妈爷奶的手里接到过这瓶神奇的绿色液体,它的气味醇厚绵长中带着霸道性的刺激,后劲十足,只要闻上一口便能久久不忘。

风油精虽好,但却因为不讨喜的味道而遭到消费者的“嫌弃”,更是一度被花露水挤占到没了市场。然而,就是这瓶被“遗忘”的风油精,在非洲却是炙手可热的“保命神器”,不仅长期霸榜非洲时尚单品,非洲老哥们更是亲切地称呼它为“东方神油”。

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21年,中国清凉油出口量达到4029.5吨,出口金额为2368.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3亿元),同比增长23.3%。折算下来,相当于出口了4029.5万盒100g的清凉油。这其中又有一大半是出口到非洲的。

正因如此,在某种程度上,风油精在非洲已经成了无所不能的“硬通货”。遇到入关不顺各种刁难,往对面大哥口袋里放一瓶风油精,立马问题迎刃而解;碰上讲价困难,及时送上风油精,百试百灵;就算是在非洲野生动物园拍照,给点风油精都能得到黄金位置的优先使用权,比钱还管用。

风油精似乎已经突破了商品的范畴,开始包含更多社会学层面的含义。风油精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在国内电商平台中3元左右一瓶的风油精,在海外电商平台中卖到了8美元(约合人民币58元),溢价数十倍。

那么问题来了,在国内不受待见,到非洲却摇身一变为社交顶流的风油精,是如何在不动声色间扳回局面的?

01

风油精“兴衰史”

从爆红到被边缘化

别看如今的风油精好像平平无奇,但曾经一度,清凉油(风油精的前身)的配方不仅被评为国家机密技术,还得由专门指定的人生产。

风油精的功效很广泛,无论感冒头晕肚子痛,统统都能派上用场。当然,风油精最无法替代的功效,还是止痒。

我们被蚊子叮咬后,之所以会觉得奇痒难耐,并非蚊子的本意。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以方便吸血,蚊子会通过口器注射含有抗凝剂的唾液,而人的免疫系统一旦感知到这种抗凝剂,便会自动释放组胺,从而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造成叮咬部位的红肿。

最重要的是,过量的组胺,会激活对其敏感的C神经纤维,发出“痒”的信号。要想缓解痒感,既可使用抗组胺类药物,也可使用类固醇药物,消除炎症,缓解红肿。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风油精其实并不含有这些物质,而是依靠薄荷脑和桉油激活负责感受温度的神经细胞,使人感觉到凉,再用水杨酸甲酯刺激皮肤,带来灼烧感,这种强烈的双重刺激,足以压倒对“痒”的感知。简单来说,风油精就类似于短暂麻醉,用额外的刺激代替不适感,使人产生消痒的错觉,只治标不治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言归正传,国内风油精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有一家福建省漳州的香料厂,将樟脑、薄荷脑、桉油等芳香料成分,结合水杨酸甲酯、丁香酚,制成了一种青绿色液体,命名为风油精。趁热打铁,漳州香料厂很快就注册了“水仙牌”商标,开始推向市场。

水仙风油精不负全厂厚望,仅2年后年销量就超过了800万瓶,投产10年内共售出了1700万瓶。依靠先发优势,“水仙”建立了稳固的销售网络,漳州香料厂也顺利在1998年转型为水仙药业,名声大噪的风油精,逐渐变成了国民止痒药品。

然而,好景不长。1990年,上海家化旗下的六神花露水横空出世,以六味中药材,即薄荷醇、冰片、金银花、蛇胆、人工牛黄、人工麝香为基础,在花露水中增加“驱蚊止痒、提神醒脑、祛痱止痒”的功能,刚一上市就遭到哄抢,从全国各地赶来进货的车在上海家化厂门口排起长龙,等待24小时轮轴转的生产线赶制新货。

随着六神花露水的走红,风油精走起了下坡路。虽然制造风油精的厂商非常多,但没有哪家具备上海家化的体量,过度的内部竞争又导致忽略了外部危机,渐渐被“边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驱蚊护肤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就算是花露水也露出了颓势,节节败退,更不用说本就坐着“冷板凳”的风油精。

既然国内的路子已经走不通,又该到哪里寻找破局之道呢?答案是非洲。

02

东方神油非洲受捧

风油精变“硬通货”

在非洲,看似不起眼的蚊虫,可谓是“第一杀手”。

非洲的蚊子品种多、毒性大、数量密,海拔越高的地方,蚊子越大越毒,叮一口就是个大包,又痛又痒,很长时间都好不了。除了蚊子,还有落在皮肤上会造成腐烂的芒果蝇,会腐蚀皮肤的硫酸蚁,以及各种有毒的臭虫等。

非洲有着超过95%的疟疾发病率,加上非洲本地医疗水平地下,一旦染上,只能等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都有超过60.2万非洲人被蚊虫感染疟疾而死。

几千年来,非洲人跟蚊虫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试过了无数办法却毫无效果,为了发泄愤怒,很多地区还把蚊子抓起来制作成饼食用,以解心头之恨。

直到风油精的出现,终于让“苦蚊子久矣”的非洲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一个在非洲传递风油精的人已不可考证,但这个小玩意却真真实实打破了非洲人对于防蚊的传统印象,原来对付蚊虫可以如此简单——只需滴上小小的几滴,就能瞬间“重获新生”。

很快,中国有种“神奇魔药”的传言就在非洲大地上四处开花。虽然风油精的配方上已经把原料给写清楚了,但对于没有成熟工业配套的非洲,还是很难独立生产,再加上当时的非洲还没有售卖风油精的商店,唯一获取的方式就是中国人,有幸拿到风油精的非洲人,自然就成了其他人羡慕的对象。

渐渐地,风油精开始频繁出现在非洲人的送礼名单册中,不论非洲哪个阶级,都愿意用风油精来当做礼品风油精甚至成了非洲的“茅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它都能解决。

互联网上,很多关于非洲的游记攻略都有同样的提醒:在非洲遇到警察讹诈,送风油精;遇到小贩不打折,送风油精;买东西的时候来盒风油精,就能获得优先挑选权;想要融入当地部位,掏出风油精就能被奉为座上宾。

▲网友供图

常年与中国游客的交互中,风油精的更多功能被“挖掘”了出来。在常年温度40°的非洲,中暑是常事,把一抹绿色擦在人中带来的清凉力量,能够有效防止中暑;在道路颠簸的路上,往太阳穴上抹点风油精,晕车的症状会得到极大的缓解,一次又一次,风油精用自身实力证明了它的“厉害”。

随着功效不断被无上限延展,无论头痛、关节痛、咽喉痛,还是痛经或者感冒发烧,非洲人都要涂上一点风油精。在他们看来,风油精绝对属于包治百病的范畴,跟大力丸是一个等级,这么好的东西,实在是相见恨晚。

演变到后来,非洲人对风油精使用上的“创造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03

猎奇用法无所不包

风油精成生活日常

“无所不能”的风油精,被非洲人玩出了八百种花样。

包括但不限于把风油精滴在香烟过滤嘴上,让每一口烟都变得清爽异常;在品味咖啡时滴入几滴风油精,清凉直冲脑门;还有非洲人甚至会把风油精涂在身体的隐秘部位,让自己在炎热的天气下也能保持清爽。

绝杀级的风油精大法,则是“点风油精”,即太阳穴两点,脑门儿正中一点,人中一点,后脑勺窝一点,看似简单,却极其考验手法,被非洲人视为“ 东方秘传玄术”。

不但如此,风油精还成为非洲企业管理工人的工具。起因在于,非洲人的摸鱼行为总是光明正大,除了经常在上班时间打盹睡觉这种基础操作,有的员工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则倒地不起,然而,当倒地员工被送去医院就医后,医生却告诉企业管理者们,员工只需要睡一觉就好了。

类似的事情频频发生,让企业主头疼不已。几番“斗智斗勇”下,可以提神醒脑的风油精派上了用场,只要看到“不对劲”的苗头,企业主就会“从善如流”地给员工点上风油精。

虽然员工会被刺激到流泪不止,但因为工作时间机器都是开着的,万一睡着了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方法虽然“损”,但架不住有用。

在中非跨境电商平台Tospino以及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平台上,关于风油精的评论让人“大开眼界”:“我可以没有香水、但不能没有风油精”、“如果风油精是个女人,我会娶她”、“没有它,埃塞俄比亚的太阳之火将无法平息”、“刚开始我以为那是个愚蠢的玩笑,它闻起来像是过期的胡椒水,可过了一会,仿佛有股气流冲开我的天灵盖,两次就治好了我的中暑,感谢中国。”

▲替大家翻译一下:“传说它可以治愈一切,包括起死回生。”

甚至有头脑活络的非洲人,靠着做“风油精”生意成功发家致富,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除了风油精,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在席卷非洲,据说在非洲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个非洲母亲问孩子:“上帝住在哪里?”孩子答道:“既然上帝创造了万物,他一定住在中国。”

毫不夸张,手电筒、手机、自行车、假发、食品、布匹、建筑机械,非洲人的衣食住行,已被“中国制造”全方位包围。

随着中国援非基建工程遍布非洲,如今风油精的获取已变得唾手可得。小小一瓶风油精,带给非洲人的,不只是清凉祛热的奥秘,还有脱离贫困和生的希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老喻商业《两块钱的风油精,为什么在非洲成硬通货!还年创外汇1.5亿》

2.发财金刚《风油精和清凉油,才是非洲大陆上的硬通货》

3.翎南会《3块钱的风油精,是非洲的社交顶流》

0 阅读:241

快刀财经

简介: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