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求观众给《封神3》机会,网友怒骂“蓝精灵滚出封神榜!”

才高八斗饺子 2025-02-21 09:14:30

当乌尔善在镜头前近乎哽咽地喊出“请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时,评论区早已被网友的怒火吞没。

这位曾以《封神1》惊艳影坛的导演,如今成了春节档最“悲情”的主角——耗资30亿的“封神宇宙”从史诗沦为笑柄,第二部票房口碑双崩盘,第三部命悬一线。

网友痛骂:“有点良心就别拍了!”

《封神1》的辉煌还历历在目:26亿票房、豆瓣7.7分、被赞“青铜器美学复兴”。

可到了《封神2》,一切都变了味。

上映9天票房勉强破10亿,豆瓣评分暴跌至6分,单日排片从19%惨跌至7%。

网友辣评:“第一部是青铜器美学,第二部是青铜器没学!”

最扎心的是,这部耗资8亿的“巨制”,连成本线都没摸着。

而整个三部曲30亿的投资,前两部仅收38亿,第三部需逆天卖60亿才能回本——这难度,堪比让雷震子飞越太平洋。

殷郊法相的变化尤其让人难以接受。

原本应该是战力巅峰的三头六臂殷郊,却因蓝色皮肤和红毛炸裂被嘲为“蓝精灵误入封神榜”“AI喂多的赛博哪吒”。

尽管特效公司Scanline VFX(代表作《权力的游戏》《星际穿越》)力证这是18个月的“匠心之作”,观众却无情拆台:“建议申报吉尼斯‘最贵五毛特效奖’!”

乌尔善解释说,三个头代表愤怒、悲哀和庄严,是心理投射。

网友反呛:“这哪是封神榜?

分明是精神分裂诊疗现场!”

姬发的人设也出现了严重崩塌。

前作中骁勇善战的姬发,在续集里竟因一次战败就想投降献城,甚至为救敌将邓婵玉犹豫破阵。

观众怒骂:“善良≠软蛋!

这是周武王还是恋爱脑玛丽苏?”

工业糖精CP更是让观众难以忍受。

姬发与邓婵玉的“相爱相杀”被批强行撒糖。

破十绝阵时,姬发因担心误伤邓婵玉而犹豫,最后靠女方“自杀式”破局。

网友嘲讽:“邓婵玉才是真天下共主,姬发只配当背景板!”

太原路演现场,一位观众直接质问乌尔善:“口碑崩成这样,你想过问题在哪儿吗?”

导演尬笑回应:“感谢所有声音……”事后,当事人道歉称“太着急”,却获网友力挺:“骂得好!

观众花钱不是来看PPT的!”

更魔幻的是,乌尔善坚持认为殷郊形象“很酷”,并称《封神3》将“调整审美,更符合大众期待”。

网友冷笑:“蓝精灵之父的审美,谁敢信?”

面对骂声,乌尔善仍在坚持:“《封神3》有更宏大的神仙斗法、更难的战争特效,我们真的在努力。”

但观众早已心寒:“你可以拍烂片,但不能又烂又贵!”

资本市场的反应更残酷:北京文化股价连日暴跌,网友锐评:“建议《封神3》改名《导演的最后一哆嗦》!”

《封神2》的溃败,撕开了中国电影“大IP+高成本”的泡沫。

观众要的不是导演的眼泪,而是好故事、真诚意。

正如一条高赞评论:“与其求饶,不如把蓝精灵换成真神仙。”

乌尔善的团队或许仍在加班赶制《封神3》特效。

但观众的问题只剩一个:“这次,我们还要为情怀买单吗?”

对于许多老年观众来说,他们对《封神》系列有着深厚的情感。

然而,《封神2》的表现让他们感到失望。

不少老年人表示,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故事,而不是为了视觉效果而牺牲剧情的作品。

一位老观众说:“我从小就听封神演义的故事,现在看到这样的改编,心里真的很不舒服。”

在社交媒体上,一些老年网友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有人写道:“《封神》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回忆,希望导演能认真对待这个题材,不要让它变成笑话。”

还有人提到:“现在的电影追求特效,却忘记了讲故事的重要性。

希望《封神3》能回归初心,讲一个真正的好故事。”

从市场反馈来看,《封神2》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特效问题,更重要的是剧情和角色设定上的失误。

观众们渴望看到的是一个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他们希望《封神3》能够在保持高质量特效的同时,更加注重剧情的连贯性和角色的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乌尔善和他的团队需要认真反思。

他们不仅要面对观众的质疑,还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理念。

毕竟,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要有华丽的外表,更要有扎实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支持。

对于《封神3》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能够吸取前两部的经验教训,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或许还能挽回一部分观众的心。

毕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封神世界,只要作品足够优秀,总能找到共鸣。

无论如何,《封神3》的命运已经牵动了许多人的心。

无论是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在等待着这部电影的最终呈现。

而对于乌尔善和他的团队来说,这将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他们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突破,为观众带来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佳作。

观众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创作者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其实,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对原著的理解、对市场的把握以及对观众需求的洞察。

《封神》作为一个经典的IP,本身就承载着无数人的期待和梦想。

如何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每个创作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回顾过去几年的影视市场,不难发现,很多大制作电影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一方面,观众对视觉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看到更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封神2》的失利中可以看出,单纯依靠特效并不能保证电影的成功。

相反,只有当特效与剧情完美结合时,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因此,《封神3》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在剧情上做到严谨细致,确保故事逻辑清晰、人物形象鲜明;其次,要在特效上精益求精,力求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

此外,还需要关注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需求差异。

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视觉效果和明星效应,而年长一些的观众则更看重故事本身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共鸣。

针对这种情况,《封神3》可以尝试采用多元化的叙事方式,既保留传统元素,又融入现代观念,从而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总之,《封神3》面临的不仅是技术和艺术上的挑战,更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思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只有那些真正用心去创作、用爱去雕琢的作品,才能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希望乌尔善和他的团队能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为观众带来一部值得期待的《封神3》。

0 阅读:10
才高八斗饺子

才高八斗饺子

才高八斗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