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要登月,联合欧美一块搞,小心别被美国“一石三鸟”算计了

尖锋讲识堂 2024-08-08 17:03:48

月球,这个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类的目光,从阿波罗计划到嫦娥探月,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歇。

最近,一个由日本、欧洲和美国共同参与的探月计划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探月“跟玩儿一样”,不管实力够不够,都想登月探测,加入"登月游戏"。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次任务的主角——日本的ispace公司。作为一家私营企业,ispace在2023年就曾尝试过月球探索,成为全球首家向月球投送有效载荷的私营企业。

当时,ispace的"白兔-R"着陆器在接近月球表面还剩5公里时遭遇了推进系统燃料耗尽的问题,最终着陆器姿态失控坠毁,直接砸到了月球表面。

那次任务最终以失败告终,为了帮日本“验明尸体”,NASA还特意派出月球探测卫星到事故位置进行探测,拍到了日本"白兔-R"着陆器散落在着陆区的一地残骸碎片。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2年的演讲中所说:"我们选择登月,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艰难。"ispace显然认真学习了美国爸爸的讲话精神,吸取教训,重整旗鼓,准备再次踏上了探月之路。而且这回ispace不孤军奋战了,而是拉着欧洲空间局(ESA)加入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为任务带来了一个名为"顽强"的月球车。

"顽强"号月球车,高 26 厘米、宽 31.5 厘米、长 54 厘米,重约 5 公斤,和我国嫦娥任务中给着陆器拍照的“金蟾”微型小车差不多大,配备了高清摄像头,能够在月球表面进行高清图像拍摄。

虽然ESA上个月刚刚发射的“阿丽亚娜-6号”刚刚发射失利,但和日本加起来,双方联合还是有一定成功几率的,更何况"顽强"号还有机会成为欧洲首次登陆月球的代表。

所以ESA很高兴就同意了与日本的合作项目,并且给月球车起名"顽强",似乎也寄希望它能“多活几天”,顺利完成任务。

而美国,这个曾经的登月先驱,在这次任务中扮演了一个有趣的角色。

他们提供了发射火箭——SpaceX的猎鹰9号,同时也希望借此机会为自己的阿耳忒弥斯计划收集数据。美国航天工业,尤其是以SpaceX为代表的私营企业,早已将太空探索视为新的商业蓝海。

因此,当日本与ESA宣布合作时,美国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既能赚钱,又能展示技术实力,还能获取宝贵数据的绝佳机会。猎鹰9号火箭,作为SpaceX的明星产品,凭借其高可靠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在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独树一帜。

可即便是这样一款“功勋卓著”的火箭,近期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系列罕见问题导致商业发射任务全面暂停。

好在猎鹰9号的失败经历并不会影响作为航天大国的美国赚钱,日本和欧空局自己又没有能力送着陆器到月球轨道,只能花大钱请美国帮忙。美国一想,一个“顽强”号能有多重,干脆自己再“搭个便车”,于是直接导演了一出“一石三鸟”的效果!

既借助欧洲建造的首辆月球车和日本的月球探测技术,间接获取月球表面的宝贵数据,为阿耳忒弥斯计划提供有力支持;又通过合作,分摊了研发成本、共享技术成果,减轻自身负担;还提升了美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看到没有,美国是处处占便宜,日欧花了钱,美国赚着钱还能顺带接点“私活”,日欧也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说实话,美国近些年在“重返月球”这件事上过的也并不顺利,他们的阿耳忒弥斯计划一再推迟,从最初的2024年,到2025年,再到可能的2026年甚至更晚。

猎户座飞船、星舰着陆器、宇航服、月球车等关键技术的开发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美国作为航天强国,如今却面临着技术、资金和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这种不断拖延,不仅影响了计划的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国在太空领域的声誉。

回到这次日欧美合作的探月任务,日本的ispace公司在尝试开展太空探索,为太空商业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悉,日本企业已经在紧锣密鼓地开发第三个月球探测任务,计划于2026年发射APEX 1.0月球着陆器。

欧洲空间局则贡献了先进的月球车技术,想要展示欧洲在太空探测领域的实力。

而美国,尽管在这次任务中提供的发射服务和数据支持,扮演了一个“驾驶员”的角色,但他们又有点“格格不入”,毕竟有这个时间精力,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自家的登月任务,非要凑这个热闹显得没太大必要。

NASA不断推迟载人登月任务的时间表,无疑给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远比想象中复杂和艰难。

当然,如果非要给这次合作定个性,这次日欧美合作的探月任务,也算是开辟了一种新的太空探索的趋势和模式。

一个国家无法独自完成所有的探索任务,通过合作来分担风险和成本,还能够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也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最后,希望"顽强"号月球车能够“车有其名”,能够在月球表面留下它的足迹,别又摔到月球,成为一堆太空垃圾。

0 阅读:1
尖锋讲识堂

尖锋讲识堂

热门事件点拨,网罗百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