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讨封
在清朝末年,江南水乡有个叫柳河镇的地方,镇上有个富商名叫赵德仁。
赵德仁祖上是闯关东的汉子,后来定居柳河镇,经过几代人的打拼,积累了丰厚的家业。
赵德仁这人乐善好施,在镇上威望极高,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
祖宅虽然破旧,但院子里的老榆树依然枝繁叶茂,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赵德仁吩咐随从在院子里搭起帐篷,暂时安顿下来。
当晚,赵德仁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
就在这时,一阵奇怪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宁静。
然而,赵德仁的好奇心却驱使着他悄悄靠近,他想看看这群黄皮子到底在搞什么鬼。
只见为首的一只黄皮子身材高大,毛色金黄,两只眼睛闪烁着幽绿的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
它站起身来,对着周围的黄皮子“吱吱”叫了几声,似乎在发言。
赵德仁屏住呼吸,生怕发出一丝声响。
就在这时,那只高大的黄皮子突然转身,朝赵德仁所在的方向看来。
它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黑暗,直视赵德仁的内心。
赵德仁心头一紧,暗叫不好,想要转身逃跑,却发现双腿如同灌铅般沉重,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那只高大的黄皮子开口说话了:“远方的来客,你为何深夜打扰我们的聚会?”它的声音尖细而沙哑,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赵德仁强作镇定,说道:“在下赵德仁,乃此宅主人之后裔。
今日回乡祭祖,无意打扰诸位清修,还望见谅。”
黄皮子听了,嘿嘿一笑,说道:“原来如此,既然你是此宅主人之后,那我们也不难为你。
不过,我们今日在此聚会,乃是为了讨封正。
你若肯助我们一臂之力,我们必将感激不尽。”
赵德仁一听,心中暗自嘀咕:“讨封正?
这可是黄大仙的修行大事,我如何能助它们?”但转念一想,自己孤身一人,又身处异地,万一得罪了这些黄大仙,恐怕凶多吉少。
于是,他试探着问道:“不知诸位大仙要我如何相助?”
黄皮子见赵德仁态度缓和,便说道:“简单得很,你只要对着我们大声说一句‘黄大仙法力无边,定能修成正果’,我们便心满意足了。”
赵德仁听了,心中暗自盘算。
他知道,这句话一旦说出口,就等于承认了黄皮子的法力,日后恐怕会惹来不少麻烦。
但眼下形势比人强,他也只能先应付过去再说。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黄大仙法力无边,定能修成正果!”
话音刚落,只见那群黄皮子纷纷站起身来,对着赵德仁躬身行礼。
那只高大的黄皮子更是走到赵德仁面前,用前爪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赵施主宅心仁厚,日后必有福报。
我们黄大仙一族,也将永远铭记你的恩情。”
赵德仁听了,心中暗自庆幸。
他本想趁机离开,但转念一想,既然已经得罪了这些黄大仙,不如趁机问个明白,也好知道日后该如何防范。
于是,他壮着胆子问道:“大仙,在下有一事不明,还望大仙赐教。
这讨封正究竟是何意思?
为何如此重要?”
黄皮子听了,叹了口气,说道:“赵施主有所不知,我们黄大仙一族,虽然天生具有灵性,但要想修成正果,却极为不易。
其中最大的难关,便是讨封正。
所谓讨封正,就是寻求人类的认可。
只有得到人类的肯定,我们才能突破自身的极限,晋升为更高一级的生灵。
否则,我们将永远徘徊在人与兽之间,无法超脱。”
赵德仁听了,这才恍然大悟。
他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在下明白了。
多谢大仙赐教。”
黄皮子见赵德仁态度诚恳,便说道:“赵施主,你今日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实属难得。
为了感谢你,我们愿意赠你一件宝贝。”说着,它从嘴里吐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递给赵德仁。
赵德仁接过珠子,仔细端详。
只见这颗珠子浑圆如玉,散发着淡淡的荧光,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他心中暗自惊喜,知道这是黄大仙的馈赠,必然非同小可。
于是,他躬身行礼,说道:“多谢大仙厚赐,在下感激不尽。”
黄皮子摆了摆手,说道:“赵施主客气了。
我们黄大仙一族,讲究的是有恩必报。
你今日助我们讨封正,日后若有难处,尽管来寻我们便是。”
赵德仁听了,心中暗自感激。
他点点头,说道:“在下记住了。
大仙,时候不早了,在下也该休息了。
明日还要请工匠修缮祖宅,还望大仙不要见怪。”
黄皮子听了,微微一笑,说道:“赵施主请便。
我们就不打扰了。”说着,它带着那群黄皮子转身离去,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赵德仁望着黄皮子离去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次回乡祭祖,虽然遇到了不少波折,但也结识了这些黄大仙。
日后若有难处,或许真能得到它们的帮助。
想到这里,他转身回到帐篷,安心睡去。
次日清晨,赵德仁早早起床,吩咐随从请来工匠,开始修缮祖宅。
工匠们忙忙碌碌,赵德仁则在一旁监工。
转眼间,数日过去,祖宅终于修缮完毕。
赵德仁望着焕然一新的祖宅,心中倍感欣慰。
然而,就在赵德仁准备离开老家,返回江南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那日,赵德仁正准备启程回江南,却见一个衣着破旧的老人踉跄着走进院子。
那老人满头白发,脸上皱纹密布,看起来已经上了岁数。
他手里拄着一根拐杖,走起路来颤颤巍巍,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赵德仁见状,忙吩咐随从将老人扶进屋子,又吩咐厨房准备些热饭热菜。
那老人进了屋子,似乎暖和了些,脸色也缓和了不少。
他感激地看着赵德仁,说道:“多谢老爷收留,老朽感激不尽。”
赵德仁摆摆手,说道:“老人家客气了,您这是从哪里来?
要去往何处?”
老人叹了口气,说道:“老朽原本是这附近的村民,家中遭了灾,妻儿都饿死了。
老朽无奈,只好出来讨口饭吃。”
赵德仁听了,心中暗自同情。
他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老人家您放心,在我这里,绝不会让您饿着。”
说着,他吩咐随从将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来,让老人慢慢享用。
老人见了饭菜,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声道谢后,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赵德仁看着老人吃饭的样子,心中越发同情。
他想了想,说道:“老人家,您这般年纪,一个人在外漂泊也不是办法。
不如您就在我府上做个看门的老翁,也好有个安身立命之所。”
老人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泪花,他跪在地上,给赵德仁磕了几个响头,说道:“多谢老爷收留,老朽愿意为老爷效犬马之劳。”
赵德仁扶起老人,说道:“老人家不必客气,您以后就叫我赵老爷吧。
我会让人给您安排住处,您好好休息几日,再开始工作也不迟。”
老人连声称谢,跟着随从去安排了。
赵德仁则继续收拾行装,准备启程。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随从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说道:“老爷,不好了,出大事了!”
赵德仁心中一惊,忙问道:“何事惊慌?
慢慢道来。”
随从喘了口气,说道:“老爷,您不是让我们请了个看门的老人吗?
刚才我们带他去看住处的时候,却发现他……他……”
赵德仁见随从吞吞吐吐,心中越发着急,说道:“到底怎么了?
快说啊!”
随从咬了咬牙,说道:“我们发现,那老人身上竟然散发着一股黄大仙的气味!”
赵德仁一听,顿时愣住了。
他想起那日夜晚,黄大仙赠他珠子的事情,心中恍然大悟。
他忙问道:“那老人现在何处?”
随从说道:“还在院子里,我们不敢让他进屋。”
赵德仁点点头,说道:“你们做得对,带我去看看。”
说着,他跟着随从来到院子,只见那老人正站在那里,神色有些慌张。
赵德仁走到他面前,说道:“老人家,您不必害怕,我知道您的身份了。”
老人一听,顿时愣住了。
他看着赵德仁,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说道:“老爷,您……您知道什么?”
赵德仁微微一笑,说道:“我知道您是黄大仙变的,那日夜晚,我曾见过您的同类。”
老人听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点点头,说道:“老爷果然聪明,不错,我正是黄大仙变的。
那日夜晚,我得知您助我们讨封正,心中感激不尽。
今日见您收留我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便想过来报答您的恩情。”
赵德仁听了,心中暗自庆幸。
他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老人家,您不必客气。
我赵德仁一生行善积德,从不求回报。
您既然来了,就是缘分。
您就安心在我府上住下吧。”
老人连声称谢,说道:“多谢老爷收留,老朽一定尽心尽力为老爷效劳。”
从此以后,那老人便在赵德仁府上看门,尽职尽责,从不偷懒。
赵德仁也对他十分关照,时常送些衣物粮食过去。
老人心中感激,更是尽心尽力地为赵德仁效劳。
转眼间,数月过去,赵德仁在老家的事情也处理得差不多了。
他准备启程回江南,便吩咐随从收拾行装。
那老人得知赵德仁要走,心中十分不舍。
他来到赵德仁面前,说道:“老爷,您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老朽有件东西要送给您。”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那颗晶莹剔透的珠子,递给赵德仁。
赵德仁接过珠子,仔细端详。
只见这颗珠子依然浑圆如玉,散发着淡淡的荧光,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他心中暗自惊喜,知道这是黄大仙的馈赠,必然非同小可。
他点点头,说道:“多谢老人家馈赠,这珠子我一定好好珍藏。”
老人笑了笑,说道:“老爷客气了,这珠子乃是老朽的一点心意。
您带着它,日后若有难处,尽管来寻我们便是。”
赵德仁听了,心中越发感激。
他点点头,说道:“老人家放心,我赵德仁一生行善积德,从不与人结仇。
日后若有难处,定会来寻您们的。”
说着,他吩咐随从将老人扶进屋子,自己则带着行装和那颗珠子,踏上了回江南的路。
一路上,他回想起在老家遇到的种种事情,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次回乡祭祖,不仅让他重新认识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更让他结识了这些黄大仙。
日后若有难处,或许真能得到它们的帮助。
就这样,赵德仁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回到了江南。
他依然乐善好施,在镇上威望极高。
而那颗黄大仙馈赠的珠子,则被他珍藏在家中,成为了他一生的宝贝。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
赵德仁在江南度过了余生,最终安详离世。
而那颗黄大仙馈赠的珠子,则随着他的离世,成为了一个传奇的故事。
人们都说,那是黄大仙对赵德仁一生行善积德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