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关羽乃万人敌,提起他的威名,谁人不知晋封"武圣"的赫赫战功?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哪一件不是传颂千古的佳话?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威震华夏的大将,心中也有难以跨越的心结。在那个群雄割据的乱世,有那么几个人,每每遇到都让关羽不得不谨慎应对,甚至闻风而逃。其中有一人,不仅让关羽在战场上吃尽苦头,更是在最后关头给了他致命一击。这几个让关二爷头疼不已的人物,到底是谁?
一、吕布:虎牢关前的心结建安元年,虎牢关外旌旗招展,战鼓雷鸣。董卓的爱将吕布身披银铠,手持画戟,胯下赤兔马神骏非凡。关羽与张飞奉刘备之命,与吕布展开了那场震古烁今的"三英战吕布"。
这一战,关羽首次见识到了吕布的非凡武艺。吕布的画戟挥舞如风,刀光剑影中竟能以一敌三而不落下风。三位猛将轮番上阵,你来我往,战了五十余合,却依然奈何不得吕布分毫。最终,关羽、张飞不得不与刘备一同撤退。
此战之后,关羽每每遇到吕布,都不敢轻举妄动。徐州之战时便是明证。当时吕布占据徐州,刘备不得不暂时依附于他。一日,吕布突然率军偷袭下邳,刘备的老巢被夺。关羽虽有万丈豪情,却也只能按兵不动。
更让关羽难以接受的是,在对抗袁术三万大军时,还要倚仗吕布的援手。当时袁术大军压境,刘备军力单薄,危在旦夕。吕布得知后,亲自率军前来解围。关羽不得不放下身段,称呼吕布一声"吕将军",以示尊重。
其后徐州之战中,关羽与吕布又有几次交手。每每交锋,关羽都不敢贸然出击,常常采取守势。这与他平日里千里追击颜良、单骑追周仓的勇猛形成鲜明对比。即便在私下议论军务时,关羽提起吕布,也总是神情凝重,言语谨慎。
吕布战死后,关羽才稍感轻松。然而每当有人提起虎牢关外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关羽总会沉默良久。那个威风八面、令人闻风丧胆的"飞将军",早已在关羽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徐州期间,关羽曾亲眼目睹吕布箭射乌巢的绝技。一日演武,吕布于百步之外,一箭射落高空盘旋的苍鹰,此等神技令关羽也不禁叹服。正因见识过吕布的这些惊人武艺,关羽在面对吕布时才会如此忌惮。
后来在许都,曹操曾问关羽天下英雄孰与己比。关羽提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已经战死的吕布。这番评价,足见吕布在关羽心中的分量。即便到了关羽威震华夏之时,每当有人问起吕布的武艺,关羽总是给予极高评价,从不敢有丝毫轻慢。
二、黄忠:不敢轻易约战的劲敌建安二十四年,长沙城外战鼓阵阵,关羽率军与守将黄忠展开了一场激烈对决。这一战,让关羽首次见识到了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军的真正实力。
当日,关羽挥舞青龙偃月刀,直取黄忠门面。黄忠不慌不忙,手中长刀斜挑直砍,招招凌厉。两人你来我往,战了整整一个时辰,竟是不分胜负。关羽引以为傲的青龙偃月刀法,在黄忠面前竟然占不到丝毫便宜。
这场对决后,关羽在军营中当着众将的面,称赞黄忠武艺高强。不久后,关羽便向刘备举荐了黄忠。此举在当时引起不小震动,要知道关羽向来甚少夸赞他人武艺,更罕见主动举荐对手。
然而,当黄忠正式投奔蜀汉后,关羽的态度却发生了微妙变化。特别是在定军山一战后,黄忠老当益壮,一举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威名大震。这一战役不仅让黄忠名声大噪,更让他在蜀汉军中的地位节节攀升。
就在刘备准备册封五虎将时,关羽当众说了一番令人意外的话。他表示黄忠年事已高,不宜与自己同列。这番言论引来众将哗然,要知道黄忠在定军山一战中的表现,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位猛将。
更耐人寻味的是,关羽从未与黄忠再次较量。即便是在军中演武时,关羽也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与黄忠对阵。这与他平日里热衷于与其他将领切磋的作风大相径庭。
军中传言,关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长沙之战后,他深知黄忠的实力不在自己之下。每每遇到军中议论黄忠武艺时,关羽总是沉默以对,从不参与评论。这种反常的表现,恰恰印证了关羽对黄忠的忌惮。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的几次大战中,关羽从未主动请缨与黄忠搭档。每当需要两位猛将联手作战时,关羽总是推荐其他将领与黄忠配合。这种刻意回避的态度,在关羽平日的行事作风中实属罕见。
黄忠去世后,关羽曾在酒宴上感叹:"昔日长沙一战,老将军刀法精妙,招招致命。若非天幸,恐难在诸位面前痛饮此杯。"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道出了关羽对黄忠的真实评价。
在蜀汉众将中,能让关羽如此忌惮的,唯有黄忠一人。这位看似平淡无奇的老将,用一身精湛的武艺,成为了关羽生平最为敬畏的对手之一。
三、徐晃:知己成仇的复杂情感建安五年,关羽被曹操收留时,在许都结识了同为山西人的徐晃。两人因为同乡之谊,很快便结为知己。那时的许都,常常能看到关羽与徐晃把酒言欢的场景。
两人不仅是同乡,更有着相似的从军经历。徐晃曾在张杨麾下任职,而关羽则追随刘备。每当谈起家乡往事,两人总能聊得尽兴。在许都的日子里,徐晃多次设宴款待关羽,两人还时常切磋武艺,称得上是难得的知交。
然而,这段情谊并未持续太久。当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便留书一封,辞别曹营。临行前,关羽特意在信中提到徐晃,言说:"晃乃故乡之交,情谊难忘。"这一别,却让两人从此站在了对立阵营。
建安二十四年,樊城之战爆发。当时关羽水淹七军,势如破竹,曹操派徐晃前往增援。这一天,两军阵前,关羽与徐晃隔江相望。多年未见的老友,此刻兵戎相见。
关羽远远望见徐晃,便高声问道:"老友别来无恙?"徐晃回道:"承蒙关将军挂念,一切安好。"两人就这样隔着江水,说起了家乡近况。谁料话未说完,徐晃突然转身下令:"谁能取关羽首级,赏千金!"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关羽大为震惊。他当即质问道:"徐友为何如此?"徐晃只说了一句:"此乃国事,不得不为。"这一刻,昔日的情谊荡然无存。
更让关羽始料未及的是,徐晃不仅下令悬赏,更是亲自率军强渡汉水。当年在许都切磋时的和气荡然无存,徐晃的每一招都来势汹汹,直取要害。这位昔日的知己,此刻竟是关羽最危险的敌人。
面对徐晃的猛攻,关羽不得不做出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带着残兵撤离樊城,放弃了之前的战果。在撤退时,关羽曾回头望了一眼徐晃的方向,却再也没有了昔日称兄道弟的亲热。
后来有人问起关羽,为何在樊城之战中如此忌惮徐晃。关羽只说了一句:"徐公明刀法精妙,进退有度,非等闲之辈。"这句评价,不仅是对徐晃武艺的认可,更道出了这位昔日知己带给他的威胁。
这场樊城之战后,关羽与徐晃再未相见。那段许都的情谊,终究抵不过战场的刀光剑影。徐晃后来在曹魏建功立业,而关羽则在荆州迎来了自己的命运终点。昔日的知己,终究成了最难面对的对手。
四、诸葛亮:智谋较量的无形压制建安十二年,刘备迎娶孙夫人后,在荆州的统治逐渐稳固。此时,诸葛亮开始对荆州军政进行全面整顿。关羽作为荆州的主要将领,却发现自己在军事调度上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一次军议上,关羽提出要进攻江陵的建议,但被诸葛亮否决。诸葛亮当着众将的面指出:"目前我军粮草不足,水军薄弱,贸然进攻江陵恐有不测。"关羽虽有万般不愿,却不得不接受这个决定。
荆州军政大权虽在关羽手中,但每次重要决策都需要先向诸葛亮汇报。建安十五年,关羽提议攻打襄阳,又被诸葛亮以"时机未到"为由搁置。诸葛亮还派遣马良担任关羽的军师,实际上是监督关羽的军事行动。
在荆州期间,诸葛亮多次调整关羽的部署。有一次,关羽打算在江陵囤积粮草,准备南下攻打柴桑。诸葛亮却下令将粮草分散存放,并在江陵驻扎水军,以防东吴偷袭。后来的战事证明,诸葛亮的判断确实准确。
即便是在军中选拔将领时,关羽也不得不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当关羽想要提拔赵累为偏将军时,诸葛亮却推荐了傅士仁。面对诸葛亮列举的种种理由,关羽只能接受这个安排。
建安二十年,关羽在南郡大营设宴,席间有将领问起为何总是要等待诸葛亮的指示。关羽说道:"军师才智超群,远见卓识。听从其令,乃是为了大局。"这番话道出了关羽对诸葛亮的复杂态度。
每当关羽向诸葛亮递交军事奏章时,必定详尽记录每一个细节。因为他深知,稍有疏漏,就会收到诸葛亮的质询。这种严格的要求,让关羽在处理军务时格外谨慎。
在与东吴的交往中,关羽更是处处受制于诸葛亮的策略。当关羽想要严厉回应东吴的挑衅时,诸葛亮总是告诫他要以大局为重。这种战略上的掣肘,让关羽多次不得不压下心中怒火。
最后的樊城之战,关羽本想全力北上,却被诸葛亮的一封信打乱了部署。信中警告他要防备东吴,不可掉以轻心。然而关羽这一次没有完全听从诸葛亮的建议,结果酿成大祸。
诸葛亮的每一个决策,都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关羽的行动牢牢限制其中。这种智谋上的压制,比起战场上的对决更让关羽感到难以应对。作为一个以武力见长的将领,关羽在诸葛亮面前始终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五、周瑜:水战谋略的致命克星建安十三年,江东水师大都督周瑜初次与关羽交手。那是在赤壁之战前夕,周瑜派遣水军在江面上演练战法,关羽在岸边观看时,不禁为江东水师的操练水平所震撼。
当时,周瑜指挥着数百艘战船在江面上列阵,战船或分或合,变化莫测。一声号令之下,战船能迅速改变阵型,如同游鱼般灵活。这种水战技巧,是关羽平生仅见。在此之前,关羽虽然也曾指挥水军作战,但与周瑜的水军相比,显然相形见绌。
赤壁之战时,虽然关羽和周瑜是盟友关系,但周瑜的每一个战术部署都让关羽感到压力重重。特别是在布置火攻计划时,周瑜将关羽的水军安排在最后方,这个决定让关羽颇感不悦,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安排确实最为合理。
战后,关羽曾向刘备汇报战况,提到周瑜指挥水军的才能时说道:"公瑾用兵如神,尤其擅长水战。江东水师在其调遣下,进退有据,令人叹服。"这番评价,道出了关羽对周瑜的敬畏。
建安十五年,关羽在江陵驻守时,每当听闻周瑜率军在江面巡视,总是格外警惕。他命令水军严阵以待,不敢有丝毫懈怠。有一次,周瑜的战船故意在江陵城下驻留,关羽虽然按捺不住想要出战,却始终没有贸然出击。
周瑜的存在,成为关羽发展水军的最大阻碍。每当关羽想要扩充水军力量时,总会想起周瑜那令人生畏的水战才能。在一次军议上,关羽坦言:"江东水军精锐,非我军所能轻易应对。"
更让关羽头疼的是,周瑜不仅精通水战,还善于用计。一次,周瑜派人送来和议书信,关羽刚准备回应,却发现这是一个调虎离山之计。周瑜趁机率领水军,偷袭了关羽的军需码头。
虽然后来周瑜英年早逝,但他留下的江东水军传统却一直是关羽的心腹大患。甚至在关羽最后兵败荆州时,击败他的正是沿袭周瑜战法的东吴水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历史的讽刺。
从军事角度来看,周瑜给关羽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位年轻的江东都督,用其出众的水战才能,成为了关羽生平最为忌惮的对手之一。即便在周瑜去世多年后,关羽每次面对东吴水军,仍会想起当年在赤壁之战时,那支令人生畏的江东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