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缝种植土层浅薄,客土回填造地,五年持续改良,孜然石漠化种植

烟渚寒沙 2025-02-20 02:59:10

岩缝种植土层浅薄,客土回填造地,五年持续改良,孜然石漠化种植

在我国一些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那景象真是让人揪心。你看那连绵的山,石头像是从地里硬生生拱出来的一样,东一块西一块地裸露着。稀疏的植被在这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地生长着,很多地方甚至只有几株顽强的草在石缝间苟延残喘。在那样的岩缝里,土地就像一个贫瘠的老妇人,土层浅薄得可怜,根本养不活多少作物。

我有个朋友,他是做农业考察研究的。有一次他到了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那里就是典型的石漠化地貌。村子里的农田少得可怜,村民们想种点东西太难了。以前,村民们只能种点玉米,可那玉米苗也是瘦瘦小小的,结出的玉米棒子没几个,收获量低得可怜。他看到一个老农站在自家那巴掌大的一块地里,眼神里满是无奈,手里捏着那几个干瘪的玉米粒,就像捏着生活的苦涩。

说到石缝里种东西,我一下子想到了孜然。孜然这玩意儿,在咱们厨房那可是调味的一把好手,可大家不知道它在这石漠化的地方种植有多难。我有个华北地区的网友,他说他之前只在市场见过孜然,想象不出它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生长。咱先不说孜然,对比几个绿植品种。像沙棘,它耐旱耐寒,在北方一些比较干旱的地方种得挺好,可到了石漠化这种极度缺土缺水的地儿,就有点力不从心了。还有苜蓿,它营养丰富,适合做牧草,在一些有一定土层厚度的草原地区长得不错,但是在石缝里那就是个悲剧。再比如说紫花地丁,在南方湿润的草丛里长得旺盛得很,可在石漠化的荒山上也活不了。还有马齿苋,别看它生命力挺顽强,在城市墙角都能长,可到了石缝里那种几乎没有土,只有石渣的山坡上,它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但是孜然就不一样,经过五年的努力,这个村子里有人开始尝试在石缝里种孜然。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容易。首先就是客土回填造地,这就像是在荒漠里硬生生造出一片绿洲一样难。村民们背着一筐一筐土,爬坡上坎的,把土运到那些岩缝之间。就像在搭积木一样,一点点地给孜然种出可以扎根的地方。

前3天,村民们忙得脚不沾地,就盼着这片崭新的土地上能有点动静。到了7天的时候,偶尔能看到土缝里有点发绿的迹象,大家就兴奋不已,互相传着消息,觉得有希望了。15天的时候,孜然的嫩芽破土而出了,虽然很渺小,但那股子顽强劲儿让人觉得神奇。过了一个月,那一小片孜然苗已经形成了一小片绿,就像给那片石缝荒地穿上了一件嫩绿的衣裳。

这村子位于一个很特别的地域,它的东边是高耸的山脉,山上都是岩石裸露的大山,西边是一条干涸的小河溪,土地大多是那种岩石夹杂着薄土的类型。整个村子就像一个被大自然遗忘的角落。

这中间有一位陈大哥,他在自留地里搞这个孜然种植试验。他刚开始种的时候,周围人都笑他傻,说这石缝里能有啥收成。可陈大哥不听,他按照自己摸索出来的办法,精心照料那些孜然苗。他在土里撒了一些天然的有机肥,虽然不多,但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有一次我去他家的农场,看着那些孜然苗在石缝里努力生长着,心里满是敬佩。他说:“这孜然是我们当地的特色,以前种不好是一直没找对方法。现在这样一点点改良,我就想看看能不能把这石缝给盘活咯。”

和孜然形成对比的是,我在东北的一个农场看到过种植玉米。那玉米地一眼望不到头,大片的土地肥沃得很,玉米苗长得又高又壮,和石缝里那稀疏的孜然苗完全是两个世界。

还有在南方的一个田园里,种着满满的甘蔗。甘蔗长得又粗又壮,一行一列整整齐齐,就像一个个守卫田园的士兵。而我们说回孜然,它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慢慢成长。

又过了几年,陈大哥那块自留地的孜然长得越来越好。虽然产量比不上那些土地肥沃的地方,但对他们那个村子来说已经是个奇迹了。现在他们开始慢慢扩大种植面积,也有一些周边村子的人来取经。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孜然虽然是长起来了,但是怎么防治虫灾呢?毕竟在那种相对孤立的环境里,虫灾一旦爆发是很可怕的。陈大哥又一次开始琢磨起来。

从这个孜然种植的成功来看,这些石缝里能够种出孜然真的是不容易。这也告诉我们,很多农作物虽然我们熟知的生长环境很理想,但只要有办法改变它生长的土地条件,也许就能发现新的生机。

那你觉得如果在其他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除了孜然,还可以尝试种植哪些作物来改善当地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呢?

0 阅读:0
烟渚寒沙

烟渚寒沙

心向阳光,何惧风雨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