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年时间中,无数中国人被纸醉金迷的西方社会所吸引,他们或为了生活、或为了财富,前赴后继地移民到了西方。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1988年,一名美国教授却毅然决然的卖掉了企业,带着妻儿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
在中国一待,就是整整36年,期间,他还努力拿到了中国绿卡。
他曾说,现在的中国遥遥领先于国外,每次去国就像是回到了20年前。
而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更早的来到中国。
那么,一名生活在美国黄金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为何会选择来到贫穷的中国呢?又是什么动力让他留在了中国呢?
远赴中国
这名美国教授名叫潘维廉,1956年出生于美国,
他的成长历程,正是美国经济一步步走向世界巅峰的过程。
因此,贫穷的中国压根就不曾吸引过他的注意。
直到1976年。
这一年,正在美国空军服役的潘威廉接到命令,前往台湾执行任务。
而正是这一趟台湾之行,推动了他命运的齿轮。
那时候,大陆方面经常会用气球向台湾地区投放宣传单,劝告国民党能带领台湾回到祖国。
一次无意间的机会,潘维廉也捡到了一张宣传单。
彼时,宣传单在台湾属于“违禁品”,长官警告他“不要看”。
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回到宿舍仔细阅读了宣传单内容,而也就是此时,他才知道,大陆人原来和台湾人长的一样。
当时,他在心里就做出了决定,将来一定要去海峡对岸看一看。
在台湾待了两年后,潘维廉回到美国继续念书,并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1988年,他又拿到了美国瓦尔登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
而也就是在同一年,他毅然卖掉公司,举家搬到了中国厦门。
说实话,这种选择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当时,苏联正在没落,美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世界第一强国。
以潘维廉的能力,加上国家蒸蒸日上的经济局面,他完全有机会乘势而起成为顶级富豪。
但他却神奇的选择了中国。
信源:厦门日报 2024年9月20日 关于“自称“遥远来的厦门人”,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写25本书讲中国故事”的报道
留在中国
彼时的中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十年,但国家依旧很穷,据潘维廉回忆,当时厦门经常停水停电,即便是有电,电压也极不稳定。
电压不稳定,就意味着电器极易被烧坏,那段时间,潘维廉不得不隔三差五去维修电器。
除了电力问题之外,让他感到心烦的还有交通问题。
当时,为了方便妻儿出行,他想要买一辆三轮车,结果商家却不卖给他,因为三轮车是“商用车”,很多人买来载客。
而外国人是不能买商用车的。
即便潘维廉解释称,自己买三轮车就是为了代步,不会骑车挣钱,但商家就是不肯卖。
最终,厦门大学的领导专门写了“保证书”,潘维廉才终于买到了车,而此时已经过去一个多月时间。
更搞笑的是,在他将三轮车骑出商店后,还没走200米,就有人拦住他,问他去中山公园要多少钱。
不过,尽管在中国的生活并不算顺利。
但潘维廉却没想过回美国,反而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迷之自信。
说实话,彼时,无数中国人都对国家未来感到迷茫,谁也不知道中国会走向何方。
因为中国和西方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让中国知识分子绝望的程度。
这也就为什么国内公知这么多的原因。
但潘维廉却对中国信心十足。
他曾专门的研究过中国文化和历史,通过这些他发现中国人非常有韧性,只要定好了目标,就会拼尽全力的实现它。
他觉得这样一个民族,没道理发展不起来。
不过,有一点确实是潘威廉没有想到的,那就是中国的发展速度。
彼时,他虽然觉得中国未来可期,但至少需要四五十年的时间,但后来,他惊讶的发现,中国的变化激烈且迅速。
1996年,厦门政府为了打通经济通道,决心修建横跨厦门西海域的海沧大桥。
潘维廉得知消息后非常不满,他认为厦门政府是在搞面子工程,因为想要在海沧修建大桥实在是太困难了。
可结果,仅仅3年后,大桥就竣工了,这给他极大的震撼。
而类似的震撼还有很多。
比如1993年和1994年,刚刚拿到绿卡不久的潘维廉,两度开着自己改造的床车,在中国走了5万多公里。
当时,他发现内蒙古、西北等偏远地区依旧非常的穷,但中国政府正在想方设法的改善民生,比如修路、建学校、医院等等。
这让他非常的感动,没想到中国政府并没有忘记偏僻地方的人民。
2019年,他再次被震撼。
那年,他沿着当年的路线,再次开启了旅程,他发现原本灰突突的地区,现在都变绿了,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年,他到兰州时,经历了两天两夜的停水问题,可当他再回到兰州问起当地人水电问题,当地人用理所应当的语气反问他:怎么会停水停电呢?
中国25年间取得了成就,让潘维廉感到震撼。
回到厦门后,他将自己一路的见闻写成了两本书,里面详细记录了他对近40人的采访,他还书送给了自己的外国朋友,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实的中国。
而这对于破除国外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2年,他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或许就与此有关。
日前,北京日报的记者采访了潘维廉。
在面对采访时,他不无感慨的说道,中国的生活如此现代化和便捷,以至于我每次出国,都感觉回到了20年前,因为中国远远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当然,他也在中国也并非是没有遗憾。
他说: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更早的来到中国。
信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年12月02日 关于“定居中国的美国教授潘维廉:中国远远领先,每次出国都感觉回到20年前”的报道
结语
潘维廉当年之所以来到远隔重洋的中国,其实更多是好奇,而并非是喜欢中国。
真正让他决定留在中国的契机是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他们用数十年时间的努力酿造了一坛美酒,让这位美国友人醉倒在了中国的山河中。
而这也是我们未来要走的路。
我们要用发展、用诚意、用幸福,吸引更多的外国知识分子到中国来,让他们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宣传中国。
到了那时,我们才算实现了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