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某中学女生跳楼,遗书句句扎心,警示家长:“鸡娃”真的没啥用

IF枕边育儿 2024-10-15 19:04:20

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有一位女孩,却选择在这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且在离开前,她给妈妈留下了一封遗书,内容在网上被传播后,看哭了不少人,句句扎心,也给各位家长敲响了警钟。

遗书的开头,女孩写到:“妈妈,当你看到这张纸的时候,我可能已经不在了。女儿只是太累了,想睡一个觉……”

后面的内容,都是女孩在写自己面对的压力,作业繁重、学校排名、家庭债务、补课疯狂、未来迷茫、内心无力,种种外界的压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除了这些,她还提到了,对母亲的愧疚感,总觉得是自己没做好,才拖累了妈妈。言语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孩子的无奈和无助。她应该是,不知道再如何继续下去了,才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跟世界告别。

透过这篇密密麻麻的小作文,也能看到,孩子生前的生活,到底有多窒息?

我看到网上有不少人,因此网暴女孩的妈妈,觉得是妈妈害死了孩子,但真的是这样吗?

百科上是这样解释自杀形成原因的:研究显示,任何单一因素,都不是自杀之充分条件,只有当它们和其它重要因素合并发生时,才会发生。

所以,我觉得,部分网友的观点还是太片面了,孩子面临的压力,不仅来源于家庭,还有学校和社会的压力。

如果,学业没那么繁重,女孩是不是平时还能有空娱乐,看看电视,跟同学出去玩?

如果,社会上没有“鸡娃”、“攀比”的风气,是不是孩子也能轻松一点?

说这些,其实是想让大家更加客观的看待这件事,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能改变的其实不多。

而作为普通父母,我们可以从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上多做调整,不做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不刻意培养“懂事”的孩子。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伍兹·温尼科特提出了「真我」和「假我」的概念。放在家庭教育上,也是说得通的。

依据他的观点,过于听话懂事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往往是“假我”,是一种为了满足父母需求或人际需求的“防御性外在表象”。

也就是说,为了“讨好”,而展现出,不真实的自己。

比如,小时候,长辈总会说一些话来规训你:

懂事的孩子,是不会不听爸妈话的;

爸妈赚钱不容易,不要乱花钱,你要懂事……

而小孩子通常为了配合长辈的期望,获得一声“懂事”的赞赏,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把欲望憋在心里,强迫自己做个懂事的小孩。

这就是“假我”的状态,时间长了,心理上,也会进入不健康的状态。

我想说,教孩子“懂事”,其实也是一种残忍的教养。

因为,这是在告诉他,你不可以不优秀,你不可以不开心,你不可以学习不好,你的一切,都应该是很好的。

这样的强压,对孩子是不是太残忍了?

所以,这件事也在提示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不懂事”的状态,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需求。

当然了,遇到不合理的,父母也可以拒绝,但要做好良性的沟通,而不是刻意打压。

其次,不刻意“哭穷”。

女孩的遗书上提到:“妈妈,你经常说我用了你太多钱,要是没有我,你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我想,女孩的妈妈,或许说过类似的话,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孩子应该都记住了。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这样的表达,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金钱愧疚感。

教育专家认为,家长总是哭穷,孩子只会越来越畏手畏脚。每花一分钱,都觉得是拖累了父母,成了家庭的负担。

最后,不刻意“鸡娃”。

“鸡娃,”累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我觉得,比起卷,更应该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有的孩子,都承受不住学业压力了,还要给他们上各种补习班,这还能开心吗?

再说了,任何教育形式,都是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如果孩子学习确实不是很好,可能只能勉强考普通高中,又何必逼着他,一定要往重点高中努力呢?现实吗?

有网友说,现在的学习情况和以前完全不同,不光要在学校上课,还得出去补课,每天作业写不完。

这点上,我也深有体会。外甥女高一了,国庆节放假,每天白天写作业,晚上还要写到11点多,写完了打卡。

如果有完不成的,老师就会在群里艾特家长,不管几点。

而且,每天各科老师,都会更新作业完成情况排名,孩子们丝毫不敢懈怠。外甥女说,名义上说是放假,其实,就是在家写作业而已。放假6天半,我有6天在写作业,半天收拾行李,一次都没出门。太累了!

你看,现在的孩子,压力得多大?

所以,作为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学校的学习内容,已经让孩子压力很大了,就没必要,再增加其他的补课了。

枕边育儿寄语:

易中天教授在谈到教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培优、反对励志、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教授认为,教育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望子“成人”,而标准就是八个字:真实、善良、健康、快乐。是啊,孩子能快乐健康的长大,不就已经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了吗?你们觉得呢?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5

IF枕边育儿

简介:高级育婴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侧重产后护理、喂养、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