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准备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张罗年货,可是我的手机却一天到晚响个不停。
这些电话,几乎全是再婚老伴李大成家的亲戚打来的。
他们轮番打电话,只为了催我回去做饭。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把我拉入深深的心潮起伏中。
我是张秀兰,今年62岁,原本以为晚年的生活可以稍微轻松一些,可事实并非如此。
我的第一次婚姻中,老伴走得早,我独自拉扯大两个孩子。
那时候日子虽然辛苦,但至少家是温暖的。
55岁那年,我再婚了,嫁给了李大成,我们彼此约定,不打扰各自的孩子,各自过日子。
可是,现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原以为有了新的家庭可以有个依靠,然而很快发现,他的儿女似乎认为我是来“蹭吃蹭喝”的。
逢年过节他们围在一起,总是自然地把所有繁琐的家务都推给我。
没多久,我变成了那个家庭的“免费家政”。
女儿家的温馨春节今年春节前,女儿给我打电话:“妈,今年过年你来我家吧,天天一个人在家多孤单。
”这话说得我心里一热。
女儿的话让我感到温暖,本想答应,但还是有些顾虑:“你婆婆也在,你们家人多,我过去会不会不方便?
”女儿忙说:“没有什么不方便的,我们都希望你来,孙子还天天念叨你呢。”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收拾了行李,去了女儿家。
大年三十那晚,女儿和女婿亲自下厨做了年夜饭,还特意准备了我爱吃的菜。
小外孙像个小尾巴一样黏在我身边,不停地说:“姥姥,你多住几天嘛!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家的温馨。
心寒的反思与决裂然而才过了三天,李大成的电话就来了:“秀兰啊,你什么时候回家?
家里……”我有些不耐烦:“我就在女儿家住几天,过完年再回。
”他勉强笑了笑:“哦,那行吧。
”可电话没挂几个小时,他儿媳的电话又打来了:“妈,你过年不回来?
家里没人做饭了,我公公天天吃外卖……”
我的心里很不舒服:“我又不是你们的保姆,就在女儿家住几天不行吗?
”电话那头沉默一下,随后含混着道歉:“哪能呢,我就是随口一问。
”可接下来几天,李大成家的亲戚们轮番打电话,每天三四个电话。
“妈,家里没人烧饭,爸瘦了。
”“妈,过年嘛,大家都在一起热闹热闹。
”甚至连他们的小孙子都打电话来:“奶奶,你怎么还不回来?
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
”我真是心寒,在他们眼中,我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做饭。
我把这事儿说给女儿听,女儿立刻怒了:“妈,你是去再婚,又不是去当保姆的!
他们凭什么这么对你?
”她这话戳中了我的痛点。
她紧接着说道:“平时你生病,他们有管过你吗?
可你一走他们就全家催你回去做饭!
那晚,李大成再打电话来,我深吸了一口气,下定决心告诉他:“李大成,我不回去了。
”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他急了:“你什么意思?
”我冷静说道:“我累了,不想再这么下去了。”
为自己做决定第二天,我和女婿一起回去,把东西全收拾了出来。
李大成见状,脸色难看:“秀兰,你真要这样?
”我轻叹一口气:“你想想我们这几年过的是什么日子?
你的家人从来也没问过我过得好不好,生病了有没有人照顾。
可一不在,整个家就乱了,全家催我回来做饭。
这不是家,这只是他们的饭店。”
李大成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我转身离开,没有再回头。
回到女儿家,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
女儿拉着我的手说:“妈,以后您就住我这儿,没人再催您做饭了。
”我笑了一下:“妈只是想过点清静日子。”
李大成后来又几次打电话,语气从埋怨到求我回去:“秀兰,回来吧。
我习惯了有你在……”可这些话再也动摇不了我。
晚年的生活,追求的不过是一个心安。
如果一个家让我觉得累、觉得委屈,我为何还要留在那儿?
这一年,我做了一次真正为自己而活的决定:余生,我要过得心安理得,再不为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