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口碑为何两极分化?多位观众分享真实观感

莫非的定律 2025-02-19 15:46:41

那天,我的朋友小林刚看完《哪吒2》回到家,就忍不住在群里吐槽:“太绝了!

视觉效果没得说,但这剧情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都看了两遍,感觉还是没完全搞清楚它想表达什么。

”话音刚落,另一位朋友阿伟立马跳出来反驳:“你是不是没看懂中国传统神话的深意?

我觉得这部片子已经是国产动画的新高峰了!

”一部电影,居然让他们“吵了一夜”。

后来我发现,类似的争议不仅在我身边,还出现在全球范围内。

《哪吒2》票房表现出色

先说一下背景。

这部《哪吒2》是一部国产动画续集,不仅在国内掀起观影热潮,还冲进了全球票房榜单。

从数字来看,它已经超过《狮子王》,挤进历史前十。

这不仅让人振奋,还让更多外国观众开始关注这部影片。

你很容易想象这样一个场景:纽约的一家电影院里,一个外国家庭在放映结束后讨论这部片子。

大人说:“故事好像有点跳跃,但动作场面太精彩了。

”孩子眼里闪着光:“哪吒有点酷,但他说话好快,我可能需要再看一遍!

”这些评价看似普通,却折射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哪吒也开始走向世界了。

不过,故事发展到这里,可不仅仅是喝彩声。

海外观众的好评声音

在北美上映后,《哪吒2》迅速收获了一票影迷的支持。

在国外的某评分网站上,有许多观众给出了四星甚至五星的评价。

他们用“awesome”(惊艳)来形容这部电影,还有人说:“看似是动画片,但它的动作场景堪比《功夫熊猫》,甚至让我联想到《指环王》。

”这样的评价,对一部国产动画来说,已经是极大的赞美。

有趣的是,有些外国观众的评价特别真诚。

一位观众说:“我不是很懂里面的故事,但它看起来超级棒,回头我会再买票看一次。

”也有影评人认为,这部影片的制作水准远超大多数好莱坞动画,他们甚至期待它成为一部文化输出佳作。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影片毫无争议。

低分差评的观众意见

当然,另一边,差评也来了。

有外国观众直言:“对中国传统动画的表现形式不感冒。

”甚至有人对哪吒的小动作——比如擦鼻子的细节,感到“非常不适”。

还有人觉得影片的画面虽然美,但场景和色调太过密集,看久了让人感到疲劳。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观众给出了一星评价,称剧情有些“粗糙”和“缺乏逻辑”,还直接拿这部电影去和另一部好莱坞动画《穿靴子的猫2》比较,认为后者的节奏和人物设定更有吸引力。

这些意见听起来不算客气,但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差异的体现,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熟悉中国的神话背景。

更具争议的是关于女性角色的讨论。

一位观众写了长篇评论,指出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几乎都是为男性角色服务的。

她们的对话少之又少,甚至包括一些“刻意”的喜剧桥段,不少人认为这样的叙事方式有些跟不上时代。

这些差评让人深思,也给影片创作团队带来了新的挑战。

影响《哪吒2》评价的因素

那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哪吒2》的评价呢?

其实归根结底,无非是“文化背景”和“观影习惯”两大因素。

这部影片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比如人物性格、情节设定、台词表达,本身就对观众提出了不小的门槛。

一些国外影评人在赞叹画面精美的同时,也提到全片的信息量很大,字幕切换过快,难以给人消化的时间。

此外,熟悉哪吒故事的中国观众会觉得某些情节合情合理,但外国观众可能会觉得缺乏背景铺垫,从而对故事理解感到陌生。

其次是审美偏好。

好莱坞动画常用简单明了的逻辑和大量笑点吸引公众,而《哪吒2》的叙事节奏显然不那么“讨好”主流观影群体。

可能在国内,大家更容易沉浸在它的情感表达中,但国际市场上的观众,未必对情节中的隐喻和背景故事感兴趣。

结尾:从争议中找到力量

不可否认,《哪吒2》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既让人惊喜,也带来许多反思。

或许它还没做到真正的“全民适应”,但它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将中国动画大胆地推向了世界。

争议也好,吐槽也罢,都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声音,正是这些声音推动了进步。

对于我们来说,也许不需要太过苛责一部作品的细节,而是更多地关注它背后的努力。

而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能够引发这么多的讨论和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的证明。

,国产动画的道路还很长,但每一次尝试,都会成为下一个高峰的基石。

所以如果身边有人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分享了不同看法,不妨放下争论,带着一颗好奇心去看一看,或许,你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0 阅读:1
莫非的定律

莫非的定律

伍晨曦说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