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出舱任务,不得不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三位航天员的整个航天任务周期已经过半。
不过这次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三名航天员的身体状况和在地球上时出现了明显变化,那这些变化是什么?他们会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吗?
神十九航天员第二次出舱
神十九航天员现状这两天,神舟十九号乘组在太空站外完成了第二次出舱活动,出舱时间和上次相差半个小时,大概8.5个小时。
这次出舱可不是随随便便溜达两圈,航天员蔡旭哲和宋令东可是完成了不少任务: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检查维护舱外设备、还有处置一些设施故障啥的忙得不亦乐乎。
说起这次出舱的难度那可不是盖的,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空间碎片撞击风险,给舱外那些重要的电缆、设备穿上“防弹衣”。
说白了就是给太空站安装防护装置,这可不是随便找个地儿就能装的,这次的作业位置主要在问天实验舱外,路径和动作跟之前都不一样。
航天员宋令东打开问天实验舱出舱舱门,首先出舱
再加上这已经是咱们第四次安装防护装置了,每次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总得有点儿创新不是?
其实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是非常艰难的,别看他们悬挂在太空站外眼瞅着就是地球非常酷,实际上这种难度和危险系数是非常高的。
他们在执行出舱任务的时候,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自己挂在太空站上避免“飘走”,而且整个8.5个小时他们得在出舱航天服里解决“吃喝拉撒”,想想都觉得难度大。
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
所以咱们的航天员每一次执行出舱任务都可以说是“刀尖上舔血”,那是相当不容易,好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出舱经验,我们的航天员在舱外工作也能游刃有余。
不过,这次出舱任务虽然让我们看到我国航天员的实力,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点,那就是航天员们的身体状态和在地球上完全不一样。
航天员王浩泽整个人看起来“胖了一圈”,面部更是浮肿了许多,与之前在地球上的形象可以说是差距很大。
那这是为何呢?
航天员王浩泽(图源:新华社)
航天员的身体“秘密”说实话,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刚上太空那会儿身体就出现了明显变化,面部浮肿只是表象,失重环境下的人体可没少出幺蛾子。
早在去年12月17号,神舟十九号乘组第一次出舱的时候就创下了出舱时长的世界纪录,一口气在外头待了9个小时,比2001年美国宇航员保持的8小时56分钟还要长。
那时候就有网友发现航天员的身体看上去有些不同,这是为何呢?
众所周知,太空中的环境是属于失重环境,而在失重环境下就连走路、吃饭、喝水、睡觉这些最基本的事儿都得重新学。
神十九航天员在空间站吃饭
所以刚进太空那会儿,航天员们身上出点儿啥情况那真不奇怪,面部浮肿只是其中一个,还有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失重环境搞的鬼。
咱们都知道地球上有重力,这股力时刻都在牵引着我们身体里的血液、体液,让它们自然地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
可在太空里,失重环境就把这个平衡给打破了,体液们没了重力的“管束”就一个劲儿地往上跑,堆在脸上、上半身,面部组织时间一长就泡肿了,看着跟胖了似的。
除了面部浮肿,失重环境还会对航天员的骨骼、肌肉造成影响。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和地面上的对比
在地面上,我们走路、跑步、蹦跶,骨头和肌肉时刻都在跟重力“斗争”,这就跟健身似的能让它们保持强度和密度。
可太空中的环境就不一样看,骨骼和肌肉在失重环境下会“丧失作用”,骨头会加速流失钙质变得疏松脆弱、肌肉则会慢慢萎缩,体积和力量都大不如前。
要是不及时给航天员们来点儿“重力训练”,时间一长,等他们回到地面上走两步都够呛。
航天员使用太空自行车开展运动心肺功能测试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航天员的免疫系统在太空中会受到影响,一样会“丧失作用”,而太空中可是有着很强的辐射,长期在太空中依旧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失重环境就是航天员健康的“隐形杀手”,表面上看着没啥大碍,体内却暗藏杀机,这些变化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却时刻威胁着航天员的身心健康。
那面对失重环境的“威胁”,这些变化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吗?
图源网络
不可逆的伤害?说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种种变化,有些人可能会担心:他们回到地面后,身体还能恢复如初吗?会不会落下什么病根儿?
这种担心也很正常,是个人他在失重环境下呆久了都会受到影响。
就拿骨骼来说,如果钙质流失太多的话,回到地面后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肌肉萎缩也是个问题,一旦肌肉力量下降太多,日常活动都可能成问题。
所以航天员在返回地球初期,身体状况肯定会跟常人有所不同。
叶光福出舱画面
他们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行动不便甚至出现心率失常等问题,这些都是身体重新适应重力环境的“阵痛”,需要一个过程。
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惊慌和担忧,咱们的太空站、宇航服等等都是经过科技的手段,所以他们能够防辐射,因此不会给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什么不可逆的伤害。
等他们回到地球后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恢复,可以说和常人无异。
咱们的杨利伟大哥当年从太空回来时也出现了严重的骨质疏松,但经过康复治疗,他的身体状况很快就恢复了。
杨利伟
再看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他们在太空中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理变化,但返回地面后也都顺利完成了康复,重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这背后离不开航天医学的支持。
多年来,我国航天医学专家一直在琢磨如何保障航天员的身心健康,从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到太空飞再到返回地面后的康复治疗,每一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医学保障措施。
尤其是随着我国空间站时代的到来,航天医学的作用愈发凸显。
新闻报道
天和核心舱里专门有个“太空医务室”,那里头的医疗设备那叫一个先进,跟地面上的医院没啥两样,航天员在太空中要是身体不舒服了随时都能去那儿检查、治疗。
所以尽管太空环境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些影响,但这些变化大多是可逆的,不会留下永久性的伤害。
可以看出,我们的航天员工作那是非同一般,事实上,他们在登上太空前就已经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辛苦训练。
这些训练是什么?
航天员的训练(图源:新华社)
航天精神咱们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虽然会遇到种种挑战,身体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但他们从来没有退缩过,这背后离不开他们刻苦训练、勇于牺牲的航天精神。
要知道,航天员上天前可不是说走就走的,他们要经过层层选拔还要接受长达数年的岗前培训,这个培训那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体能训练、心理训练、技能训练样样都得有。
就拿体能训练来说,航天员们为了适应失重环境每天都要进行大强度的训练。
力量训练、耐力训练、平衡训练那是一个也不能少,有时候训练强度大到让人吃不消,但航天员们从来没喊过苦叫过累。
航天员进行水下训练
除此之外,心理训练也不轻松,毕竟太空环境跟地面可大不一样,封闭、孤独、压力大,稍不留神就容易出问题。
所以航天员们还得接受专门的心理训练,学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与团队成员更好地沟通合作。
从选拔到训练,每一步都严格到近乎苛刻,体能训练、心理训练、技能训练一样也没落下,饶是这样他们还是觉得训练得不够多、不够好,生怕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神舟十七号乘组在进行全程序任务模拟训练
这种刻苦训练的背后是航天员们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心里清楚自己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代表着中国航天的形象,所以他们再苦再累也会咬牙坚持下去。
现如今,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的太空之旅还在继续。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还要完成更多的太空实验和测试任务,还要迎接更多的未知和挑战,但有了这种宝贵的航天精神,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结语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上太空两个多月身体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担忧。
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变化大多是失重环境导致的正常现象,虽然会给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些影响但大多是可逆的,不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人为了保障航天员的健康所做的各种努力,从航天员的选拔、训练到太空飞行,再到返回后的康复治疗,每一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医学保障措施。
尤其是随着空间站时代的到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也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航天员使用微重力抗阻装置锻炼
但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天员们的辛勤付出和巨大牺牲,他们刻苦训练、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正是有了这种宝贵的精神,中国航天员才能够不断刷新纪录、屡创奇迹,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的太空之旅还在继续,未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征程也还很漫长,但我们相信,只要秉承航天精神,中国航天员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向着更远、更深的宇宙前进。
神舟十八号、十九号在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