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突然爆红又转眼间消失,就像我们喝的可乐,起泡的那刻很惊艳,可过了一会全是平静甚至有点发闷,这些个明星草根们的命运轨迹似乎都在同一条线上走,前面是朱之文大衣哥,后面是郭有才,前面的坑直接等到后面的人掉进去,没啥新鲜的,特别是网红明星们遇到网暴这事,大家的反应和经历竟是惊人的相似。
朱之文这人我印象里挺老实的,家里的老婆孩子都被人骂了,还在网上编各种假视频,天天做年年做,做了整整四年才想起来用法律手段去维权,这得多能忍才行,换我早就急眼了,有人问他为啥忍这么久,他就说自己是公众人物嘛,被调侃也正常,何况那些造谣的人可能也不富裕,靠这点视频维持生活,可是谁能想到人家做了一年又一年,孩子都被黑得不行了,朱之文才觉得这事不对劲啊,得拿法律手段说话了,没办法,实在是忍无可忍,我觉得这位老乡也是够可以的,一般人早就绷不住了。
这次他告那人我还是挺支持的,就是觉得有点迟了,那个人也是够损的,拿一个公众人物的家庭成员开涮,连孩子都不放过,这谁受得了,就算朱之文是公众人物,他的家人、孩子也是普通人啊,何况还专门用后期技术造谣,这就不单纯是调侃或者批评了,完完全全地造谣抹黑,搁谁身上都忍不了,我看了些评论,大家基本都支持朱之文这次维权,觉得他忍太久了。
朱之文原本是农村歌手,一下子爆红了,可能是没有经验,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网络暴力,可能也担心自己出来说了会有人说他不懂幽默,小题大做,网上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有人被骂得体无完肤还得装着大度,因为一旦表现出不满,就会被说玻璃心,所以他选择忍耐,一忍就是四年,可是网暴者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连他的前儿媳妇都不放过,就因为离婚然后做带货,也成了被网暴的对象,这不就是欺人太甚吗。
其实我觉得朱之文的忍耐也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他可能觉得自己是靠唱歌火的,就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想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分散精力,也不想跟这些人一般见识,可是当网暴波及到家人,特别是孩子的时候,他的底线被触碰了,这时候也终于意识到法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不是一味忍气吞声,像朱之文这样的公众人物站出来维权,其实也是给其他面临类似情况的人做了表率。
想想看啊,如果早点维权可能效果会更好,这些网暴者就是欺负老实人不会反抗,一看你好欺负就越来越过分,直到触碰到你的底线才发现原来你也是会反击的,说到底,网暴者心里也清楚自己在做啥,只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对方不会真的告他,这次朱之文的维权行动,可能让很多网暴者有所忌惮,毕竟法律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造谣是要付出代价的。
现在想想,网暴者为啥专门盯着朱之文一家,可能就是因为他太火了,流量太高了,蹭他的热度可以带来收益,而且朱之文性格老实,不太会反击,这不是现嘛,只要持续造谣,就能持续获得流量和收益,殊不知,再老实的人也是有底线的,朱之文的反击虽然姗姗来迟,但也算是迟到的正义。
我看了很多网友的评论,基本都是支持朱之文的,这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中真的很难得,要知道现在网上对任何事情都有不同声音,但这次大家几乎一致站在朱之文这边,这也说明了网暴行为确实已经突破了大多数人的道德底线,特别是牵连到家人和孩子,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无法接受的,无论你多讨厌一个公众人物,他的家人和孩子都是无辜的,不应该成为网暴的对象。
朱之文走红后赚到钱了,看着村里的泥巴路,想着自己小时候走过的泥泞小路,这可怎么得行,乡亲们出行不方便,人家老人孩子冬天下大雪那可得滑着走,不如用自己赚的钱给村里修条路吧,想想自己有能力了,也可以为家乡做点啥,也算是回馈乡亲们了,结果没想到,这条路修出来了,没收到群众朋友们的感谢,反倒有不少人说朱之文小气,修路投钱太少,和他赚的比不知道算个啥玩意,我寻思着人家已经做了好事了,还要被说投得少,你咋不说人家没给你全村都盖别墅呢,真是人间自有公道在。
朱之文这人脾气挺好的,见了老街坊有困难就主动伸手帮忙,钱是小事,乡里乡亲的情谊才重要,有人借钱他也从不催还,也不收利息,想的可能就是帮大家度过难关,表达自己的心意吧,哪知道好人没好报,越来越多的人来借钱,甚至大年初三就堵到家门口了,一年下来,借出去近百万,结果连一个按时还钱的都没有,这就让人很无语了,对方知道朱之文不会催,也不好意思催,就肆无忌惮地拖着不还,甚至有些人还理直气壮,觉得朱之文有钱,不在乎这点小钱,这种心态真的很可怕。
我总觉得朱之文就是太老实了,心肠太软,周围人一看这情况,就认定自动提钱的态度渐渐从这是应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认识朱之文,硬说是老乡,就来借钱,这种行为已经不是借钱,而是在变相敲诈了,利用朱之文的善良和不好意思拒绝的性格,不断地从他那种行为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不道德的。
要是我在朱之文那个位置上,可能早就怒了,人为啥对我这么好,那是因为我对别人也好,我心里怎么想的,别人也怎么对我,可惜现实中并不是这样的,你对别人好十次,别人可能只记得一次,而且还觉得理所应当,你一次对别人不好,别人可能记恨你一辈子,更可怕的是别人觉得你有钱了,就应该无条件对他们好,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你不帮,就是你变了,忘恩负义,哪有这种道理。
最可笑的是朱之文好心给家乡修路,自己掏钱,又不是为了出名,结果还有人抱怨他修路投入太少,说是杯水车薪,和他赚的钱比不算什么,我就想问问,你凭什么要求人家把全部身家都拿去修路,他赚钱再多也是他自己的,他愿意拿出一部分来回馈家乡已经很难得了,没有他,可能这路连影子都没有,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让我看了特别气愤,也难怪朱之文后来渐渐远离家乡,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了。
朱之文的故事其实就像《农夫与蛇》的现代版,冬天救了快被冻死的蛇,结果蛇回过神来就咬了农夫一口,朱之文做好事不留名,没想到换来的是指责和抱怨,甚至成了网暴的对象,这种善良被辜负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很多人就是喜欢得寸进尺,把别人的好心当成理所应当,却从不想着回报,只想着如何获取更多,这种心态是很可怕的。
我有时候也在想,朱之文到底是太善良还是太傻,可能在他看来,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帮助乡亲解决困难是应该的,可是他没想到人性的复杂和贪婪,当你表现出过度的善良和慷慨时,有些人不会心存感激,而是想着如何榨取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功人士选择低调做善事,而不是高调宣传,因为一旦你的善举被过度曝光,就会引来无数的麻烦和非议。
朱之文的经历告诉我们,做好事时要量力而行,也要有所保留,不能把自己掏空了去填别人的欲壑,那样只会两败俱伤,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现实社会中,人心复杂,不是所有人都会感恩戴德,有些人甚至会恩将仇报,所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被剥削的对象,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郭有才这人刚红的时候,那网上全是好评啊,说他身世多可怜,创业多不容易,各种夸他唱歌好听,人品好,还带货不割韭菜,简直就是新时代农村青年的榜样,可是好景不长,随着热度慢慢退去,那些夸他的人渐渐没了声音,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质疑和批评,什么唱功不行啊,什么做作啊,什么背后有团队包装啊,甚至有人开始扒他的家庭关系,说他和家人关系不好,这些评论已经超出了对公众人物正常的评价范围,明显带有恶意和攻击性。
我觉得吧,对郭有才唱功的评价,如果是专业的、有建设性的,那还算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是以唱歌出名的,大家对他的歌声有评价很正常,但是现在网上的很多批评已经不是针对他的专业能力了,而是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的层面,连他的家人都不放过,这就很过分了,这不是正常的批评,而是赤裸裸的网络暴力,和当年针对朱之文的网暴如出一辙。
郭有才爆红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身上有很多普通人的影子吧,农村出身,自己创业,努力奋斗,这些都是普通人能够共情的点,再加上他的歌声确实打动了很多人,所以一下子就火了,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热度褪去之后,那些曾经捧他的人开始寻找他的缺点,曾经的优点被重新解峄志故事被重新包种前后反差之大,让人感叹网络舆论的残酷。
我常想,为什么网友对郭有才的态度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可能是因为起初大家对他抱有太高的期望,希望他是完美无缺的,是那种集所有优点于一身的是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他也只是普通人,也有缺点和不足,这就让一些人感到失望和愤怒,于是开始极力贬低他,甚至抹黑他,娱乐圈太常见了,几乎每一个爆红的草根明星都会经历类似的过程。
有时候想想,这对郭有才其实挺不公平的,他可能就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走到今天,并没有刻意包装自己,也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却要承受如此多的非议和攻击,仅仅是因为他不再再符合一些人心的形象了,这种道德绑架其实对任何人都是不公平的,毕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郭有才现在的处境,让我想起了朱之文当年的遭遇,两个人都是农村出身,靠才艺一夜爆红,都承受着网络舆论的压力,只是现在的郭有才还处在风口浪尖上,而朱之文已经经历过最艰难的时期,开始为自己的权益发声,我希望郭有才能够从朱之文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学会保护自己和家人,不要等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才想起用法律武器维权。
我觉得郭有才现在最需要的,可能是理性看待自己的爆红现象,不要被一时的掌声冲昏头脑,也不要被一时的非议打倒,保持初心,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很容易重蹈朱之文的覆辙,甚至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郭有才这人我其实挺同情的,刚爆红就面临这么多质疑和非议,换做是谁都会感到压力山大,但我也相信,只要他保持本心,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会应对网络舆论,他一定能够度过这个艰难时期,最终赢得大众的尊重和认可,就像朱之文一样,虽然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最终还是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这也是对他为人的一种肯定。
网上曾有个说法叫做人们爱造神,更爱毁神,这话用在网红身上真是太准了,尤其是这些草根网红,他们爆红就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承载了大众的期望和幻想,人们看到这些普通人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也在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如此,所以在初期会给予极高的关注和支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发现这些网红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也不尽完美时,那种失落感和被背叛感就会转化为极端的否定和仇恨。
朱之文的经历其实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开始大家觉得他是那种淳朴的农民,靠自己的才艺一朝成名,是草根逆袭的励志典范,所以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支持,可是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不再是那个些人就开始失望,开始质疑,甚至开始攻击,将曾经的一切正面形象全盘否定,这就是所程。
我感觉现在的郭有才也正在经历类似的过程,从柳扒家庭关系,程的一部分,或许再过几年,当郭有才的热度完全褪去,又会有新的草根网红走红,重复同样的轨迹,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网红经济的某种规律。
我觉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众对名人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希望他们是完美无缺的,是道德高尚的,是才华横溢的,是全能的,可是现实中哪有这么完美的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会犯错,都会有失误,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在网络时代,人们似乎失去了这种基本的共情能力和理解能力,变得极端苛刻和无情。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朱之文当初没有那么高调地做善事,没有自费修路,没有借钱给乡亲们,或许就不会遭遇如此多的非议和攻击,因为他的这些行为某己,让大家觉得他就应该是这样一个无旦他表现出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就种道德绑架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郭有才现在的处境,我觉得他需要明白一点,就是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喜欢,也会有人讨厌,这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是保持本心,做好自己,不要被外界的声音过分影响,也不要试图取悦所有人,那是不可能的任务,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权益,必要时求助法律,这才是在这个复杂世界生存的智慧。
我常感叹,网络时代信息传播之快,舆论形成之迅速,一个人可以在一夜之间爆红,也可以在一夜之间跌入谷底,这种变化之快,让很多人无所适从,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包装和培训的草根网红,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fame和随之而来的压力,容易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引发更多非议,这是一个残酷而现实的问题。
网红经济的本质,其实是将普通人包装成大众心目中完美的形象,迎合大众的幻想,收割流量和关注,然后变现,但问题是,没有人能永远符合大众的幻想,当真实的自我与包装的形象之间的gap被发现,崩塌就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网红能长期保持热度,也很少有网红能够平稳过渡到其他领域,成为true的明星或艺人。
朱之文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我觉得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退了圈,不再那么活跃在公众视野中,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多年来的为人处世,确实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大体上还是一个好人,所以在他维权的时候,大家才会如此一致地支持他,我想这也是对他多年来坚守自我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