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是寒露节气,寒露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后是霜降,霜降后就进入冬天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在我国十二月建中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开始,寒露的气温相比白露更加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洁白的露水快要凝结成霜,露水中带有明显的寒意,故得名“寒露”。
寒露是天气由凉转寒的转折点,寒露后冷空气南下,热气慢慢退去,昼夜温差比较大,晨晚能明显感受到寒意,随着天气的转变,我们的身体可能无法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农村老人说“寒露3不做2不吃,平安度秋”,说的就是进入寒露不做3事,不吃2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平安度过深秋,那么老话指的是啥?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3不做一、不熬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里的“三秋”就是指季秋时节,即寒露到立冬这段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进入寒露节气我们宜早睡不熬夜,最好在早晨公鸡打鸣时就起床。
寒露后白昼时间越来越短,黑夜时间越来越长,阴气越来越重,早睡有利于阴精的收藏,而早起有利于顺应阳气舒张,睡觉的时间不宜超过子时,即晚上11点。
寒露后天气转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规律的作息,特别是在秋冬季节交替时,对维持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二、不露脚
老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后天气明显变冷,我们要特别防止寒邪伤人,正所谓“寒从足下生”,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故散热快,最容易受寒邪侵袭,因此我们在防寒的时候要尤其重视足部保暖。
那么足部怎么保暖?老话说“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说的就是寒露后河水已经寒冷,我们应该避免像夏天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者下田,而应该寻找桥梁,以免受寒气侵袭;其次,在降温时我们平常可以穿保暖性好的鞋袜,避免穿拖鞋或者凉鞋,更不要让脚底直接接触地面;此外,老话说“热水洗脚,胜吃补药”,寒露后我们可以坚持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
三、不运动过度
寒露后天气慢慢变冷,很多人会选择通过运动来增强身体的热度,但是我们在运动时忌讳运动过度,运动以身体微热为好,大汗淋漓除了容易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外,还容易导致寒邪入侵。
寒露后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魄,过度运动反而会增加疲劳感,我们可以选择慢跑、登山、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2不吃一、少吃辛味食物
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寒露后正式进入深秋时节,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人容易出现上火的情况,我们宜少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我们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银耳、莲子、核桃等,在我国民间就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可以缓解人体皮肤干燥的症状。
同时寒露时节我们可以适当增加酸味食物的摄入量,酸味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津液,可以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可以缓解秋季的燥邪对身体的影响,像葡萄、梅子、石榴就是不错的选择。
二、不吃绿豆
绿豆是夏季常见的食材,它具有清热消暑的功效,在夏季常被人们用来熬粥或者制作绿豆沙。而到了寒露后天气逐渐变冷,我们就不宜再吃寒性的绿豆了,寒露后吃绿豆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会加重肠胃负担。
此外,寒露后我们还要少吃过于寒凉的食物,如西瓜、冰棍、凉茶等,以防寒邪入侵。
特别注意:寒露是我国的三秋大忙时节,农民要忙着收获棉花、烟草、大豆、红薯,要忙着秋耕,要忙着送肥,还在忙着播种冬小麦,老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我们要抓紧时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以免耽搁农时。寒露后在我国南方一带容易出现绵雨天气,我们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收获或者播种。
总结,寒露到了,天气开始慢慢变冷,为了适应节气的变化,我们应牢记“3不做2不吃”,平安度过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