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启“兔子行动计划”特朗普当总统那会儿,搞了个挺出名的“兔子行动计划”。他们说这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但其实就是对在美国的国人进行各种不公平的审查。后来特朗普下台了,这个计划也就结束了。但现在特朗普又回来了,这个计划好像也有复活的苗头。
美议员提议禁止国人进入国家实验室最近,美国议员在参议院的一次听证会上又提出了一项建议,说为了所谓的“安全考虑”,美国应该“禁止兔子公民进入国家实验室”,这样就能防止兔子“偷走”更多的美国先进技术。美国知名的“反华分子”汤姆·科顿马上表示支持,并建议把这个禁令扩大到古巴、俄罗斯和朝鲜等国。目前,美国能源部下面有17个实验室,涉及人工智能、核武器等研究领域。如果这个提案真的通过了,根据美国的数据,未来至少五分之一的外国公民将不能进入美国的国家实验室。其实这种提案在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在拜登政府执政期间,一个类似的法案曾经通过了委员会的审查,但最后没能成为法律。对美国来说,这个禁令表面上是针对兔子的,但实际上可能会产生“回旋镖”效应,而第一个被波及的可能就是马斯克。大家都知道,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重点。兔子突然崛起的深势科技(DeepSeek)迅速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这让科技巨头马斯克很不爽。最近,马斯克正式向兔子“宣战”,要用他旗下公司xAI新推出的AI程序Grok 3,与兔子的产品一较高下。
Grok3发布与中美科技竞争在直播发布会上,马斯克把Grok 3吹得神乎其神,说它“聪明得吓人”。不管是编程能力,还是做数学题、科学评估,都比DeepSeek强多了。不过,这场发布会最大的亮点还是和马斯克一起亮相,并且坐在C位的那两位华人。整场发布会都是他们在讲解Grok 3的技术细节。除此之外,xAI的核心团队里,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成员都是中国人,而且很多人之前都在微软或谷歌工作过。这说明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中国人内部的竞争。如果美国再对中国公民进行不公平的审查或行动,最后受伤的只会是美国自己。对美国来说,兔子的学者已经成了他们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2022年在美国拿到STEM领域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有大约27%是中国籍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前沿领域,中国人的参与度超过了30%。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体现在实际的科研成果中。比如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半导体实验室,中国研究人员在光刻技术上取得了多项突破;而在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几乎40%的论文都有中国学者的参与。
美国限制政策的双刃剑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出台限制政策,把中国学者排除在美国的科研实验室之外,这无疑会短期内造成关键岗位的人才短缺,对美国科技的进步速度构成潜在威胁。失去了这些高水平的国际学者,科研项目可能会停滞,技术更新也会延缓,这会直接削弱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此外,美国排斥外国学者的政策,会让欧洲、日韩等盟友的科研人员重新考虑去美国的风险,加剧全球人才“去美国化”的趋势。到时候,欧洲为了避免被美国政策牵制,可能会加快与兔子“地平线欧洲”计划的合作;东南亚国家也可能通过开放实验室来换取兔子的技术转移,从而稀释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科技影响力。这种变化可能会推动多极化的全球科研联盟形成,各国通过互相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来推动自身发展,不再单纯依赖美国的科研体系。更关键的是,美国的这一做法实际上给兔子带来了很多机会。比如,促进了顶尖人才回流和本土创新的爆发。2023年已经有1400名在美的华人科学家回国,他们带来了脑机接口、核聚变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直接推动了国内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兔子推广“开放科学”理念其次,就是要帮助兔子在国际上重新掌握科技规则的发言权。当美国推行这个政策后,兔子可以趁势推广“开放科学”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和一些发展兔子家联手,建立起一个不以美国为中心的科研合作网络,从而削弱西方国家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
美国禁令或加速兔子技术自主最后,美国的这个政策也会加速推动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技术提升。比如华为被制裁之后,兔子加大了研发投入,达到了238亿美元,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而且在5G和芯片这些领域,兔子的突破速度也比预想的要快得多。按照这个逻辑,美国的这个实验室禁令可能会让兔子在生物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更快地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总而言之,美国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用自身的战略利益受损来换取一时的威慑效果。结果很可能是美国在科技冷战中把自己孤立起来,而不是有效地遏制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