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与李奇微,晚年在回忆录谈对中国的印象:恐惧!

科技社学 2024-10-28 12:06:42

文| 科技社

编辑| 科技社

——【·前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整个世界都为之颤动。

彼时,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以绝对优势击败日军,令美国将领们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充满自信。

其中,麦克阿瑟更是狂妄自大,他曾在太平洋战争中指挥美军取得一系列胜利,被视为美国的战争英雄。

当美军决定出兵朝鲜时,麦克阿瑟对这场战争充满了乐观和轻视。

他认为,美军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中国军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装备落后,难以构成真正的威胁。

麦克阿瑟甚至放言,要让美军在圣诞节前打到鸭绿江边,结束战争。

然而,麦克阿瑟很快就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代价。

在麦克阿瑟与李奇微晚年在回忆录里,提到他们对中国的影响,竟然是“恐惧”。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让两人感到如此恐惧?

麦克阿瑟的巨大挫败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在第一次战役中就给美军以沉重打击。

志愿军将士们虽然装备简陋,但他们怀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发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以“钢少气多”的勇气和意志,与美军展开殊死较量。

在此后的第二次战役中,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发起了代号为“圣诞总攻击”的大规模进攻,意图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

但是,志愿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出其不意地发起反击,多路围歼“联合国军”,迫使其仓皇撤退。

麦克阿瑟狂妄自大的计划彻底破产,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尝到了败仗的滋味。

这场失败对麦克阿瑟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曾经指挥的百战百胜的美军,竟然会被他眼中的“乌合之众”打得溃不成军。

在战后的回忆录中,麦克阿瑟流露出对中国军队的恐惧和对自身判断的懊悔。

麦克阿瑟的轻敌和失败,反映出美军将领们对中国军队的傲慢和无知。

李奇微的谨慎应对与赞誉

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让美国军方意识到不能再轻敌。

1951年4月,美国派出了另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与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是一位谨慎务实的军事家。

他深知志愿军的勇敢和韧性,决心以更加谨慎的态度应对这个难缠的对手。

李奇微上任后,仔细分析了志愿军的作战特点,发现他们在后勤补给上存在弱点。

志愿军远离祖国,补给线漫长而脆弱,这成为李奇微攻击的重点。

他调整策略,集中优势兵力,对志愿军的补给线发动猛烈进攻,试图切断志愿军的“生命线”。

同时,李奇微还注意到志愿军善于发动夜间攻击,利用夜色掩护行动。

为此,他下令美军大量使用照明弹,在夜间照亮战场,减少志愿军的优势。

在李奇微的指挥下,美军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给志愿军制造了不小的困难。

然而,即使是这样谨慎的李奇微,也不得不在回忆录中对志愿军表示赞誉。

他在出版物《朝鲜战争》一书中这样评价志愿军:“最凶残也最文明的部队”。

李奇微的评论发自内心,在朝鲜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志愿军将士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战斗情景。

在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某部阵地被美军炮火夷为平地,全连仅剩下28人。

更令李奇微刮目相看的,是志愿军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意志。

在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某连队被美军重兵包围,弹尽粮绝,伤亡惨重。

但他们宁死不屈,坚守阵地,最后全连壮烈牺牲。

美军士兵在阵地上发现了100多具志愿军将士的尸体,他们倒在自己的战位上,手中还握着枪支。

李奇微深为震撼,这是什么样的军队,视死如归的精神,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对手。

中美两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殊死较量

再回到朝鲜战场,这是中美两军为数不多的直接较量。

这场较量,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比,更是意志力的比拼。

中美两军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你来我往的角逐,进行着一场殊死搏斗。

从军事实力上看,志愿军处于明显劣势,美军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空中优势,充足的物资补给。

而志愿军远离祖国,武器装备落后,后勤补给线漫长而脆弱。

在这样的条件下,志愿军要与美军抗衡,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志愿军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意志力,弥补了装备上的不足。

他们发扬不怕牺牲、敢打硬仗的战斗作风,以“人海战术”与美军周旋。

在一次次战役中,志愿军将士们身着单薄的军装,冒着严寒,在茫茫雪原上挺进。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发动冲锋,用血肉之躯与敌人的钢铁洪流抗衡。

上甘岭战役,就是这种殊死较量的典型,志愿军面对美军压倒性的炮火优势,誓死坚守阵地。

美军集中了大量火炮,对志愿军阵地发动疯狂轰炸,整个山头被炸成一片焦土。

但志愿军将士们不退半步,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防线,一次次打退美军的进攻。

战役持续了43天,志愿军伤亡惨重,但最终还是守住了阵地。

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志愿军战士曹金华,在战斗中光荣负伤,失去了双臂。

但他没有退缩,而是用身体紧紧抱住美军投掷的手榴弹,用生命为战友筑起一道防线。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面对美军密集的机枪火力,毅然用身体堵住射击孔,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生动诠释了志愿军将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然而,惨烈的战争也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仅上甘岭战役一役,志愿军就有2.5万多人牺牲或负伤。

美军的伤亡也达到2.5万人,在这场残酷的较量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阵亡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朝鲜的土地,但正是在这样残酷的战场环境中,志愿军展现出了不可战胜的力量。

朝鲜战争对中国国运发展的影响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考验。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捍卫了新生的共和国,也极大地影响了新中国此后的国运发展。

首先朝鲜战争让新中国在国际上崛起,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期。

在战争之前,新中国才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国际地位并不高。

许多西方国家对我们持怀疑和敌视态度,认为不过是一个“纸老虎”。

但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偏见。

世界震惊地看到,这个新生的国家,竟然能够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抗衡,并且打败它。

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为此后的建设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机遇期。

另外朝鲜战争锻造了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战争期间,新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物资匮乏。

为了支援前线,全国人民发扬“钢少一克都不行”的精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

人们忍饥挨饿,节衣缩食,把有限的资源都投入到支援前线的战争中去。

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新中国发展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为建设祖国而拼搏。

战争也让新中国认识到和平发展的重要性,我们虽然赢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统计,志愿军在战争中牺牲人数达到197653人,这个惨痛的教训,让新中国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

因此,在战后的发展中,新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这为新中国赢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和尊重,朝鲜战争也奠定了新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那段时间,志愿军广泛学习和借鉴了现代化战争的经验,提高了指挥能力和战斗技能。

战后,这些宝贵的经验被运用到军队建设中,推动了军队的现代化进程。

志愿军将士们不畏牺牲、英勇善战的精神,也成为军队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几代军人为国防事业而奋斗。

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这一切,都离不开朝鲜战争胜利奠定的基础,可以说正是这场战争,让新中国真正站了起来,挺起了脊梁,开启了崛起之路。

当然,今天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还需要继续奋斗。

但是,朝鲜战争锻造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它告诉我们,只要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参考资料:李奇微回忆志愿军入朝第一战李奇微为什么是中国 青少版》金一南著武景生作. 精神的力量系列丛书 奋斗的力量

0 阅读:1

科技社学

简介:影如人生,人生如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