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收官,收视最高点破3,国产剧里终于有活人了

熙家居 2023-04-15 11:54:28
该说不说吧,要不是张继科出事,可能狙他的声浪会更加猛烈点。《人生之路》10号收官了,收视最高点破3,成绩算是不错。

虽然说,这种蒙着一股子压抑感的主人公不太讨喜,而且可能会招来二极管的唾弃,整个创作团队依然在坚持原作形象,算很难得。让人比较高兴的是又在影视剧里看到了活人,国产剧终于又能容得下凡俗人类的自私幽暗面了。这个故事开始于陕北的农村,拍摄地就在小说作者路遥的家乡清涧。

男主高加林,是高家村人。当地的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务农维生。作为农民的孩子,在乡亲们人均勤恳劳作实干派的气氛下,高加林是拖后腿的那一个。他是家里独子,但农活基本不会,干啥啥不灵。在他尚未摆脱农民身份的时候,他是极度自卑的。他比别人强在会读书。他强到什么程度呢?

他是这个县,5年来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当然后来被冒名顶替,没能以上学的方式走出县城)

高加林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不善言辞的本分人,没有能力为他铺路。如果考不上就只能回家种地,他比任何人都渴望上大学。

预考回家,大家都有好吃好喝,高加林家杀了一只鸡,煮了一碗鸡汤面,爸妈都让给他吃。(那时候只有通过预考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

家庭条件也在一些细节里有展现,都是一个村的学生。高加林穿的是粗布鞋,而高双星穿的就是劳保胶底鞋。80年代的山沟沟里,村里孩子读高中得每天往返县城,是要骑着自行车飞奔的。这个特写在剧里,有过很仔细的展现,非常好看。

跟高加林一起长大的人有这几个。同村的高双星、刘巧珍,县城的同学黄亚萍跟张克南。【高双星】跟高加林是铁瓷,两个人都在县高中的高考重点班。高加林是县里第一,高双星在全县排在25名的水平。落到班里,高低也有个前5。

村花【巧珍】在高家村算是首富。但他爸刘立本是生意人,大概是觉得养女儿要嫁人,没什么必要读书,所以巧珍上了2年小学就辍学回家干活了。巧珍从骨子里羡慕高加林他们能读书。

她非常崇拜有学问的人,算是高加林的头号脑残粉,加林哥求她的任何事她都愿意帮忙,加林哥说什么都是对的,连加林哥听的歌都是好的。

但是巧珍悟性不错,脑子很灵懂变通,她永远“有办法”。

这部剧的第一个被吐槽的点,就是李沁长得太不像村花了。有网友科普过——“以前农村的审美,村花一定不能瘦弱,因为需要劳作,得看起来健康能干,脸圆润才有福气”,光五官精致看着孱弱,那是万万符合不了村花参选标准的。

【黄亚萍】的爸爸是从上海来的,是县武装部的部长,她是干部家庭出身,从穿着打扮上就是一骑绝尘的精致,丢在人堆里也是打眼的存在。自小传承了她妈的舞蹈天赋,高考前复习,还一边压着腿,走出县城对她来说不是什么事儿,也没担过什么压力。追她的人,排到村口。

【张克南】也是毫无负担型的孩子,觉得亲妈能帮他张罗个工作,高考随便考考就行。其他人都在看预考放榜,就他一个人跟那儿打球。但从高中开始,他就是那种舔狗式的男生,成天围着黄亚萍转。

高考成绩出来,高加林是县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但本属于他的录取通知书被村主任高明楼截糊,让高双星冒名顶替上学去了。

高加林呢不甘自己考高落榜,独自消沉了好一阵子,想过复读家里又没那个条件,只能作罢。

高加林这一路可以按地区分成三部分,山村时期,县城时期以及上海时期。读书的时候,高加林就觊觎黄亚萍,因为自卑,只是一直默默关心。黄亚萍爸爸生病入院,高加林自行车载她赶路;黄亚萍没参加高考,他还担心人家家里出事。高攀不上,帮人家一把,捞个信息差是合适的。

回归农民身份,高加林都不敢跟黄亚萍对视。

再譬如,巧珍终于感天动地地跟加林哥表白,他们俩已然确定了恋爱关系。两个人可以不顾村里人说闲话,拉着手压马路。但去到县城,不能被黄亚萍看到他们俩在一起。巧珍算是高加林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层情感更多的是出于感动以及懵懂时期对爱情的渴望。在现有条件下,巧珍肯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要知道论家庭条件,高加林家一贫如洗,刘立本却是村里首富。高加林去见刘立本都得被横挑鼻子竖挑眼。巧珍呢,无论高加林遭遇什么样的挫折,她都坚信加林哥得干大事,他根本不该干农活不该去卖馍。她活脱脱是一个给高加林打气的永动机。

巧珍能干,热心,还愿意张罗事儿的人。大概是因为巧珍这个人物好得过分了,所以大家才这么上头这对。切实想想,哪有那么多一上手就情投意合的爱情啊。

巧珍的难得,不是因为她有多百折不屈,而是她出身农村,且从不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感到自卑。她很懂得爱身边的一切,笃定会过上好日子,就很知足。

巧珍有自己的主意,而且她胆子大什么都敢直说。像是一般情况下,村里年轻人要定个亲,找个媒人两边家人妥了就行。所以当马栓找了巧珍二姨说媒的时候,他俩都觉得事儿成了,可巧珍上来就拒绝。那时候她都还没跟高加林表白呢。

她崇敬有学识的人,为了更好的沟通,她愿意去学习。她的行为逻辑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这跟农村时期的高加林恰恰相反。比如巧珍喜欢高加林,就去表白。不晓得是碰巧,还是巧珍聪明,连表白的时机都很妙。表面看,是她正在被催婚,需要把心上人供出来,更关键的是那头高加林刚丢了教师工作,再一次在生活中栽了跟头对未来一筹莫展。这个时候巧珍表白,畅想的未来是“你在家读书写文章,我给咱上山干活”,算是一箭双雕,一把解决了高加林的终身大事跟生存两个问题。

而高加林呢说得不好听点,那种典型的怂货。马栓被拒绝,就托高加林帮忙,明明在一起,却故意隐瞒就很不地道。

高加林的怂展现在各个方面,遇到事儿,纯抱怨怨天怨地,每一个重要转折都得别人推一把,才肯挪屁股。

高考“落榜”,高明楼帮着找小学教师的工作;出了安全事故,小学老师当不成,沾着叔叔的光,做了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高中老师在他失意的时候,鼓励他发表小说,得以有机会去上海领奖;不敢妄想留在上海的时候,早年打过交道的本地人陈方明鼓励他去应聘报社记者。当他遇到逆境的时候,他是很容易给人眼高手低印象的。他幸运的是,专业能力拿得出手,不时会得到一些非常正面的肯定。

所以,如果行事风格这个维度的适配度来看,高加林跟巧珍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高加林小时候,并没有看清这些,的确有点读书“读傻”了。最典型的例子是乡里五校合并那会儿,他们学校三个老师里,只能留一个。看一眼竞争对手哈,一个是生完没多久背着奶娃娃上课的女老师。

另一位是干了一辈子的老师叫周初心,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几十年都在盼着转正。年纪太大,已经干不动农活,所以他拼了命也要抢这个留校名额。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高加林的胜算最大,也最没必要在这趟浑水里泡着。教山里的孩子,有教师编制,依然离不开山村。反倒是积累了到了一定年限的教学经验,转到更好的学校,这个坑还得有新人来填。都不如给周老师卖个人情,让人家安生养老。可高加林一根筋,死活觉得自己能力好,要跟周老师争。他德顺爷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他还是想不明白。明明高加林年纪轻轻,学历也更高,有大把的机会,愣把无依无靠的老人家往绝路上逼。

那时候高加林也是眼界短浅,参不透杀鸡焉用牛刀的道理。在村里做老师那会儿,上海来采风的大学生陈方明也令他好生羡慕,但他那时候已经不奢望走出大山。换句话说,从根里他还是自卑,觉得自己除了这个就没别的事情好干了,他自己都不信教村里的娃娃读书是被大材小用。所以只顾着比下有余。

事实上高加林的履历不难看,并且每一段都有收获:高考“失利”当农民-马店小学教师-当农民-宣传部通讯员-当农民-报社记者-杂志主编。有的经历是为他写小说积累的素材,有的是为他日后可以一专多能做准备,而他最瞧不起或者分分钟可能被打回“农民原型”,是他能跟底层共情的初衷。另一个让人吐槽的点是他个老六,一到县城成了干事,就吃着碗里的惦记着锅里的。明明跟巧珍相扶相依,背地里跟黄亚萍相互勾搭,这会儿黄亚萍是他一个部门的同事,高加林的腰杆从未如此硬过。高、黄算是双双劈腿。

这头还不跟巧珍把话挑明了,巧珍干完自家活儿,还要照顾他的爸妈,忙得连轴转。而高加林进县城当了宣传干事,跟巧珍就立马没了共同语言,那是肉眼可见的不耐烦。那几天还有话题刷#巧珍快跑# 跟#何书桓陕西分桓#。

这里有意思了,尽管大家都在道德品质败坏,但落到自己身上,结果自己看哈。只能说大家伙扇忽起别人来一套一套,匿名投票的时候还是很诚实的。

在高加林的价值观序列优先级就是:先实现自我,再到其他。所以在前程跟感情之间做选择,他从来都毫不犹豫地手起刀落。天王老子都别想拖累我。对巧珍是——“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出去能干什么,我怎么带着你?” ,还没走呢我的未来就没有你了,巧珍还是铁了心要嫁。就王宝钏看了都得把野菜放一边,连声喊师父。

对黄亚萍呢,是有共同语言,但我工作丢了,又要回去种地,而你要回上海了:我们应该结束。

还好,高加林跟黄亚萍都是同一类人,都有理想追求还愿意付诸行动。所以最后这对兜兜转转间也be了,一个在国内做文学期刊杂志主编,一个跟妈出国接手了舞团。整部剧出现了三个侧写,分别对应着三个人以及高加林的三个阶段境遇。第一阶段是周老师。如果高加林当初教师资格证争取成功,那么他仅仅是有了一个饭碗,教书育人一直到退休。第二个阶段是县委宣传办资深图片记者老蒋。他的家庭组成,跟老婆孩子就是异地生活。如果他当时没有劈腿黄亚萍,跟巧珍结婚。巧珍非常踏实,愿意为高加林肝脑涂地,地都由她种,不需要高加林来分担农活。可一个在城里,一个在村里的结果就是两个人相互都理解不了对方,变得越来越疏离,甚至恶语相向。老蒋跟他老婆在他面前就闹过这一出。

人是会变的,活儿干多了难免要抱怨,巧珍又怎么会脱离这条轨迹呢?于是,高加林果断选择了黄亚萍。第三个阶段是同样高考被顶替的许小萍。她人到中年才得知自己原本考上了大学。发现真相后,即使抛家舍娃也要打官司。到最后,仅仅只是讨回了公道而已。她的人生终究没有改写。

高加林是可以告高双星,可他的人生也不会重来,况且现在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人脉,他都比高双星混得更好。当下高双星自首得到了惩罚,没必要逼人上绝路。高加林一路浮躁着,最终还是成长起来了,他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沉浮,才发现人没必要有那么强的自尊心,成天埋怨的。

原本进了县城就瞧不上的巧珍,后来可以给他出谋划策。除了巧珍成长起来了之外,他自己也有了从容的底气。

如果高加林没有前期的那些个狗逼倒灶心比天高忘恩负义,到处都是主角光环,菩萨开光,哪有活人的样呢?想想看,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这不行那不行的阶段,会荒唐地用顶尖能力者来跟自己做对比,可不就是干啥啥不行。再大一点经事儿了,才慢慢接纳这个世界中间层才是大多数,上下兼容才会有平稳的心态,每个人能力都有上限,干好自己该干的就行,不必跟自己瞎较劲。自卑,没出息的,而且什么都改变不了。权当给在座各位,一个心理暗示吧。
0 阅读:74

熙家居

简介:缩回家从日常中找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