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电影版张桂梅《我本是高山》上映后一片吐嘈声,我就想:敢不敢有人说,来,我给你拍一个真正的张桂梅!
现在,ta来了!
最近我开始看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两个字:好看!
看得眼泪哗哗的,又哭又笑,同时心里又升起一种别样的感动和力量,没事就忍不住哼两声: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封脚下踩......
我觉得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本身就非常震撼,哪怕只是看纪录片,都能打动很多人,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所以,影视剧只要真实去呈现,就已足够打动人心。
但,同样是演绎张桂梅,为什么之前海清版电影《我本是高山》,吐嘈声一片。而宋佳版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却得到了一致好评?
本质上,影视剧是艺术作品,必然会带上主创者的个人解读。你理解的张桂梅精神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传递什么,呈现的效果就有很大不同。
所以我们看到,电影版披着女性叙事的外衣,其实有不少魔改的地方,它让山里的贫苦女性酗酒,让山里的女生逃学去网吧,很难服众。
还有海清,造型很像张老师,但形似而神不似,给人的感觉很苦,又混合了海清特有的小媳妇式精明。
更重要的是,张老师能做这么一件了不起的事,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从无到有创办一所免费女高,然后几十年如一日,几乎用生命去燃烧。
能支撑下来,必然是有动力的。
对于张老师来说,是因为她心中有党员的信仰,有对教育的热爱,有她女性的慈悲,和对华坪乡亲们的爱。
电影版却把这种初衷和动力,过多演绎为张老师对已故丈夫的爱,狭隘了。
现在,真正的“张桂梅”,来了!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整个剧组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它没有回避现实,大山里的现实状况、山区女性的困境、基层干部的精神面貌,都有真实呈现。张老师的人物形象,也显得更丰富、更生动。
光看第一集我都流泪好几次,很感动也很震动,而且不沉闷,看得不累,不少细节还很好笑。
往往是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然后片尾曲《红梅赞》旋律一响,再次升华,瞬间热泪奔涌!超燃!
演员的演技也都很不错。
女学生谷雨这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第一集里,正在喂猪的谷雨一听见张老师的声音,那个眼神戏特别戳人心。
这个26岁的女演员演14岁女学生,一点也不违和。
还有宋佳。以前我没太关注宋佳,现在发现,确实是个优秀的女演员。
其实宋佳外形和张老师并不像,但感觉对了,神似。
我看了一段宋佳的访谈,感觉她很有思想,言之有物,体现了一个演员的职业素养。她读懂了张老师的初心,更看到了张老师的人格魅力。
拍戏时,宋佳时时被张老师的事迹所感动,要提醒自己“我现在不是宋佳,我是张老师”,甚至掐自己大腿才能忍住不哭。
演了张老师,宋佳连精神境界都升华了,她说,“现在我的眼睛、我的脸都发生了变化。”
张老师别看瘦瘦小小,但工作中气场强大。做事执着,啥都不想,就只想把事办成。
同时,生活中的张老师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松弛,人也非常可爱,有一次不小心走错厕所,她还会像小女生一样捂着嘴笑。
这些点滴细节,都融到了宋佳的表演里。
电视剧里,张老师和方琼一起去找辍学的女学生谷雨。
半路上方琼拉肚子。张老师等不及了,嘀咕一句“懒驴上磨屎尿多”,就自己尝试去骑方琼的摩托车先走,结果没多远,一头翻倒在路边草垛里,笑死。
后来她挡着路和媒婆互不相让,那一段也很搞笑,很接地气儿。
第二天谷雨被酒鬼父亲捆住,关到了柴房,又打又骂,逼着她嫁人。
张老师再次赶来,她救走谷雨,还顺手把她酒鬼爹关进了柴房。然后歪歪扭扭骑上摩托,问谷雨:我敢骑,你敢坐吗?
谷雨坚定地回答:敢!
我的眼泪再一次倾泻而出。
这是一位师长和学生的双向奔赴,也是两代女性的双向奔赴。老师的爱与坚定给了谷雨力量,从此,她要开始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还有张老师后来激励女生早起、跑快,跟男生抢饭吃,这个场景也很令人感动:“国家出钱办学,不是让你们来享福的,从今天开始,学习靠拼,吃饭靠抢!”
太燃了,瘦瘦小小的张老师,心中藏着怎样无穷的力量!
有人说,宋佳演张老师,会不会形象有点美了。
其实,通过妆造效果,已经看不出来是宋佳。
另外,年轻时的张老师,原本就是个爱笑又爱美的姑娘,她也有过幸福的婚姻,她自己没了父母,却遇到一个恩爱的丈夫,对她非常非常好。
这是她年轻时的照片,眼里有光,娇憨可爱。
后来丈夫癌症去世,她一个人在伤心之下来到了华坪,结果又查出子宫疾病,这时的她心中悲苦,不想去治,也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是华坪的乡亲们鼓励她活了下来。
所以说,办女高这件事确实很艰难,但张老师没有放弃,一路闯关解决各种难题,因为她心里装着的,全是爱和责任感。
宋佳有句话说得好,你得心里有,才能把它演出来。
我觉得,她演出来了。
她演绎的张桂梅,心中有使命,眼里有悲悯,心里装着一团火,还有面对生活的苦与乐。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刻板符号,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要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语速。我觉得张老师本人语速适中,更沉稳,清晰有力量。宋佳说话有点快,那种“风风火火”的感觉稍微降一点更好。
当然,瑕不掩瑜。
最后想说,电视剧名字也改得好。
本来叫《大山里的女校》,质朴直白。改成《山花烂漫时》不但暗合主题,还多了一份浪漫主义色彩。
张老师名字有个“梅”,又喜爱那首《红梅赞》。
而“山花烂漫时”取自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一改传统文人孤芳自赏、自伤自怜的风格,展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情怀,和张桂梅老师的精神一脉相承。
三九严冬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当年的先辈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而今张桂梅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心怀使命,春风化雨,大爱无疆。
我相信,必会有更多人被感染,被激荡,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散发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