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校第一舰”郑和舰“回乡探亲”

扬眼 2025-04-23 16:26:33

战舰是城市的名片,城市是战舰的故乡。4月21日,在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海军郑和舰靠泊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太仓,这艘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以伟大航海家郑和名字命名的远洋训练舰将在太仓港润禾码头驻泊四天,市民群众可在“家门口”登舰体验,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的硬核魅力,并和海军官兵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人民海军的风采。

当天上午,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气势磅礴的郑和舰缓缓靠停太仓港润禾码头,英姿飒爽的舰员们身着白色的海军服,列队于甲板之上,英姿飒爽。舰上悬挂着各色旗帜,迎风猎猎。在现场数百名市民热烈的掌声中,军地双方领导握手互致问候,太仓少先队员代表向郑和舰官兵献上鲜花。

随后,军地双方代表登上郑和舰,共同观看《郑和舰宣传片》《郑和舰再访太仓:廿一载城舰情,共筑强军梦》,参观教练作业室、驾驶室、海图室、前甲板等,并交换纪念品、合影留念。郑和舰官兵表达了“回家”的激动心情,对太仓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记者走进郑和舰内部的教学室发现,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长橹等古代航海仪器模型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实物告诉学员们,600多年前郑和船队就是靠着这些简单的设备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壮举,我们要继承、发扬好这种开拓奋进的精神。”郑和舰相关负责人介绍。

郑和舰是中国海军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于1987年4月27日服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日“八一”为舷号,以中国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命名,主要承担海军院校学员海上实习训练任务。

自下水服役以来,郑和舰已安全航行57万余海里,创造了单舰航程最远、到访国家港口最多等多项纪录,航迹遍布世界三大洋六大洲。近4万名海军院校学员在郑和舰上实习训练后奔赴人民海军的各个岗位,这艘战舰也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海上流动大学”。

郑和舰教学训练装备齐全、生活保障设施完善。拥有三个教室、四个舱面教学训练区,装备舰炮武器装备,配备舰艇操纵和作战指挥模拟训练系统各一套,可同时保障200余名学员开展航海、船艺、通信、轮机和舰载武器等30多个科目的教学训练任务;洗衣房、健身房、理发室、诊疗室、阅览室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装置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一直以来,太仓将“郑和精神”融入血脉,从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到长江经济带“枢纽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续写了“长江外贸第一大港”的繁荣兴盛,也成就了中国“德企之乡”的广泛赞誉。

从郑和舰被命名的那一刻起,就与太仓结下了永不可分的鱼水情缘。2004年7月,在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太仓与郑和舰签订双拥共建协议。21年来,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互访互动频繁,联系交流密切。2011年4月,郑和舰首次靠泊太仓;2017年4月27日,郑和舰在服役30周年纪念日之际,第二次靠泊太仓。

在郑和舰第三次靠泊太仓期间,太仓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军地双拥共建活动。据了解,太仓将与郑和舰联合开展军营开放、舰艇官兵参观见学、军地院校联谊、特色拥军活动等,为郑和舰官兵送上温暖和祝福的同时,也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太仓、了解太仓。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表示,将一如既往支持郑和舰的建设发展,当好“大后方”和“娘家人”,让双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盛媛媛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