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你了解多少,是优秀传统文化还是糟粕,你怎么看

远志 2021-02-26 12:47:37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之说,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我国古人就将一年分成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阶段。此后,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基本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概念订于历法,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我国古人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段落,每段约隔半月,每一段就是一个节气,全年共有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太阳一年完整的运动情况的表现,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阳历)纪元中,日期是基本固定的:上半年在各月份的6日和21日,下半年在各月份的8日和23日,前后不差一两天。为了便于记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二十四节气歌”,短小凝炼,便于记忆,内容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反映季节。“二分”“二至”和“四立”是用来表明季节的,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其中,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还有反映其他气候状况的,如白露、寒露、霜降。第三类是反映动植物表象的有小满、芒种、惊蛰、清明。

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特点

人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人的生命活动必然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更替,都可能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应该把握节气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养生保健活动。

立春:自然界开始进入春天。“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表示万物生气准备生发和升发了。

雨水:春到人间,温风遍吹,天气渐暖,冰冻开解,空气湿润,降水增多,春雨无声地滋润万物。

惊蛰:春雷惊天响,蛰伏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过来并开始活动了。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阶段,播下希望的种子。

春分:春季过了一半,其实是真正的春天正式到来的标志。此时阳光直射赤道上,昼夜长短相等,在适宜的环境下,各种生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大地一片天清地明的景象。万物竞相生长,草木发出新枝芽。清明这一天,人们在门框上插挂艾蒿、杨柳条,驱邪防病。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天气渐暖,雨量渐多。“春雨贵似油”,有了春雨,万物欢喜。有雨水滋润大地,此时正是北方农作物播种的好时节。

立夏:夏季的开始。此时气候变得比较温暖,万物生长速度加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夏长”的开始。小满:“满”指谷物籽粒饱满。这一时期,稻谷、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这个节气叫“小满”。

芒种:小麦等有芒刺的作物成熟,谷、黍、玉米等秋季作物开始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梅雨”季节。

夏至:是真正的夏天正式到来的标志。从此,天气开始炎热,万物生长更加旺盛,杂草害虫也迅速滋长。这一天,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受光最多,是全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

小暑:“暑”是炎热之意。此时天气比较炎热,但是还没有达到极点。虽然夏至时北半球受阳光照射时间最长,但由于太阳射来的热力必须首先对地面和大气加温,然后才能把热量储存于大气中,所以,天气从夏至开始有一个不断加热的过程。经过小暑后,热度才会逐渐升高到极点。

大暑:气候酷热达到高峰。此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最炎热的时期。在北方,此时属于盛雨季节,喜温、喜湿作物迅速生长。一年之中,此时天地之间阳气最盛。

立秋:秋季的开始。夜间气温开始由热转凉,因为尚在“伏”中,白天气温还相当高,民间有“秋老虎”之说。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开始移栽。

处暑:“处”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的暑气到此终止,这是一个气温变化的转折点,夏季炎热天气已经到了尽头,要变凉了。

白露:天气转凉。夜晚,空气中所含的水汽的一部分,凝结为水滴而附着于地面的物体上,形成白色露水,所以,这个节气叫“白露”。

秋分:秋季过了一半,其实是真正的秋天正式到来的标志。同春分一样,此时阳光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昼夜长短相等。北方忙于秋收秋种,对于冬小麦种植的时间,有农谚为“白露早,寒露迟,秋分前后正相宜”。

寒露:此时已届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在早晚时段接触到的雾气和露水,与此前的露水相比,很是寒凉。而草木等植物行将枯萎。

霜降:天气渐寒,当地面温度降至摄氏零度或以下时,物体接触的水汽直接结霜附其上,形成霜,所以,这个节气叫“霜降”。

立冬:冬季的开始。农民一年的田间劳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万物开始了伏藏状态。

小雪:在温度低至摄氏零度以下时,北方地区空气中的水汽会凝成结晶状的小雪花,由空中降落。不过,此时的降雪不多不大,所以叫“小雪”。

大雪:由于天气进一步寒冷,寒风和暖湿气流碰撞加剧,北方地区大雪纷飞,雪势较大,地面积雪较多。所以,这个节气叫“大雪”。

冬至:严冬来临,其实是真正的冬天正式到来的标志。这一天,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小寒:冷气不断积累,逐渐向最寒冷时段过渡。虽然大部分地区相当寒冷,但尚未达到最冷的程度,所以,这个节气叫“小寒”。

大寒:天气酷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寒冷达到了极点,所以,这个节气叫“大寒”。在天地之间,此时阴气最盛。

交节前后的调养要点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这里所谓的“八正”,又称“八纪”,就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个节气,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八正”时段的气候变化对人体机能有比较特殊的影响。经验告诉人们,一些急病或重症患者,往往在节气日前后发病或死亡。重视交节前后的自我调护,对人们,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十分重要,尤须注意下列几点:①节气日前后两三天,要注意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不要过度劳累,不可劳汗受风。2节气日前后,要保证情绪的稳定,尽量避免情绪激动。③节气日前后,注意饮食适度,不吃过寒、过热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④节气日前后,要注意增减衣服,谨防外邪侵袭机体。5八正前后,年老体弱的人要特别慎重,可适当服些保健药物(如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特殊人群的救急药物,应随身携带,以防万一。

2 阅读:181
评论列表
  • 2021-02-26 23:57

    2021雨水具体时间:2月18日(星期四)18:43:49………… 疑问???》 雨水今日至, 二月一十八。 节气表不符? 怎有三天差? 上半年立节, 六日二十一。 待到七月后, 八号二十三。 应是差两天, 岁月提前啦?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   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