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南疆英烈之六十:黄河育忠魂——记138师412团李荣显烈士

碎梦随风飘散远 2024-12-20 09:09:29

上图:杨凤海将军题

老山对联:“碧血洒南疆,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艰苦守边关,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故取名“碧血南疆”。

遥想当年,边境起风云。当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一代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气吞山河、威震敌胆,打出了国威、军威,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到祖国边疆的土地上。每一个向死而行的生命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每一个热血燃烧的忠魂,都有义无反顾、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他们曾经的欢笑与关爱,虽已化为尘土,但他们的精神与爱,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怀念不仅是对情感的寄托,更是对生命的敬畏怀念。

上图:麻栗坡烈士陵园纪念广场英烈墙

上图:李荣显烈士的名字在英烈墙本张图片第5组第11行

李荣显,412团二营炮兵连五班战士,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大石庄村人,1966年12月出生。1985年1月入伍,1985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随所部赴老山地区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5年6月28日凌晨在30号阵地执行任务途中不幸中弹牺牲,牺牲时年仅19岁。根据李荣显生前愿望和战场表现,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他追记三等功,骨灰安葬在山东省鄄城县革命烈士陵园。

李荣显的家乡地处鲁西南鄄城,村庄的西北侧临近黄河。九曲黄河流经此地河面宽阔而壮观,当地民风淳朴而豪放,李荣显从出生到参军前在这里生活。家乡环境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李荣显承袭了当地人待人热情淳朴的性格。在父母面前,李荣显是一个听话孝顺懂事明理的孩子,非常理解父母持家的不易,从不与他人比吃讲穿,并尽力帮父母分担一份家庭的责任,每天放学一回到家,不管是地里还是家里的活儿都特别勤快能干。在乡亲们面前,李荣显是一个老实稳重乐于助人的孩子。在村里,李荣显从未跟乡邻老幼红过脸,拌过嘴。不管谁家有大事小情,李荣显只要能抽出时间,都毫不惜力,能帮就帮,深得乡亲们的喜爱。在老师同学面前,他是一个以礼待人,好学上进的学生。李荣显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都彬彬有礼。李荣显在学习上刻苦认真,凡教过他的老师,一起上过学的同学都一致评价他是一位忠厚朴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李荣显入伍来到部队后,从参加新兵连训练起,就表现出善于吃苦耐劳,做事严谨认真,处处勇于争先的品质。队例训练时,为了更好地掌握动作要领,除了正课时间认真操练,业余时间也加班加点熟悉要领。练习步枪瞄准,在数九寒天里,趴冰卧雪一练就是数小时,从不叫苦叫累,三点一线测试每次都能达到优秀标准。新兵训练结束后,李荣显被分到二营炮兵连二排五班(二排是连队的八二无后座力炮排之一)。

此时,部队赴滇参战的战前动员和训练已经展开。李荣显一方面积极向连队写决心书、血书请战,另一方面更加刻苦地参加战前训练。李荣显虽然身体瘦小一点,但在训练场上和野营拉练途中从不接受照顾。相反,为了增强体能,训练场上主动请班长利用训练间隙开小灶,加班加点练习火炮的分解结合,弹药装填,瞄准击发等各项操作要领。在野营拉练途中李荣显争抢着扛炮身、背弹药。65式八二无后座力炮炮身有四、五十斤重,在急行军或强行军时一个人一般扛三、五百米就非常吃力,但李荣显每次都咬牙坚持扛足上千米才肯让战友替换,长时间扛炮,肩膀磨出了血,他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疼。连续数天的野营训练扛炮行军,李荣显肩膀上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短短几个月的战前训练,李荣显通过刻苦训练和忘我求知,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八二无后座力炮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要领,为完成好作战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阵地后,李荣显所在八二无后座力炮五班配属到二营五连执行八里河东山地区30号阵地的防御任务。30号阵地地形十分险要,通往山脊的路只有一条570多级台阶的简易登山梯,登山梯陡峭处坡度可达60度左右,日常作战所需武器弹药及生活物资都是靠指战员们身背肩扛通过登山梯运送上去的。山脊没有纵深,走向大致呈东西长条状,南侧面向敌方,北侧背靠我国,南北纵深窄的地方仅有五米不到,宽的地方也不过十几米。山的两侧十分陡峭,坡度多在50~70度之间,29号与30号阵地的鞍部相对平缓一些。受地形特点影响,其鞍部则成为越军偷袭的重点地带。李荣显所在五班的1、2号哨位就配置在鞍部的右翼,其防守哨位分别距五连连指和所在连前指约20~30米左右,并临近29号与30号阵地的鞍部,日常防守任务非常重要十分艰巨。根据战场实际,我方在日常防守中,实行昼夜24小时轮班制,三分之一的人员白天警戒,三分之二的人员担负夜间警戒任务,以应对越军利用夜幕对我偷袭及渗透。

自上阵地后,李荣显在日常生活中哪里艰苦扑向哪儿。每次下山背弹药、背水及其他生活物资都要付出巨大的体能,但每次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别看李荣显身材瘦小,往山上背弹药在负重近百斤的情况下,却能一鼓作气爬上570多级的登山梯。背饮用水,除战事吃紧外,几乎需要天天下山去背,盛50斤左右重的水囊,他背在身上爬山,如履平地。在执行防御任务中,李荣显哪里危险冲向哪儿,积极向班排长要求担负夜间警戒任务。因为夜间执行任务相比白天更艰苦、更危险、更具挑战性。李荣显在夜间站岗放哨,身体不仅要忍受蚊虫叮咬,还要在缺乏夜视设备的情况下,以百倍千倍的警惕用眼用耳去仔细观察,屏息倾听,去捕捉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以便及早判明敌情,掌握主动,先机制敌。李荣显从上阵地至牺牲全部都在夜岗上担负警戒任务,即使遇到身体不适,也坚持上岗,从不让战友们替换。

1986年6月27日入夜,月隐去,雾朦胧,雨意浓。阵地上处处伸手不见五指,在异常寂静中,不时有振耳雷声伴随着闪电划破夜空。

6月28日凌晨2点左右,在五班1号哨位的二排排长接到五连连指紧急电话通知:“当晚有迹象显示,越军特工已渗透到我军防御阵地内侧。团指命令,阵地全体指战员务必加强警戒,保持静默,增岗加哨,严密观察,遇有敌情,果断处置。”

接到通知后,李荣显所在的五班1、2号哨位之间没有通迅设备,为了将上级命令迅速传达,正在担负1号哨位警戒任务的李荣显主动向排长请求前去2号哨位口头传达。获得批准后,李荣显身着雨衣跃出1号哨位,快速向2号哨位移动途中,天空中出现数道闪电,一闪而过的闪电,将其身影暴露,忽听数声枪响,李荣显不幸中弹,光荣牺牲在执行任务的途中。据相距不远处五连连指警戒人员事后回忆:听到枪响后,他们瞬间听到李荣显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大喊一声:“排长,我没完成……”

战友们知道,李荣显在牺牲前没有表达完全的一句话还有“任务”两个字,他或许是带着少许遗憾牺牲的。因为李荣显入伍后始终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以圆满完成任务为追求,以为国戍边不辱使命为初心。了解李荣显的战友们更知道,他不应有遗憾,他以青春、热血和生命诠释了黄河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无限忠诚。

李荣显烈士永垂不朽!(资料:郑保军)

上图:李荣显烈士生前照片(资料提供冯福银)

上图:李荣显立功证书(资料提供冯福银)

上图:李荣显烈士证明书(资料提供冯福银)

上图: 山东省鄄城烈士陵园内李荣显烈士墓碑(刘广超摄)

上图:山东省鄄城烈士陵园大门(刘广超摄)

上图:为烈士扫墓的战友:前排左起二炮连刘广超、哈继文、李荣祥(烈士弟弟)、杨炳河、王磊和通讯连刘宏伟,后排左起五连冯福银、汽车排张占春、一连孙来庆、一炮连王效英(资料提供杨炳河)

上图:参战战友慰问烈士亲属,前排左起李荣显弟弟荣祥和母亲父亲,

中排左起刘广超、哈继文、杨炳河、王磊,刘宏伟,后排左起冯福银、王效英(资料提供杨炳河)

上图:李荣显烈士简介来源于孙荣远的纪实文学《挥戈南疆》附录

作者:孙荣远

编辑:刘静

来源:英雄旗帜微信公众号

0 阅读:7
碎梦随风飘散远

碎梦随风飘散远

碎梦随风飘散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