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子,康熙都舍不得吃,300年后在2005年被发现,这只鸭子叫—— “白凤头鸭”。
被称为“白凤头鸭”的鸭子, 它脖子修长,头大而白,头上有一片红色的羽毛,像一只刚出巢不久的雏鸟。从银子到黄土,历史沧桑,300年后再见,白凤头鸭早已不再是康熙眼中珍贵的珍品,如今是地方特产!
从清朝名宠到“失踪”300年后重现,白凤头鸭的经历仿佛是历史的轮回, 从珍宠变为绝迹,300年后又成为地方特产。传统与现代交错,历史与现实交汇,今天,就探索这只因“白凤头”而得名的绝世美鸭的传奇经历吧~
凤头鸭被康熙当作宠物,300年不知所踪第一章:凤头鸭远在清朝就成了名宠,学士都爱
其实,在清朝康熙年间之前,凤头鸭早就已经被人养了。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凤头鸭,是一种常见的野鸭,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其名字的由来, 是因为其头顶冠毛的羽毛呈现出红色或黄色,形似凤冠,故而得名“凤头鸭”。在康熙年间,名士名流们爱养“凤头鸭”,而康熙爷更是爱不释手,曾称其为“美味”。
第二章:凤头鸭300年不见,怎么成了灭绝品?
误区一:古人没见过实物,就以为是灭绝物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白凤头鸭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淡去,几乎没有人知道它曾经的存在。 因为古人缺乏完善的物种分类体系和实物记录,许多古人认为白凤头鸭早已灭绝!
古人对曾经流行的凤头鸭完全不知,也许是对这只鸭子不够了解。 再加上清朝后对凤头鸭的记载越来越少,以至于后世几乎没有人知道凤头鸭的存在。
误区二:白凤头鸭只存在古书中,没在野外见过
在镇江吃得白凤头鸭,没看到实物的吃货们更是存在着“白凤头鸭只存在古书中,不存在现实”的误区。
谁知在2005年, 有大学教授在镇江市焦山杨家庄村发现了大量白凤头鸭。白凤头鸭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的绝迹或灭绝物种,而是现实中存在的物种。
白凤头鸭真没白活300年!这鸭子当年是“药材”谁曾想,白凤头鸭还有“药用价值”呢?
发现“白凤头鸭”后,白凤头鸭的“身份”被重新审视,白凤头鸭的存在,打破了人们对这种鸭子的灭绝认知,白凤头鸭的存在,也打破了人们对“白凤头鸭”的固有成见。
《本草纲目》中记载就有白凤头鸭的相关药用价值记载。白凤头鸭能治疗脾气不足、神疲乏力、心慌失眠等症状,能活血化瘀、镇静安神、消食化痰……这么好补,怪不得白凤头鸭在古人中那么受欢迎!
白凤头鸭被复育:从古书到现代科技的蜕变>>>白凤头鸭的复育靠“沈晓昆”老师
在镇江发现“白凤头鸭”后,镇江人没“闲人”。接下来的日子里, 镇江人就开始了白凤头鸭的产业复育。
镇江人为何能复育“白凤头鸭”?因为有沈晓昆老师的出现。沈老师是 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镇江人,专注于珍禽驯化领域。
>>>复育白凤头鸭,离不开这三大步骤
步骤一:通过古书对比,确认是“白凤头鸭”
那么复育白凤头鸭,有什么步骤呢?镇江人首先通过古书对比,把古书中的白凤头鸭与目前发现的“白凤头鸭”对比。
在《大明一统志》《本草纲目》《禽兽纲要》等古书中都能发现“白凤头鸭”的身影。根据古书记载,白凤头鸭的羽毛呈现出白色,脖长而修,头上有一冠状红色羽毛,性格温驯易驯化,古代多用作玩物。
图中这幅《红团作鸭图》是不是很眼熟?图中红色圆点的形似就像是现在的“白凤头鸭”,而这幅画在《明清家训》中记载。
对比目前发现的白凤头鸭的特征,和古书中对白凤头鸭的描述完全一致,白凤头鸭并未灭绝,而是被我们遗忘~
步骤二:确认白凤头鸭在食物链中属于最底层
对比古书和现代白凤头鸭的特征后,沈老师又从生态学角度去研究白凤头鸭的生态地位。
沈老师发现,白凤头鸭的存在并没有破坏生态平衡,反而和自然和谐共生,属于食物链的底层。 白凤头鸭主要以水草、昆虫的小型鱼类为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步骤三:使用基因技术确认是“白凤头鸭”
在完成古书和生态位的对比后,镇江人又对准了基因。通过基因技术进一步确认镇江地区的白凤头鸭确系“白凤头鸭”,和古时记载的白凤头鸭同属同一物种。
镇江发现的白凤头鸭有着独特的基因特征,基因组序列比其他家鸭高出13.4%~17.8%,白凤头鸭的发现和复育, 为白凤头鸭的产业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镇江人不负白凤头鸭,300年后复育有成PART1:白凤头鸭300年不见,如今复育有成
经过古书对比、白凤头鸭的生态地位确认以及基因技术,镇江人终于确认发现的白凤头鸭确系古时所记载, 镇江人也以此为基础,开始了白凤头鸭的产业复育。
镇江人并没有因为白凤头鸭的出现而自满,于2018年, 镇江人又以白凤头鸭为基础,对其进行新品种选育,并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中心备案了“白凤头鸭”品种,于2018年获得国家认证,成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之一。
PART2:镇江人为何要复育“白凤头鸭”品种?
(良种+良法+良田=白凤头鸭+生态农业+有机肥)
在镇江人眼中,白凤头鸭的复育有其必要性。 “白凤头鸭+生态农业+有机肥”是镇江人新近探索出来的生态农业模式。
“良种”是优质的白凤头鸭,良法是有机肥,良田是生态农业,在镇江人眼中, 白凤头鸭是生态农业的有力支撑,用其食草食虫,白凤头鸭不仅能保证生态农业的绿色无农药,还能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改良土壤。
PART3:复育白凤头鸭,地方经济+生态双丰收
如今,白凤头鸭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镇江地区的农民已经开始养殖白凤头鸭,并通过白凤头鸭的生态价值,推动地方生态旅游业发展。
镇江地区的生态环境优越,养殖白凤头鸭的成本相对较低, “白凤头鸭”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古代人养鸭,为何只爱凤头鸭?现代人爱养鸭,还为了“吃”,如何将鸭子变成“金子”?>>>提示一:重视传统畜禽资源的教育宣传
白凤头鸭的复育成功,不仅为镇江地区带来了经济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证明了传统畜禽资源的保护与复育是可行的。
未来,我们可以借鉴镇江地区的经验,继续探索其他濒危或灭绝物种的复育之路, 同时还应加强对传统畜禽资源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传统畜禽资源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畜禽资源的价值与重要性。
>>>提示二:鼓励地方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经济
白凤头鸭的复育成功,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新经济模式的案例。在镇江地区, 白凤头鸭不仅是一种传统家禽,更是一种生态经济的代表,通过发展生态农业,镇江地区不仅保护了白凤头鸭的栖息环境,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未来,我们可以继续探索其他生态经济模式的发展, 如建立生态养殖示范区、推进生态农业技术等,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提示三:在偏远山区建立保护区有助保护栖息环境
生态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镇江地区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的生态保护措施是多么的关键。
我们应继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等,为白凤头鸭等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提示四:利用生态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镇江人民的创造力真是让人佩服~镇江人民还利用白凤头鸭的存在,来发展生态旅游。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白凤头鸭的生态习性和价值。
这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强人们对白凤头鸭及其栖息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可以说,白凤头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镇江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长时光不惧短流年,白凤头鸭300年不见,终是在人们的遗忘中被重新发现。它不再是古代名士眼中的珍品,而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美味 。300年后的今天,白凤头鸭的复育成功,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案例,证明了传统畜禽资源的保护与复育是可行的。
同时,白凤头鸭的存在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机遇,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白凤头鸭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