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清末首富,斗败胡雪岩,创立高等学堂,为何口碑两极分化

海科评社会 2024-06-01 05:05:59

文|咔咔

编辑|柒东谏史

前言

作为清朝晚期最受争议的人物,盛宣怀从一介书生摇身成为商业首富,并且还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

在他的一生当中,有很多的贡献对后世影响巨大,先后在政治、经济、交通、教育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创办了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建立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

可他在世人眼里口碑两极分化,孙中山赞扬他热心公益,鲁迅却骂他卖国贼。究竟盛宣怀是个怎样的人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清末首富

盛宣怀,字杏荪,号次沂。1844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龙溪(今常州市)。盛家在当地小有名气,其祖父盛隆做过浙江海宁知州,他的父亲盛康还是清末举人,也曾经有过官职。

在他十岁那年,父亲出发南洋做生意时将盛宣怀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之下,浅浅学习了一些生意经,也为日后他的首富人生埋下伏笔。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盛宣怀,从小便饱读诗书,聪明伶俐,作为家中长子,被父辈、家族寄予厚望,他自己更是自小立下目标,一定要金榜题名,为家族添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家里不断来往文人墨客,听他们聊古说今。时常和父亲办公,掌握朝廷动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盛宣怀在22岁时就考中秀才,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

但没成想,本以为从此自己可以平步青云,但现实却给他重重一击,连着三次参加乡试均以失败告终。连成为古时“公务员”的门槛都没进去,功名利禄这些更是想都不要想。

这也让盛宣怀相当的失望,优秀如我可为何屡次不中功名。家里人见他心情低落便劝他放弃这条路,于是动用“钞能力”将他安排在了李鸿章那里。

李鸿章当时任职湖广总督,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身边恰好需要一位帮他和洋人沟通的帮手,盛宣怀的能力在此刻有了用武之地。

最开始李鸿章将盛宣怀放在身边处理很多杂事,没想到,他的身上没有官宦子弟的贪图享乐的坏毛病,反而勤学苦干,加之有了准备乡试时的文字经验,很多文件都出自于他手,深受李鸿章重用,担当起采办军需的重任。

自此,在李鸿章的帮助之下,盛宣怀这个商业新秀慢慢成长起来。20岁的他借助洋务运动的东风,依靠着自己的语言优势,和英美国家商人联合开设不少进出口公司。

十年左右的时间,彼时30岁的盛宣怀在生意场上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了,可他的目标远不及此。

在他的努力下拿到了大清国库一大笔“投资”,主营沿海运输的中国通商航运公司就这样开起来了。40岁的他生意越做越大,范围涉及运输、电报、运输等众多行业。在商界是独占鳌头。

斗败胡雪岩

盛宣怀的事业一路扶摇直上,生意越做越大,商界地位显赫,身边也多了不少对手,首当其冲的便是官商胡雪岩。

在盛宣怀之前首富的位置一直由胡雪岩霸占着,可谓是腰缠万贯。但二人分属不同“老大”。盛宣怀毋庸置疑是李鸿章那边的,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

可那左宗棠和李鸿章早就不对付,针尖对麦芒,因此这两位商界大鳄自然也就成了对手,暗自默默较劲。终于一天,让盛宣怀逮住机会,一举挤垮胡雪岩。

就在1883年,左宗棠被任命前往前线同法国对战。独留胡雪岩一人便极好对付。胡雪岩主营生丝业务,每年他都会有意大量购置生丝进行囤货,试图想要一家独大,低价购入高价卖出,中间赚个大价钱。

这个消息被盛宣怀知道,于是计划利用此事让胡雪岩破产。他先是购买了大量生丝,将他们卖给胡雪岩的商户,不让他赚这个中间价。

然后找到其他的商户和洋人买办,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购买胡雪岩的生丝。正当胡雪岩满心欢喜坐等收钱时,却发现事情不如自己预期那样发展。

不仅没有等到商户的上门,却反倒等来银行的催账。原来他之前购买的生丝是在银行贷款的1000万两银子。

这可将胡雪岩急的上蹿下跳,手里攥着的生丝愣是没有卖出去,另一边银行不停催款,束手无策之下,便动用自己的“小金库”,去阜康银行支取了一部分银两,算是将这个缺口补齐。

但不知为何,或许是有人有意为之,外界皆在疯传:胡雪岩蓄意囤积生丝,并且跟银行贷款,阜康银行马上倒闭了。

如此情形之下,那些原本把银两存放在阜康银行的名门贵族们,不约而同的把钱全部提走。阜康银行真的如传言所说“命不久矣。”

要知道,阜康银行可是胡雪岩创建的,花费他不少心血才做成现在的规模,可谁知短短几天时间全部化为泡影,也让胡雪岩再无翻身的可能。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今身无分文的胡雪岩幡然醒悟,自己落入敌人为自己挖好的大坑里,而这罪魁祸首就是那盛宣怀。为自己的狂妄自大懊悔不已。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时间不能倒转,不多久,胡雪岩就郁郁而终。

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斗败胡雪岩的盛宣怀就投身到中国当时最炙手可热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因为其能力相当突出,得到洋务派其余重要人物的赏识和重用,张之洞就在1896年盛邀他兴办汉阳炼铁厂,出任铁路总公司督办。

盛宣怀在19世纪掌握了中国近代实业的一批重要企业,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慢慢地,盛宣怀意识到中国科举制度下的那些秀才们,仅靠着四书五经、撰写八股文并不能满足洋人的需要。

那些洋务企业急需要了解技术、能够流利使用外语交流的人才。于是便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奏请朝廷建议开班学堂。

在拿到光绪帝的批准之后,1895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官办大学“北洋大学堂”在天津创办,盛宣怀出任校长一职。

盛宣怀为了能尽早将北洋大学堂开办起来,为了经费四处奔波。本该是清政府直接拨款修建校舍,但清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实在拿不出其他的钱。于是,盛宣怀就利用职务之便从他负责的的国家税收等拨款用于学堂建设。

他倾注全力在北洋大学堂,重视学校教师的选聘和学生的招收。花了大价钱聘请外国教师,还找来美国著名学者丁家立担任总教习。认真挑选学生,学堂首次招生时,报名超千人,可最后只有十几人合格,保证了学堂的教育质量。

同时他还在课程设置、规章制度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课程借鉴西方大学,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当时学堂的学生有机会到美国大学免试深造。严格规定和执行学校制度,循序渐进、不允许学生中途辍学。

得益于盛宣怀的高瞻远瞩,对标西方优秀学府,拓宽学生眼界,对于新式教育是里程碑式的成功。

有了办北洋大学堂的经验,1896年,在上海兴办官办民助的南阳公学,偏向于实业教学。1907年,时任校长的教育家唐文治聘请了高质量老师,直接采用国外名校哈弗大学、麻省理工的教材,极大的提升了教育质量。钱学森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之后一跃中国的重要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学校与清政府彻底断绝关系,更名为南洋大学堂。几经变迁后,在1922年与其余三所学校合并,正式确定为交通大学。

盛宣怀创立的两所重点高等学府,为中国输送不少的优秀人才,同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开创者,被后人尊称“中国高等教育之父。”

盛宣怀还是大慈善家,在天津创立广仁堂,上海建立的万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造福黎民百姓,面对国家的天灾人祸,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慷慨解囊。甚至在他病逝之前,还曾立下遗嘱,要将自己的大半财产捐助到红十字会里。

这样的一位心中有大爱的商业奇才,却在世人口碑两极反转,甚至将武昌起义爆发的原罪扣在了盛宣怀的头上,弹劾盛宣怀“激生变乱。”晚年被迫流落他乡、“修身养性。”

纵观盛宣怀一生,从小优渥的家庭环境让他的成长道路相对容易一些,未能考取功名的他却意外在商界混的像模像样,成为清末首富。

作为商人,他无疑是相当成功,可回顾自己惨淡的政治生涯争议确实也是客观存在的。

而他最终最成功且被后人所赞扬的便是他创立的高等学府,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他,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来源:

1.成败都是盛宣怀【网易新闻】

2.发现青岛:清末首富盛宣怀是李鸿章的心腹(图)【半岛网新闻】

3.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天津大学官网】

0 阅读:3

海科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