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们采风来到浮山村。它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山村。可是,它却是安徽省明光市的一个闻名遐迩的小村庄。因为它太古老,还因为它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和自然景观,更因为它有许多美丽的人文故事和传说。我们今天要讲的村东面的“驹马塘”,就是一个美丽的人文传说。
相传在清朝前期的时候,浮山这里有户姓蔡的大财主。他为人做事都比较厚道,尤其心地善良。他还是一个武士。在本地,他不光从来不欺负穷苦人,而且,每当穷苦人家遇到生活困难时,他还主动去接济这些穷人家。特别是为了浮山村庄的安宁,他还主动召集村里的男孩子,教他们习武,保护村庄。因此,他在村庄里口碑非常好,人们都很尊重他,大家都敬重地称他为“蔡善人”。还因为他又是本地的出了名的文化人,他的功名是员外,所以,人们也敬重地称他为“蔡员外”。其实,他的本名叫蔡小泉,配字:希贤。
当时,要是有外地来的客人在浮山问道蔡小泉,那还真的很少有人知道。要是问道“蔡善人”或者“蔡员外”,那真是老少皆知呀。
他家有良田五六百亩,家里养了许多耕牛和马匹,还雇了十来个长工和短工。他经常嘱托喂牲口的长工:“要善待牛马,因为它们都是忠实地为我们劳作,养活我们的。”喂牲口的长工,确实做到了精心照料牲口。每天早中晚都按时赶着牛马去村东面的池塘里饮水,草和料也都拌得十分均匀。年复一年,家里有匹红色的骒马,已经老得行走都不爽利了,而且,眼睛也老瞎了。一天,喂牲口的长工对蔡员外说:“老爷,我看,咱们家的那匹骒马实在老得不行了,行走都不爽利,眼也瞎了,叫它这样活着,还不如卖给人家杀了,还值两个钱。”蔡员外一听,很严肃地说:“不行!怎么能这样做呢?它给我们干了一辈子的活,我们必须喂养它,让它自己老死,才能够对得起它啊。”
又过了一年多,这匹老马连吃草都有点费劲了。一天,浮山西面的朱顶村庄来个屠夫,要买老牛老马回家宰杀,他说:“这些老的牲口既不能干活也不能活动,放在那里,看着很可怜的。不如杀了还不刺眼呢。”
喂牲口的长工也跟着这么说。
蔡员外听着他们的说话,看着卧在草棚里的那匹老马,感觉老马确实很可怜的,他走到老马跟前,摸着老马的鬃毛和耳朵,就看那老马的双眼里,流着泪,蔡员外的眼泪也下来了。他转过头来,说:“我们家的老马不卖,什么时候都不卖。”
那个屠夫看着自己游说无果也就只好走了。
到了秋天,天气凉爽了,那匹老马卧在马棚里,基本上一整天只能爬起来一两次,让人看了着实心疼。喂牲口的长工又对蔡员外说:“老爷,我看呐,这匹老马恐怕活不多久了,都懒得起来了。我很心疼,都不好意思看它。”蔡员外听了,脸色也沉下来。他想了好半天,说:“这样吧,我们看着它老去,实在不忍心,你下午的时候,把老马赶着,慢慢地把它送到山西面我们家的那块田里,那里有草有水,有山坡,叫它自由地度过有生之年吧。等到它老死了,我们就把它埋在那里。让他自己回归自然吧。”
喂牲口的长工就按照蔡员外的安排做了。
第二年的开春,蔡员外家的长工们去那里种地,去那里锄草去那里看管庄稼,也不见老马的踪影。夏天的时候,蔡员外特意派人去寻找一遍老马,生怕老马的尸首腐烂了,想把它埋葬起来。可是,一点踪迹也没有。蔡员外心想,也许老马死在哪个大山洞里了,于是,也就不再多想了。
到了中秋节前的一天,蔡员外全家人都在家里忙碌着过中秋节,夕阳西下的时候,喂牲口的长工突然跑来告诉蔡员外,说:“老爷,我看村东池塘边跑来一匹老马,很像我们家的那匹骒马,还带着一匹小马驹子。”蔡员外随着长工出门去看,果真有点像。蔡员外大声地呼唤一声:“那可是我们家的大红马呀?”只见那匹大红马“恢恢”地叫着带着小马驹往主人这边跑来。跑到主人面前,两条前腿跪下来,头一个劲地蹭主人的双腿,小马驹也跪了下来。蔡员外连忙弯下腰,双手摸着老马的头,抱着老马的脖子,把老马扶起来,带回家中。这件事就像惊天的炸雷,立刻传来了。人们更加羡慕和崇敬蔡员外。
大概过了两年时间,江南来了一个客人,是做牛马生意的,恰是蔡员外年轻的时候,在江南相处的老朋友。经邻居带路,他来到蔡员外家。蔡员外看到老朋友,高兴得真是不得了呀。他带着老朋友来到牛马棚里,请他看看家里的牛马。客人看了一圈,惊喜地笑了,说:“蔡员外有天福,行善积德啊。”蔡员外忙问:“还请老朋友指明前程。”客人说:“蔡员外得了龙驹。”蔡员外笑着说:“承蒙老朋友高赞,鄙人哪有那个福分呀。”客人说:“你我如此深交,我怎敢于君戏言啊,贵府确有一匹龙驹。就是这匹小马。”说着他用手指着那匹小马。
蔡员外听后,笑嘻嘻地走到那匹小马跟前,用手摸着小马的头和脖子,说:“这是我家那匹老马带来的小马驹子,很可爱的。”客人说:“你要好好地善待它们母子啊。”蔡员外还是有点半信半疑。客人指点着对他说:“你看,这匹马,颈的上方有三撮黑鬃长毛,在肚下前方有块巴掌大的鱼鳞片,鳞片或软或硬。”蔡员外微笑着看着那三撮黑色长鬃毛,又用手去摸着鱼鳞片,感到煞是惊喜。
天已经快黑了,客人说:“蔡员外如果相信我,就请你把这匹龙驹借给我骑一趟。”蔡员外笑着说:“你是我真诚的老朋友,当然可以啦。”
客人牵出那匹龙驹,抖了抖缰绳,走到大门外,一个偏腿骑上小马,一抖动缰绳,小马四蹄蹬开,飞奔而去。等蔡员外他们再抬头看时,客人骑着小马已经无影无踪了。
大约夕阳完全进山的时候,客人骑着小马又回到大门口了。蔡员外忙着迎到门外,客人牵着小马,手里提着两盒点心,点心盒子上印着“扬州点心”字样。蔡员外看着点心,心里有些纳闷,难道还能是真的吗?他接过点心,笑着说:“老朋友,此事是真是假?”“老朋友怎能有戏言荒诞之事呀?”
“那好,那好。此乃天赐大福尔。”
“这乃是蔡君之修行所得也。”
“承蒙老友之赞也。”蔡员外边说边安排人接过小马,自己把客人迎进家里。
谁知,第二天,这件事便不胫而走,立刻传遍了整个浮山,又传到周边的村庄。仅过了半个月时间,邻村的那些有头面的人物都纷纷前来探望和观赏这匹龙驹。
一天,蔡员外的泗阳县的朋友也闻名前来观赏。他们都是蔡员外多年的至交,为了热情的款待前来的朋友,蔡员外安排朋友到客厅用茶,自己却骑上龙驹前往扬州制酒买菜,大约有两袋烟的功夫,蔡员外便回到家了。他牵着龙驹走进院里,来到客厅门口,故意把菜和酒放在客厅的桌子上。朋友一看,这些酒和菜,都来自扬州,都有些惊奇,蔡员外又细说一番来回感受,大家更是惊奇和欣喜。
这下好了,蔡员外的龙驹就传得更远了。就连盱眙县的大小官员都前来观赏,并传说是“的卢”转世。
可是,本来是说者无心,但是听着却就有意了。有的人就有了不义之心。这不,淮河北岸潼河庄上的汤员外就朝思暮想得到这匹龙驹。那年秋天,汤员外便派佣人送来一封请柬,邀请蔡员外到他家做客。蔡员外知道汤员外的为人,更知道他的财产和势力。于是,蔡员外也就只好给他的面子,就带着马夫,骑着龙驹,过河去赴宴了。
夕阳西下时,宴席就开始了。蔡员外看着宴席上的陪客,心里想:可能有不测风云来袭。于是,他也警觉起来。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就开始了推杯换盏。只见汤员外和那些陪客轮流向蔡员外敬酒,并且,还互相用尖刀挑着猪肉鱼肉相敬,比试内功。蔡员外几次都把刀尖咬断吐在桌面上。他站起来,歉意地说“鄙人酒量有限,实在不能再陪诸君干杯了。”汤员外看蔡员外酒量差不多了,于是就站起来,掏出随身带的锋利匕首,挑着一块猪肉,说:“蔡员外武功非凡,请接受我这一块肥肉,你放心地吃肉,你的龙驹马由我派人给你送回家里。”汤员外说着大笑着,把挑着肥肉的尖刀伸到蔡员外的面前。蔡员外张开口,当汤员外的尖刀刚伸进他口中的时候,他屏住气,就听“咔嚓”一声,刀尖被蔡员外咬断,“砰”的一声,刀尖吐刺在房梁上。此时,蔡员外也站了起来,双手合掌,向汤员外说要到马棚里解小手。汤员外也让开道路。当蔡员外走到门口时,抬眼看去,外面漆黑一团。他走到马棚边,发现马夫被几个人囚住了,龙驹蹄子也被拴在了柱子上。蔡员外感觉情况不妙。他咳嗽一声,只见龙驹扬起头来,“恢恢”叫着,蹄子一带劲,绳子断了,向蔡员外跑来。蔡员外一个飞脚,踢开囚住马夫的人,左手拉着马夫,右手伸向龙驹。龙驹一伏前腿,蔡员外和马夫上了龙驹。只见龙驹一腾腿,跳过院墙,腾云而去。汤员外连忙派人追赶,追到了淮河边上,就看见淮河白色的水面上,有个黑团子,像射出的箭一样,立刻就不见踪影了。
从此后,汤员外就再也不敢过到淮河南岸了。
蔡员外非常感谢这匹龙驹,更感谢那匹老马。
大概过了两三个月吧,一个漆黑的晚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蔡员外和家人们都进入了梦乡,那匹龙驹却悄悄地腾云而去,一会儿,飘来一把蒲扇,上面写着两行字:龙驹救主,报恩扬善。
第二天早晨,蔡员外见此情景,泪流满面。他抚摸着那匹老马,半天不愿离开。
大概又过了十来天,那匹老马去村东面池塘里饮水,马夫还和往常一样,站在那里看着等候。谁知,那匹老马径直地向池塘东头走去。这时,马夫赶紧走过去,生怕老马掉进池塘里。马夫还没有走到老马跟前时,就看老马突然趴下去,四蹄拢在一起,一动也不动了。马夫赶忙跑到跟前,见老马双目紧闭,双唇合拢,显得那样地慈祥的样子。马夫又用手摸着老马的鼻孔,感觉没有一点儿气了。他赶忙呼喊蔡员外和家人。蔡员外闻声跑过来,看着安详躺卧在那里的老马,差点放声哭出来。他蹲下去,双手抱着老马的头,用脸蹭着老马头上的鬃毛,眼泪顺着眼角流下来。一直等到下午,蔡员外和马夫又去看老马的眼和嘴,实在没有返醒的迹象了,蔡员外便安排马夫带几个人,把老马的尸体就安葬在这池塘的东面,并给它修个大坟墓。从此这个池塘也就起名叫“驹马塘”了。
后来,人们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都要到这里来做祭祀活动,教育子女都要做行善积德的人。
作者简介李世金,陈淮海,均是明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