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汪曾祺《祁茂顺》:从祁茂顺的改行看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的挣扎与消逝

星海月浅浅 2024-11-01 20:20:53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祁茂顺》,讲述的是传统手工艺人祁茂顺因社会变迁,不得不放弃糊烧活、裱糊顶棚的手艺,改行蹬三轮车的职业变化。

小说开门见山,直接表述祁茂顺的职业变化,随后才讲述祁茂顺精湛的手艺。

祁茂顺的糊烧活是一种纸扎艺术,应用于殡葬当中。他会做三轿马、三进大厅、亭台楼阁、花园假山等老式房屋家具,也会做洋房、小汽车、收音机、电风扇等新潮的房屋和家电用品。只要人家想要的,祁茂顺都能糊出来。

祁茂顺手巧,制作的东西大人小孩看了,都赞叹不已。

可时代变了,火葬兴起,订烧活的人越来越少。随着钢筋水泥楼房建起,连裱糊顶棚的活计也没了。祁茂顺才不得不改行,给博物馆的馆长蹬三轮车。

故事中提到一位金贝勒,一位真正的旗人皇室宗亲。辛亥革命以后,世间再没有贝勒爷,这位金贝勒也得出门干活挣钱。不过,他还保留一些当贝勒时的习惯,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

金贝勒的家离祁茂顺家不远,家里的纸顶棚出问题,都叫祁茂顺来裱糊。

故事中,就通过祁茂顺给金贝勒裱糊顶棚的过程,详细地描述出他的精湛手艺。

汪老的描述手法,按照惯常的方式,通过一系列动词,呈现裱糊顶棚的场景。如:蹭、拈、托、吊、抹等。祁茂顺的一番操作,可以用“表演”来形容,可见手艺之巧。

可是那么巧的传统手艺,因为社会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出现,渐渐落伍,并日渐消亡。哪怕金茂顺已经根据时代的需要,制作洋房、汽车、收音机等新事物,糊烧活仍然改变不了被淘汰的命运。这何尝不是当今社会许多非遗文化所面临的困境。

文中的祁茂顺和金贝勒,代表着旧时代的人,而他们身边的事物,包括祁茂顺的手艺、金贝勒的皇室宗亲身份、大酒缸、酥鱼等传统的旧事物,日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历史的记忆。

汪老的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表明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态度。这是一种留白的写法,在故事的结尾处,金贝勒的一句话“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十分耐人寻味。

金贝勒连说了几句,文中惆怅般地收尾:“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想,是惋惜?是叹息?或是无奈?

这篇小说,还用了对比的手法。纸糊顶棚容易坏、招蟑螂、招耗子,以至于北京平房都不用纸糊顶棚,钢筋水泥的楼房就更不会用。

金贝勒守旧,家里不仅保留了方砖、纸顶棚,就连喝的茶,也是惯常的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文中的糊烧活历史悠久,出现年代不详,据说可追溯到宋朝。纸顶棚的历史不是很久远,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双窨香片属于一种花茶,可追溯到南宋时期。

历史悠久的事物,必定有其优点,才会传承久远。纸顶棚因为存在的明显缺陷,轻而易举地就遭到淘汰。

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想要保留下来,一定要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那么,传统民间艺术该如何创新,焕发新的活力?优秀的传统文化该如何保留和传承?这是当今社会人们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