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贻直:活82岁,任5省封疆,雍正临终前赐他一件衣服,他泪沾襟

大烟袋讲故事 2023-12-21 23:42:13

尊敬的读者们,欢迎您收看我们本期的博客文章。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位清朝时期的传奇人物——史贻直。他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勇气,赢得了康雍乾三朝皇帝的青睐,成为一代封疆大吏,留下了一段充满磨砺与光辉的历史记录。

让我们回到公元1724年的秋天,那年的深秋,康熙晚年的名将年羹尧,在西北战事中大获全胜,他身披荣耀,回到京师。百官在广安门外翘首等待,期待着年之英姿。那一天,史贻直就在其中。然而,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无一例外地下跪迎接年羹尧,唯有是贻直,他仅仅行了个长揖礼,没有屈膝致意。

据《小仓山房文集》记载:“当时在座的诸公,在下皆拥膝跪地,而年大将军却是目不斜视,唯独对史贻直行了一记深深的敬礼。他更是亲自下马,护送贻直行入彰仪门。”这也让众臣颇为疑惑,他们不禁要问,这史贻直究竟为何人,竟能得到如此殊荣?

实际上,康雍乾三朝的史贻直并非草莽英雄,而是一位具备全面才干、学识丰富又有坚定立场的政治家。他曾两次担任江苏巡抚,一度升为左都御史,成为督察院的最高长官。更不要说其他横跨两江、云南、四川等五省的重大职位,每到一处,哪里都会因他而变幻出勃勃生机。

那么,史贻直凭什么受到年羹尧这样的将领追捧呢?

导语:史严肃和史贻直父子二人均在明清鼎盛时期取得重要成就。史严肃以15岁之龄中举,待21岁时荣膺进士称号;其子史贻直则从小聪明好学,于17岁便获得举人的荣誉,而后于19岁时考入殿试,成为清朝年纪最小的进士之一。本文将详细讲述这对父子在清代历史中所留下的印记,以及两人在清帝国政治舞台上的辉煌时刻。

正文:史严肃是江苏省溧阳县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在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以21岁的青春年华考取进士,并荣获二甲一等第一名,成为当时一颗闪耀的未来新星。其聪明天赋源自他的父亲史夔,史夔曾任明朝詹事。到了史严肃这一代,父子二人再次展现出杰出的才能。

史严肃有一子叫做史贻直。史贻直生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在父亲史夔取得进士的同年,作为孩子的史贻直才刚刚出生。然而,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虎父无犬子。”果然不到两年时间,史贻直就通过科举考试,以17岁之龄走上了仕途之路。更为惊人的是,在他的父亲史严肃是到21岁那年才考中进士之际,史贻直一飞冲天,仅用了18岁,便步入了朝廷官员的行列,再次书写了家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史贻直出生之时,朝廷的统治者正是康熙皇帝。同时,史严肃的才华横溢的儿子年羹尧也在这一年考中了进士。因此,史贻直有幸和这位帝国的成就在一起生活,为日后的官场生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恩情。

史贻直很快就在清帝国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以上佳表现赢得了康熙帝的赏识,得以担任最高学府——翰林学院的检讨,并在康熙朝的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但史严肃深知,为了给儿子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自己应该主动退让。于是,他主动申请去浙江为官,为史贻直拓展空间。

在康熙平均的统治下,史贻直积累了许多经验。作为一名年轻的官员,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能力。他曾经担任过很多职位,其中包括翰林院侍读学士。

史贻直曾因为吸烟的问题与康熙皇帝产生过互动,他与陈元龙两人都有吸烟的习惯。而此时的康熙,其统治的风格充满活力和创新,给人们提供了相对自由接受新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观的机会。而这种烟草是西方佛罗伦萨烟草的引进产品,康熙对此抱有好奇心,并且在得知他的两个爱臣喜好吸烟之后,特意将烟筒作为礼物赠予他们。但是,史贻直和陈元龙初尝试时,不当吸烟导致火苗升腾,让他们心生畏惧,从此远离烟蒂,为后世传递着不可或缺的警策。

康熙六十一年冬,一代英明帝王康熙驾崩后,雍正皇帝继承了皇位。年羹尧被晋升为抚远大将军,负责驻守西北边防。因其与年羹尧同期进士,史贻直因此得以被年提及,并迅速晋升为南书房行走,成为雍正皇帝身边的得力助手。史贻直的记忆能力非常优秀,总能应对雍正关于朝廷事务的提问。雍正二年,他被加封为吏部侍郎,开始跻身朝廷核心阶层。

然而,人事无常,就在雍正三年,曾风光无限的年羹尧骤然失势,其举荐的不少官员纷纷陷入困境,史贻直的处境也备受关注。尽管史贻直与年羹尧有着紧密联系,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份与责任。面对质疑,他坦言:"荐臣者羹尧,用臣者皇上也。"他坚持自己的责任不仅在于个人信任,更重要的是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对此,雍正是深感欣慰,未让年羹尧之事影响到史贻直的仕途。

雍正四年间,河南巡抚田文镜与直隶总督李绂之间爆发激烈的互参案,使得整个朝廷陷入了混乱之中。朝廷派史贻直前去河南彻查此案。史贻直以明察秋毫之眼,果然查出其中存在错判,而这些原本被罢黜的官员则多属冤枉。此事过后,史贻直的声誉达到顶峰。同年,史贻直前往山西调查"年羹尧阻碍盐政案",他严惩腐败分子,得到雍正的高度赞扬。再次展现出其处理重要案件的卓越才能。

后来,在福建任职的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史贻直凭借出色的治理能力,对闽中的贸易展开严格整治,整顿陋规,严明法度,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史书记载:"福建水师巡海趁便从事商业活动,严重损害了海关关税利益。史贻直痛下决心,严禁此类行为。"仅次一年半的任期内,史贻直率领众官员在福州、兴化、泉州及漳州四府展开了一场粮食采购行动。为此,史贻直提出:“首要任务是专注履行个人职责,更为重要的则是珍视人民群众,致力于国家繁荣昌盛,这是每一个好的史官应当表现出来的特质。”

最终,我们看到,史贻直以生命为代价,始终忠实履行他的职责,体恤百姓,改善民生,使得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吝溢美之辞,为后世所敬仰。正如《史记》中所引用的那句名言:“恪尽职守,遵守道义原则,则理应优先顺应。忧虑民众,厚爱国家,优秀的史官必须进行详细描述。”

公元前2205年,即大禹元年,中国君主制度开始确立,官员体系逐渐完善。两千多年来,从小小县令职位,到九鼎至尊的皇位,中国历史长河之中,人才辈出,名臣云集。今天,我想要与你分享的,便是那段发生在大约三百年前清朝年间的故事,那个名叫史贻直的大臣,如何在风雨飘摇中,立足朝廷,稳守西南,成为王朝的基石。

首要现身的是治世清明的康熙皇帝,这位传奇君主,一统天下江山,史家称其“千古一帝”。史贻直就是在这样一位英明君主的时期投效于朝廷。在康熙时代,他以知府之职,治理地方,时人赞誉他廉洁奉公,颇有政绩。然而,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还是他在雍正帝统治时期的飞黄腾达。

公元1730年,原任两江总督范时绎受罚,四年之后,皇上将其调任地方。当值两江总督看似风光无限,却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尤其在那个时候,成了众人争夺的焦点。史贻直,这位从江苏溧阳走出的大臣,深知身临其境的艰难。然而,他又怎能抗旨不遵呢?于是乎,他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并且以其本乡的身份亲自赴任。他的行为,可以说是对雍正帝大胆用人之道的生动诠释。

在他任职期间,史贻直重新审定了刑法律例,积极推广农业生产活动,为人民谋福利,受到了地方民众的深深敬爱。这样劲头十足的他,在仅仅两年以后,就被雍正帝再次提拔,担任了户部左侍郎和兵部右侍郎两个职务,而这只是他辉煌仕途的起点。

据清朝政府所编纂的《清史稿》记载,当雍正ose帝准备征服西北边界的准噶尔部落时,为了应对复杂的军政局面,他开始了史无前例的调整官员组合。这其中,便包括了将史贻直从中原调动至陕西,让他同时担任兵部尚书和陕西巡抚两大要职。这无疑是对史贻直能力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他肩负的重责大任的实际考验。

在史贻直的领导下,陕甘地区的军备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后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由于办案公正廉明,深得人心,史贻直就此开启了他的人生巅峰。对于作战一线的军事将领来说,史贻直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能够为他们随时提供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种情况在古代的军旅生活中尤为重要,以确保前线战友的安全归来。

不只是战场上的贡献,作为总揽全局的将军,史贻直对国家财政的调度,以及人民经济生活的改善,也是既热心,又尽心尽力的。在一次向西北供应粮食的行动中,湖广总督迈柱提出了一条运河计划,要求从湖北省荆门市经由河南通往陕西省的洛南县,以便运输粮草至前线。经过实地考察后,史贻直发现这个提议难度颇大,并向皇上谏言反对:“我们不应该凭一己之私,强行剥夺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源。”雍正听后,称赞他“为官乃以为民造福为本”,对他更加器重。

然而,这并不是史贻直仅有的成就。敦化成乡、名垂青史的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后,依然保持着对史贻直的信任与尊重。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经赐予史贻直一件雍正皇帝生前穿过的衣物,希望他从一而终。

在湖广任上,他着力革除湖广地区长达年荒的陈旧弊俗和隐患,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最为出名的则是解决了粮食收购价格腐败和堤坝修复两大沉疴要害。首先,史贻直针对粮库每年度购粮价格过高及杂粮掺假的弊端,果断请求朝廷按照市价购买粮食,堵住了粮库支出过于庞大的漏洞。其次,面对破败多年的渍洪江汉合流处堤坝,他亲自勘察地形,决心修建堤坝。他的幕僚劝阻他说此工程需耗费至少几年时光且与他本人无关,否则不值得冒险去承担此项任务。史贻直却回答道:“吾恪尽职守,只愿造福民众,岂能只顾私念,不顾民生苦难?”经过多方努力和争取,长堤历经三载终于竣工。湖广大地的黎民无不对史贻直充满感激之情。

回京之后,史贻直陆续任职工部、刑部、兵部、吏部尚书等职位。在他出任直隶总督之际,恰逢江南发生洪涝灾害,故而接驳担任直隶总督一职。此乃他升任大臣以来的第五个地方岗位,仅仅经历九个月后,又荣膺文渊阁大学士,被皇帝任命为宰相。乾隆十三年,获得朝廷的颁赠为太子太保,深受皇帝的信赖器重。

后定居天津,享年八十二岁

0 阅读:28

大烟袋讲故事

简介:讲述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