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过去这么说,可能份量还不够,最近几起事件叠加在一起,顿时寰球同此凉热。
朋友圈“凑巧”看了几个视频,隔着屏幕都涌上一股悲伤。一个中年男人面对防疫人员撕心裂肺大喊大叫,他要养家糊口,没有了工作,一家老小怎么办,还不如让他去死;另外一个视频,一个中年男子行为更极端,崩溃情绪可想而知。这几日,新增确诊疫情病例千例左右,很多地方又加强防疫管控。深圳封闭了14日刚刚解封,上海又衔接上了,据说暂时封闭四天。疫情反反复复,曙光未现,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很多人的心气都磨的差不多。上海有条新闻,一个女子在健身房被隔离,几天下来瘦了三斤,这是意外收获。一些鸡汤奉劝大家静下心享受慢生活,好好品味慢节奏带来的好处。当房贷、车贷、房租压在他们头上,有几个人能心平气喝下这碗毒鸡汤,他们的失去与得到能相提并论么?
视频截图,来源朋友圈
一个朋友晒隔离在单位的生活,第二天卷起铺盖还能上班,很多人都是卷着铺盖走人。3月中旬,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会在未来几周进行大裁员。腾讯预计裁员 10%-30%,阿里裁员30%。与此同时,中概股一片哀鸿遍野(现在从低谷开始有反弹趋势),企业市值蒸发以百亿、千亿美元计算,他们的日子都不好过。以前面对裁员,大厂还稍稍讲一点“大局观”,第一时间否认。现在要么不作声,要么以优化企业结构,岗位调整来委婉默认一切。大厂感冒,小企业何止是跟着打喷嚏。去年12月,爱奇艺就宣布大幅裁员,规模在20—40%;快手部分业务线被取消,年薪超过百万的员工面临裁员的危险;滴滴货运或裁员50%;拼多多裁10%;贝壳找房也要优化20%员工……这一份名单还可以无限拉长。从去年12月开始,他们感知寒冬。今年春天的第一波裁员只是开始,据说七月还有一波。不知道有多少黑天鹅事件会影响行业发展,悲观情绪笼罩每一个就业头上。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裁员都是从大厂高薪员工开始,并没有中断校招。为什么会这样?在资本扩张期间,大厂可以储备人才,一旦资本紧张,大厂缩减成本,就拿他们开刀,于是这些人首当其冲。有人算了下,阿里正式员工为15万左右,哪怕优化20%,也有三万人重新就业,这只是一家企业。需要说明的,大厂这些人本身就是社会精英阶层,他们稍稍下调工薪期待,就会进入其他行业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这是社会内卷最明显的特征。在这个节点上。你虽不在大厂,千万不要幸灾乐祸,他们有可能会挤掉你的饭碗。
第二点,大厂已经是行业的风向标,这些数字经济平台关联的企业很多,他们最先感知经济动向。他们牵一发而动行业全身,受这些大厂行业传导的影响刚刚开始。例如,高薪员工一般都会购买豪宅豪车,行业向上的话,贷款几百万对他们来说都是小问题,但是一旦工作失去了,这些房子和车就会面临断供的可能。在脉脉上,很多两口之家都在大厂的员工,他们的日子没有丝毫的安全感。未来一段时间,送外卖的可能都会是大厂员工。
在住宅市场,阿里法拍平台的数据显示,2017年,阿里法拍平台上,法拍房仅有9000多套;2018年达到了2万多套;2019年猛增到了50万套;2020年,127万套;而今年初则达到了惊人的168万套。为什么这一数据会明显上升,其中一点,被执行人或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或者违约之后被强制拍卖。说穿了,就是没钱还款了。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7026万平方米,比2021年末增加6003万平方米。住宅待售面积增加5552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10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335万平方米。就算人均购房面积100平方米,也需要55万人才能买光。一边是法拍房增多,一边是新房卖不出去。这数据一对比,稍稍有点经济常识的人就明白咋回事了。要知道,住房市场牵动的行业更广泛,在今年工作会议上,扶持实体经济变成年度工作重中之重,这是最大的改变。
从很多大厂公布的年报来看,很多都在盈利,只是增速放缓而已,他为什么要如此干脆?不排除一部分真的在优化企业结构,淘汰一些高薪闲置人员,预留充足的资金来面对未来不确定因素。这是企业长久生存之计。但是从大量跟进的行业来看,经济并没有走过寒冬,春天并没有来到。
大厂人心惶惶,整个行业都会打颤,这并非矫情。作为一个中年人,在这个时候他们才会真切感受到压力,也该理智对待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了,节衣缩食都是一个好的选择,这又会影响到烧烤摊,啤酒行业的生产。
(作者:晓寰财经特约作者,互联网资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