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物解读第一百四十四期:如兰心里有了文炎敬后,瞧不上兵鲁子顾廷烨。就是明兰身边的丫鬟若眉,她也不喜欢帅气却肚子里墨水很少的顾廷烨。
顾廷烨真的有这么不堪吗,被小门小户的盛家嫡女嫌弃也就罢了,盛家庶女的小丫鬟,居然也嫌弃他?
01
原著中,明兰与顾廷烨回门时,盛紘表示想要外放,还对明兰说:
“你大哥哥在翰林编修已满期,前几日传来消息,不是授侍读侍讲,便是入六科为给事中历练历练,我们父子同朝为官多有避讳,还是老父让一让罢,哈哈……”
盛紘的话虽然是对明兰说的,眼睛却是看着顾廷烨的。
顾廷烨自然是明白盛紘的意思的,于是,他沉吟片刻后道:“岳父所虑极是。
翰林院清贵,进讲经史,草拟机要,六科给事中务实,抄发章疏,稽察违误,俱是位卑权重之所。则诚舅兄为人慎敏,不计哪处,必能应当。”
盛紘等的就是顾廷烨这句话,可是,盛紘已经是长袖善舞的官场老油条了,为何他却要套顾廷烨的话?
02
两位高手联手都没有喊醒装睡的盛纮,顾廷烨只与明兰两次偶遇,识破了曼娘算计。
林姨娘是盛紘的真爱,他们在众人的反对中,感情愈发纯真。盛紘为了不让林姨娘像自己与母亲那样,连下人都敢苛责,给她铺子田庄,让她独自抚养儿女。
曼娘虽然不能与林姨娘相提并论,却也是顾廷烨最不得志的时候,给了他一丝温柔与理解。
好比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稻草。
所以,曼娘哭求自己是外室,无所谓,可儿女需要一个正经的名分时,顾廷烨愿意娶妻,还特意选了性格温柔娴淑的余嫣然。
可两大高手联合,都没有叫醒装睡的盛紘。
当初,卫姨娘过世时,盛老太太曾借房妈妈的口,点出自己与林姨娘的母亲,只是在闺中见过面,嫁人后更无往来。
用来告诫盛紘,林姨娘虽然是从寿安堂出去的人,但也不用考虑盛老太太的想法。
紧接着,盛老太太乘胜追击,点明家中嫡庶不分,才造成卫姨娘的一尸两命。
可盛紘呢,只是处罚了林姨娘的两个亲信,撤了林姨娘的小厨房,让她尊重一些王氏,就没有了下文。
孔嬷嬷道出盛紘与林姨娘的相处模式:每次都是林姨娘先哭诉自己的卑微可怜,然后盛紘就心疼哄她,然后林姨娘愈加可怜惶恐自己的将来,哭哭啼啼个没完,然后盛紘就心软地许她这个那个。
最后,孔嬷嬷点出要害——若是林姨娘有王氏那般的家世和嫁妆,她会否与盛紘做小?
盛紘虽然相信自己与林姨娘是有‘真感情’的,但自知之明倒也没丢,不至于那般异想天开。
所以,林姨娘第二次提出要用王氏的嫁妆给墨兰添妆,还哭诉自己只是个妾室,耽误了儿女,却依旧强调自己对盛紘是一片真情时。
盛紘立刻回怼林姨娘:“你既与我一片真情,且甘愿做小,又为何时时抱怨,还常与我要这要那的?难道一片真心便是如此?”
可盛紘却依旧偏心林姨娘与墨兰,才宠的她们不知道天高地厚,竟然算计侯府嫡子。
顾廷烨呢,他只见了两次明兰,就识破曼娘的算计。
第一句:今年九月初,一女子,名曼娘,携一双稚龄儿女去过余府,余阁老吐血病倒,随后传出来与大理段氏的婚约。听说,那位段家的公子似有腿疾。
此时,顾廷烨对余阁老突然悔婚,很是气愤。不过,他并不知道曼娘去登州求着嫣然喝妾室茶这件事。
于是,顾廷烨询问了曼娘。虽然,被曼娘的“真情”骗了过去,在顾廷烨心里也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第二句:对于余家人来说,一个孤身女子,带着一双稚童,安然无恙的从京城到登州,还有胆子上余府去闹,是个人都会觉得这女子不简单的。
余嫣然在闺中素有美名,顾廷烨才求娶她,也断定她会接纳曼娘母子三人。也是曼娘求着顾廷烨娶妻,自己好带着儿女进宁远侯府为妾的。
眼看着曼娘即将达成所愿,为何要搅黄婚事。
于是,顾廷烨惊醒了,去查了曼娘的过往。居然发现曼娘“卷钱跑路”的哥哥,是曼娘为了纠缠自己的对策。
可见,眼里揉不了沙子的顾廷烨,他从来不是莽夫,他会调查出事情的真相后,及时止损。
这一点,他就强过大多数男子。
03
文官集团能吵个不停,顾廷烨却能一语击破。
原著中,刚登记的皇帝,被文官说糊涂了,竟然立了两宫太后:一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圣安太后,一位是倒霉的三王爷的母亲圣德太后。
这件事,已经是圣德太后占了便宜。文官集团可能没啥事,居然对两宫太后的待遇提出了疑问。
皇帝自然希望为生母要求更高的待遇,可一大帮文臣不答应,说先帝临终前,于满屋顾命曾有口谕‘待身后,要善待皇贵妃,一概典仪皆与皇后同’。
他们还提出,要以年资论算,要求让圣德太后住到更大更尊贵的东侧后殿。
皇帝没办法了,就提问了自己的亲信老耿。老梗对这群文官不满依旧,自己又是一个粗人,就顺口说了句‘亲娘自然比不亲的尊贵些’。
这把文管集团惹怒了,将老耿骂的晕头转向,称病不敢上朝。
此时,顾廷烨正式兼任五军都督府副总都督,领左军都督,加封太子少保,直接参与军国参政讨论。
他怕自己步老耿的后尘,发愤图强。恰好此时,朝堂上正在热议“盐务”话题。
一部分人觉得盐务混乱,私盐成风,官盐收不上税,需要严查。另一部分人觉得查询盐务的人,都无功而返。而且,盐务的事情盘根错节,大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导致天下动荡。
而且,八王爷登基为敌后,就发生了北疆叛乱和五王造反的事情。
顾廷烨是皇帝的心腹,自然明白皇帝是下决心要解决盐务的事情。于是,他逮了嚷的最起劲的,一脸谦虚的问道:“先不论其它,只问这盐务到底要不要整?还是任由它烂着?”
这将盐务问题推到下一个步骤——怎么整?派谁整?是徐徐图之还是快刀乱麻?
可见,顾廷烨是极其聪明的。
即使顾廷烨自嘲“我要是有拽文的本事,何必干这行,靠刀口舔血混饭吃”,却依旧能抓住重点,一击即破!
04
不要轻瞧武将,“兵鲁子”是他们的保护衣,实际上,他们都是官场上的老手。
英国公嫡女张桂芬被妾室欺负的早产后,英国公就病了。
待英国公痊愈上朝后,皇帝一看老人家身躯伛偻,苍老了不止十岁,不免心中歉疚,便打算好好抚慰几句。
英国公仅用一句“陛下乃天下之主,便是要张家血战沙场,以命死搏,儿郎们哪个又会皱下眉头?无论何时,陛下意之所向,老臣剑锋指向,本是臣子应尽的本分。何况区区儿女婚嫁之事,陛下莫要为妇人哭啼所扰”。
直接把儿女家事,上升为忠诚度问题。
顾廷烨都感慨:“姜是老的辣。看英国公一副忠厚长者样,和蔼宽仁,居然能说出这么犀利的话。”
咱们再回过来说说,顾廷烨是如何将官场老油条盛紘也给糊弄过的!
盛紘想让盛家出个阁臣,按照他的计划,让长柏留在京城是正确的。
因为,成为阁臣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由进士入翰林,从皇帝身边的侍读侍讲一路熬资历到翰林大学士,直至入内阁。
其二:是翰林庶吉士期满后,入六部或六科实力办差,再一路熬资历升职,期间或可能外放一两任历练,然后累积资历直至六部侍郎或尚书,接着就可能进内阁。
此时的顾廷烨是皇帝的新贵宠臣,他对盛紘的肯定,更让盛紘心安。只是,盛紘自以为缜密的盘算,却忽略三点风险:
第一点:明兰回门当天,盛紘当着一众儿女的面提出的,提出自己外任的想法。
虽然都是盛家的儿女,却不是一条心的。当然,这里指的是墨兰。
盛紘虽然谈的自己外任,却涉及了朝政。所以,顾廷烨为了盛紘的面子,也为了不泄露朝政,自然会顺着盛紘说。
第二点:海家的助力暂时护不了长柏。
因为申辰之乱,海家的门生死伤大半。所以,在仕途上,长柏此时缺少了助力。
第三点:盛紘没有看清朝堂的形势。
此时的朝堂上,波云诡谲。新帝虽然登基,却各种势力暗涌。
将长柏放在京城,一个不留神,怕是会折了大好前程。
恰好此时,内阁首付申时其上折子‘乞骸骨’。临走前,他还把最看好的一个侄子和一个孙女婿都外放到安全的地方上,朝中有他外甥和门生看顾,他才安心登上回乡马车。
于是,盛紘瞧出了门道,决定将长柏外放。
顾廷烨听说长柏要外放时,不免称赞:“老泰山倒心明眼亮,也是申时其这个老狐狸机灵。”
因为,以他官位显赫,圣眷隆厚,且武将不大涉朝议,都尚有人下绊子,何况盛长柏。
05
盛紘提出自己要赴外任时,顾廷烨没有点破朝政。如果,顾廷烨直接点出盛紘的错处,会让盛紘觉得顾廷烨此人骄傲,守不住秘密。
更何况是朝政。
而顾廷烨肯定盛紘的盘算,无非想看看,盛紘是否能看清朝堂的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过,两个人都是官场老油条,无需串联,就能明白彼心意。
盛紘看清朝堂形势后,也对顾廷烨又生出了几分肯定。而顾廷烨对于盛紘的决定,也知道这位老泰山是极其聪明的人!
所以,盛家和宁远侯府都能愈发昌盛,离不开这两个老油条的盘算。
关注我,下期更精彩。
原文是也不独申时其这个老狐狸机灵,你写的意思不一样了
不得不承认,林姨娘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