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仲夏夜之梦》排演时,
导演梁伯龙,对自己得意的弟子可谓不吝赞美。
他曾当面跟刘桦说,夏力薪的表演创造力,比巩俐还要优秀。
巩俐在出演《活着》后,可谓举世皆闻其名。
然而夏力薪是谁,不要说大众不知道,
就连圈内的很多人,估计对她也不熟悉。
但有意思的是,16年前也就是2007年的时候,
媒体也毫不掩饰的表示,夏力薪出道多年,可就是没有走红。
而那时候的夏力薪,已经39岁了。
依照国内的情况,女演员30岁之前还没有混成大熟脸,
就意味着很难再红了。
当然,有的演员在话剧圈里很有张力。
但是对90%的观众而言,平日里根本不看话剧。
在辨识度不高的情况下,哪怕某个演员在圈内被极为推崇,
也不见得在名利上会有大的收获。
不排除有些女演员,也会和某些男演员一样,存在大器晚成的情况。
可相比于中老年时期成名的男性演员,
中老年时期成名的女性演员,可谓凤毛麟角。
很不巧的是,夏力薪所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
想当初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夏力薪是无心插柳。
可即便如此,当年报考时她的专业成绩也排名第一。
听起来她天赋异禀,可实际的情况是,
在报考中戏之前,夏力薪就是大连市话剧团的演员了。
1968年出生的夏力薪,是辽宁大连人。
外界对她年少时代的情况所知不多。
大部分人只知道,在20岁之前,
夏力薪就进入了大连艺术学校。
从艺校里毕业后,她被分配进入了大连市话剧院。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中专以上的学历都还分配工作。
夏力薪虽然有了一个“铁饭碗”,但是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
此时的话剧表演,正日益受到电影和电视剧的冲击,
它的市场活力早已是江河日下。
而且从客观角度看,哪怕是影视剧不发达的过去,
话剧这门艺术相比于国内其他传统的艺术门类,
其在社会上的普及率也不是太高。
20岁那年,夏力薪受朋友邀请,
到北京参加一场话剧的排练。
让夏力薪未曾想到的是,刚到北京话剧还没开始排,
中戏的一个主考老师却“截胡”了。
这位老师,负责那一年新生的招考。
他在无意间发现,夏力薪是一棵好苗子。
一打听才知道,对方是外省话剧团的演员。
惜才的老师,就建议夏力薪不要排练了,应该去准备考试。
那位老师希望夏力薪能够考入中戏深造。
毕竟只有在中戏,夏力薪能发挥的空间才更宽大。
就这样,在老师的建议和劝说下,夏力薪也心动了。
话剧不再演,而是在北京全力开始了备考的事。
好在夏力薪此前有艺校的学习基础,而且当时就已经是话剧团的演员,
接下来的考试基本上是小菜一碟。
她的专业课成绩,在1988年那一届学生中间,位列第一。
进入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后,
她和郭涛、原华等人成了同学。
有意思的是,虽然考上的是表演班,
但在中戏四年,夏力薪却跟文学系的同学走得很近。
她喜欢看书,每次文学系的同学列出了最新的书目单,
夏力薪也要把书找全,而后一本本的通读。
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大学四年没怎么学表演,
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书了。
中戏毕业,夏力薪分配进入了国家话剧院。
25岁那年,是夏力薪崭露头角的时刻。
这一年,她和导演孟京辉合作,
在话剧《阳台》中崭露头角。
孟京辉可是国内话剧界先锋派的导演。
除此之外,刚刚走出校门的夏力薪,也接演了影视剧。
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她客串了一个角色。
电影《省城里的风流韵事》中,
夏力薪也出演了一个配角。
相比于话剧《阳台》,1993年夏力薪在影视剧中,
仅仅是一个刚出道的新人。
戏份不多,哪怕是后来《我爱我家》热播,
观众对她的印象,也属于一扫而过不留痕迹的那种。
也因此,在这之后的表演,夏力薪还集中于话剧舞台。
因为紧接着在第二年,夏力薪就出演了她话剧生涯中,
举足轻重的一部大戏《浮士德》。
这部剧,后来成为夏力薪的保留剧目。
与此同时,这一年她跟赵丽蓉、李雪健,以及同学郭涛,
也有一部电视剧《爱谁是谁》的合作。
清一色的大腕儿,可惜这部剧后来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
也因此夏力薪的出演,同样没有引起观众的注意。
除了电视剧,在1994年,她同样还出演了两部电影。
1995年,夏力薪又跟导演滕文骥合作,
出演了电视剧《北京深秋的故事》。
和此前一样,夏力薪依旧在剧中饰演配角。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的她没有出演电影。
而且在此后的六年时间里,她同样也没再出演电影。
1996年,话剧《棋王》和《三个女人》里,
夏力薪再次出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此时距离夏力薪大学毕业,已经过去了三四年。
在话剧界,她基本上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不断出演着新的角色。
但是在影视圈里,夏力薪的出演,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回响。
然而在另一方面,她先后出演的《我爱我家》以及《北京深秋的故事》,
相继在电视台热播。
戏确实火了,但夏力薪并没有像其他演员那样,被观众记住。
1998年,夏力薪又出演了话剧《保尔柯察金》。
在这部剧中,她饰演女一号冬妮娅。
这一年,夏力薪依旧没有出演电影。
而在电视剧领域,
从李少红导演的《雷雨》,再到张国立的《康熙微服私访记》,
夏力薪都在剧中有出演。
然而情况还是和此前一样,依旧保持着戏红人不红的局面。
不过在话剧的舞台上,此时的夏力薪,可谓是越发得心应手。
《保尔柯察金》后,她又接连出演了《原野》、《皮脸》等多部话剧。
相比于同学以及同行,夏力薪出演话剧的频率很高。
要知道,目前活跃在影视圈里,和夏力薪同时代出道的演员,
哪怕也是正宗科班出身,但有些演员是一部话剧也没有出演过的。
当然,这其中除了有个人原因外,
还要考虑到夏力薪是话剧院专业演员,
而有的演员签约了影视文化公司的因素。
前者作为剧院里的演员,可能都有固定的演出任务。
而如果是后者的话,相对自由的情况下,
抛开纯粹的爱好,演员自己也更愿意去演影视剧。
当然,除了这两点之外,
影视剧比话剧赚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国内每年进入影视剧领域的资本,可谓水涨船高。
大制作、大投入的电视剧或者电影,越来越多。
很多走红的演员,其演出酬劳,
也从九十年代的几十万元酬劳,慢慢涨价到了百万甚至千万。
相比之下,话剧领域,却越发显得小众和曲高和寡。
所以,客观情况导致,
哪怕大部分演员都拿不到百万或者千万级别的酬劳,
他们也更愿意去出演电视剧或者电影。
而夏力薪在2000年前后,也有大量的演出。
2000年,已经有六年没有演过电影的夏力薪,
先后出演了《签约季节》和《女人的河》两部电影。
与此同时,这一年她还出演了四部电视剧。
可惜和此前一样,大量的演出,
依旧未能让夏力薪在观众群体中混个脸熟。
有人形容她低调而谦和,走下舞台后,
还是那么的楚楚动人。
即便如此,在影视圈之外,
她似乎距离被观众记住越来越远了。
当然,在另一边的话剧舞台上,
夏力薪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张力。
在后来出演的话剧《兰陵王》中,
夏力薪在剧中饰演兰陵王的母亲。
这部剧原本是京剧,是由知名的编剧罗怀臻创作的。
由于京剧在舞台上的表现手法和话剧不同,
在改编成话剧后,所有演员都觉得故事相比于京剧变得单薄了。
尤其是夏力薪,她说在排练之前,并不喜欢这部剧的文本内容。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容的晦涩。
还有一个原因是,剧本本身太过于周详了。
在夏力薪看来,如果一个剧本太完美了,反倒会限制演员自身的发挥。
演员的创作力和想象灵感,是从剧本中不断汲取的。
而太好的剧本,反倒会让演员变得懒惰,不再有动力去创作。
所以在正式排练的时候,夏力薪将自己的想法向导演和盘托出。
此后从排练到演出,前后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夏力薪在头一个月,整个状态几乎是无所适从的。
一方面,她饰演的齐后,前半部分的戏份确实不重,仅仅是出场和亮相。
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和协调好文本和表演之间的关系,
夏力薪也是一边演一边在摸索。
导演王晓鹰也看出了她的这种状态,
有一次曾经私下里问她,是不是不喜欢这部戏?
夏力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因为剧情的整体走向问题,她只能继续在演出中找感觉。
等到整体戏份渐渐来到后半段,
齐后的戏份加重的时候,夏力薪才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爆发力。
因此整体排演下来,她在剧中的表现,还是让导演很满意的。
通过这一点也不难看出,夏力薪对于话剧的表演,是非常上心和喜欢的。
而且,相比于影视剧的拍摄,
话剧现场的演出经过,随时都在考验着演员的整体状态。
2015年,夏力薪又出演了由张南导演的另一部话剧《爱情的印象》。
这部剧改编自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
值得一提的是,抛开剧情、演员的表演以及其他,
当时这部话剧在北京朝阳九剧场上演的时候,
其票价最高也只有480元。
单单从这一点就能窥见,多数演员不再去演话剧的根本。
不过,此时已经47岁的夏力薪,仍旧活跃在话剧舞台。
相比于过去,媒体时不常还会说一句她人红戏不红。
此时的夏力薪,或许早不关注这些了。
从1993年出道,低调一直是夏力薪的座右铭。
当然也有人觉得,她是因为不红,所以才低调的。
可实际上,即便是接受媒体的采访,
夏力薪也从没有谈及过自己的经历,
其余谈到的,基本都是有关于创作和表演。
她没绯闻,也不红,也没人关注
但她是国家一级演员。
如今的夏力薪已经54岁。
或许,红与不红,有着太多的自身不可控因素。
但是,自身的演技不愧于演员这个身份,
对真正热爱这一行的人来说,或许也就足够了。
文|711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