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的台城在清代和民国被误认为另外两处。费了多少精力,查了多少资料,等到搞明白了我才发现:曾经辉煌几百年的台城,其遗址究竟在何处,并不重要。游人没有错,考古专家也沒有错,诗词之浪漫与考古之严谨,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何来对错之分?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晚唐诗人韦庄的一首《台城 》诗,遂使台城名扬千年。
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六朝时期的台城位于今南京市大行宫、总统府一带,鸡笼山以南。
台城最初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台省以尚书台为主体,位于宫城之内,故宫城又被称作“台城”。
考古定位台城遗址:其北界大约在如意里、长江后街,南界在游府西街、文昌巷,西界在邓府巷,东界在利济巷。其四面长度累计起来约合文献记载的周八里。
“梁武帝饿死台城”的故事,说的是那位一生信崇佛教,曾4次“舍身”出家鸡笼山同泰寺,再由群臣重金将其“赎回”的梁武帝萧衍。他85岁时经历了台城遭受极大破坏性的“侯景之乱”,叛军侯景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台城后,将梁武帝软禁在台城的净居殿,致梁武帝被饿死。
“侯景之乱”明确记载,叛军占领鸡笼山后围攻台城。也说明鸡笼山应该在台城城外。
这是鸡笼山上鸡鸣寺
六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被隋军攻入台城,陈后主与其妃张丽华、孔贵嫔藏入景阳殿井中,被隋兵俘获。
2009年在鸡笼山鸡鸣寺(前身为同泰寺)建胭脂井,属于异地重建,不是原址复建。
隋文帝灭陈后,对六朝古都心存疑忌,为防止江南起兵造反,直接毁废台城。
盛唐时期诗人李白游历南京,写下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诗句。
鸡鸣寺的北面,有一段高大巍峨的城墙,这就是清代游人常说的“台城”。
明洪武十九年(1386),朱元璋下令 “新筑后湖城”,改变了南京城墙的原有走向,将城墙向北扩建。洪武早期修建的城墙遂被废弃,在今解放门留下了一段向西延伸的城墙。
“台城”东端与明代南京京城城墙衔接,西端为一断壁,全长约两百余米。
今解放门一段向西延伸的废弃城墙
废弃城墙的尽头
解放门
解放门西侧的废弃城墙
自清代开始,这段城墙就被人们称为“台城”,最西边断壁处有一条坡道通往台城,人们由此登临城墙。
我在南京城墙博物馆里看到一幅民国老照片,游人正是从这里登上城墙。
民国时期,游人可以从这段废弃的城墙进入临湖的明城墙,登高望远,近处玄武湖,远处紫金山,湖光山色,山水城林融为一体。
于是,与这一段废弃城墙相平行的一段临湖的明城墙,民国时期便称之为台城。因为清朝时期临湖的明城墙可是军事重地,闲人免进。
登上临湖段的明城墙
郭沫若笔下的台城《南京印象》,其中一段文字便刻在临湖这段明城墙上:
“窗外是城墙,墙外是玄武湖,湖外陈列着紫金山。玄武湖里面有些洲岛,水上浮着一些荷叶,应当是风光明媚的地方,但不知怎的却没有引起我的美感……子为告诉我:窗子外边,城墙内部的一段地带,就是梁武帝饿死处的台城。我想起了“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的两句古诗来”。
郭沫若也误认为鸡笼山北面这一段临湖的明城墙,就是梁武帝饿死处的台城。
解放门东侧的明城墙
自从东吴孙权引玄武湖水入宫苑后湖,六朝时期,玄武湖一直是皇家的游乐之地。明城墙的修建,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台城遗址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也使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
所以,晚唐诗人韦庄笔下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可能是指东吴孙权引玄武湖水入宫苑(台城)的一段河堤,也许还包括玄武湖的湖堤。
无论是清乾隆时期的“金陵48景”,还是1984年评出的“新金陵40景”,玄武湖的烟柳都名列其中。
是当年玄武湖的烟柳成就了韦庄的诗,还是韦庄的诗成就了清代以来玄武湖的烟柳?
南京鸡笼山下的鸡鸣寺路,几百米蜿蜒着上坡路至明城墙解放门,每年3月中下旬,这里就会变成南京最美的樱花大道。
三月的台城有多美?漫步台城,台城北是十里湖堤烟柳,远处是紫金山。台城南是鸡鸣寺和百米樱花大道。
题小诗一首《台城》:
樱潮漫湧上城台,湖柳风撩翠幕开,
古寺鸡鸣进香去,扁舟摇过拱桥来。
诗词之浪漫与考古之严谨,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古寺鸡鸣进香去,扁舟摇过拱桥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