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奇才:韩信,被宫女用竹竿捅死?后来成就两个成语

谈鹿欣声 2024-09-05 11:29:13

韩信,这位古代的军事策略家,不仅以其卓越的战术智慧闻名于世,更因其生命中的一系列传奇经历,而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些经历不仅仅是简单的轶事,它们是那些能够引发深思、激发灵感的成语典故。

在他的一生中,这样的典故层出不穷,仿佛他的每一步都踏出了一个新的故事,成为了成语故事的典范。例如,他曾遭受地方恶霸的侮辱,这一经历孕育了“胯下之辱”的典故;他为了回报漂母的一饭之恩,展现了“一饭千金”的美德。不过,这些故事只是他传奇一生中的冰山一角。

在韩信的早期生涯中,虽然他心里有着很大的志向,但是一直都找不到一个好机会来显示自己的本事。他进了项梁的部队,盼着能达成自己的愿望,可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在工作上还是没什么进展,知道他的人也不多。

经过深刻的自我反思,韩信终于领悟到问题所在:他所处的位置并不适合他。项羽作为一名英勇且才华横溢的将领,自然不会给予韩信表现的机会,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尝试也未能得到。

当人处于困境时,改变往往成为唯一的出路。韩信在经历了一段挫折和沉思之后,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起点,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他坚信,只有投靠那些有远见和能力的领袖,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在审视了当时的群雄之后,韩信认定刘邦是唯一有勇气与项羽抗衡,并可能成就伟业的人物。因此,在项羽分封诸侯并返回东方之后,韩信抓住了机遇,决定加入刘邦的行列,一同前往巴蜀,寻求新的发展。

在秦汉之交,巴蜀地区尚属未开化的边远地带,那些随刘邦一同进入关中的关东士兵,大多不愿再次前往这样的地方去开拓。因此,沿途不断有人选择逃离。然而,韩信却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决心,他坚定不移地跟随刘邦一直到达南郑(现在的陕西省西南部),并在那里建立了都城。

在南郑安顿下来不久,韩信不慎犯了错误,按律应当被处以死刑。幸运的是,太仆夏侯婴,也就是刘邦的车夫,在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将韩信从死刑的边缘救了回来。

在随后的深入交流中,夏侯婴逐渐认识到韩信并非平庸之辈,他的才华和潜力远非池中之物。因此,夏侯婴向刘邦强烈推荐,应该给予韩信重要职位,让他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尽管刘邦对夏侯婴充满信任,但对于韩信的了解并不深入。为了顾及夏侯婴的情面,刘邦随意授予韩信一个治粟都尉的职位。

治粟都尉,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管理粮仓的官员。显然,这对韩信而言是屈才了,他内心感到自己被安置在了不适当的位置上。但尽管心怀不满,韩信还是认真将繁琐的管理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他的这种能力,也在不久后,便引起了刘邦的首席辅佐官萧何的关注。

萧何在不经意间发现韩信处理公务的才能,别人眼中的艰巨任务,韩信却能轻松应对,如同随手取物。这种能力让萧何对韩信开始密切关注他的表现,通过几次深入的对话,萧何断定韩信具有非凡的才干,便有意向刘邦推荐他。

但在萧何还未找到机会向刘邦进言时,韩信因感到在当前位置上无法施展才华,决定另寻出路。这让萧何感到非常焦急,他没有时间向刘邦报告,立即动身去追回韩信,生怕错失这位潜在的杰出人才。

幸运的是,韩信并未远离,萧何在数日后便追上了他。在一番深入的交流后,萧何向韩信承诺,他将在刘邦面前极力推崇韩信的才能,确保韩信能够指挥大军。韩信对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影响力有所了解,因此决定跟随萧何返回。

刘邦对于萧何的突然离去和归来感到困惑,起初对萧何的不告而别表示了不满。但在萧何详细说明了韩信的非凡才能和潜力之后,刘邦虽然对韩信的能力仍持保留态度,但萧何坚定地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声誉和地位为韩信担保。

看到萧何如此坚持,刘邦终于相信了萧何的诚意,决定给予韩信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正式任命他为将领。

在公元前205年,项羽离开彭城去平定齐国的叛乱,刘邦抓住机会东进,攻占了彭城。韩信则在三津地区清剿章邯等敌军残余力量。

当刘邦在彭城战败后,他退守荥阳、成皋、广武,与项羽形成对峙。与此同时,韩信北伐,连续攻下魏、代、赵等国,并迫使燕国投降,接着又吞并了齐国,削弱了项羽的后方力量。

韩信在澭水之战中消灭了项羽的主力,项羽的重要将领龙且战死,使得项羽军力大减。随着楚汉战争的天平逐渐倾斜,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之约”并撤退。刘邦视此为消灭项羽的良机,命令韩信南下准备决战。

到了公元前202年秋季,韩信带领30万大军南下,协同刘邦、英布等将领,布下天罗地网,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虽奋力抵抗,但最终无法扭转败局,在乌江边自尽。项羽的覆灭标志着韩信功成名就,被封为齐王。

韩信回到定陶后不久,刘邦就赶到并秘密夺走了他的兵权和齐王的封号。随后,刘邦即位为帝,改封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虽然楚国是韩信的故乡,但与富饶的齐国相比仍有差距,这让韩信心中有些不满,但还是回到了家乡。

然而,韩信在楚地还没来得及稳固势力,就又被刘邦用计诱捕到长安,降为淮阴侯。刘邦此举并非让韩信安享晚年,而是将他软禁,限制了他的自由。韩信意识到自己已被严密监控,难以逃脱。

刘邦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韩信的军事才能让他感到威胁,加上自己年老体衰,而韩信正值壮年,活力充沛。刘邦担心一旦自己去世,韩信可能会成为汉室的隐患。

吕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行动。在刘邦平定陈豨叛乱期间,吕后通过萧何诱使韩信前往长乐宫,并在那里将他处死。

韩信,这位杰出的将领和军事天才,在壮年时期并未战死沙场,却意外地死于宫中的一场阴谋,令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一代名将,军事奇才,风华正茂之时,未战死沙场,却亡于宫女竹竿之下,其命运令人扼腕叹息。

韩信的结局可以用两个成语来总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和“钟室之祸”。

没有萧何的推荐,韩信可能永远无法崭现头角。但也是萧何最终导致了韩信的悲剧,因此有了“成于萧何,败于萧何”的说法。

“钟室之祸”则反映了对韩信不幸命运的哀叹。韩信曾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本应享受尊荣,却因树大招风而遭疑忌,最终遭遇不测。他的故事也印证了司马光的名言:功成名就之后,往往难以避免被抛弃的命运。

1 阅读:409
评论列表
  • 2024-09-09 18:25

    军事天才,政治蠢才?

  • 2024-09-10 17:39

    你看刘邦阵营一众人精都投靠了吕后,韩信想保命的话没有选择

谈鹿欣声

简介:所谓温柔,不过是看用在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