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ATP1000/WTA超五罗马站结束了特别有质量、有看点的四场男女半决赛。男单方面小德与施瓦茨曼会师决赛,而女单决赛将在赛会头两号种子哈勒普和普利斯科娃之间展开。
施瓦茨曼和沙波瓦洛夫激战了三个多小时,异常精彩纷呈,让人欲罢不能。我真的觉得这场比赛是今年目前为止的年度最佳比赛。
两个人在高节奏的对攻下打得激情四射,没有太多无聊的过渡球,进攻都瞄着极致的落点,情节还特别跌宕起伏。决胜盘施瓦茨曼三度陷入落后,三度顽强回破扳平比分并最终以6-4,5-7,7-6首进大师赛决赛。
当然你也不必为沙波瓦洛夫可惜,他激情迸发、活力四射,就连走路都洋溢着一种年轻人才有的弹性和律动。老实讲我以前对单反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感觉,但是昨天真的特别喜欢看沙波瓦洛夫上下翻飞的单反抽球。
或许,关键时刻少了点沉稳,但未来他绝对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成熟和成功,但那种只属于这个年纪的激情飞扬和鲁莽冲动是转瞬即逝的,青春总是美好且值得珍惜的。
来自南美的施瓦茨曼也同样斗志昂扬,他的激情也能感染太多观众。当然,其实我们不必过于强调他的身高,所谓“矮脚虎”、“地表最强170”的称谓是暗含了一种歧视的。这和“女强人”这样的称呼一样,都隐藏了一层意思——虽然他只有170,但是打球很厉害;虽然他是个女的,但是能力很强。
我承认大家的初衷都是想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赞美施瓦茨曼,但是当作为反衬的对比素材是对方来自基因的不可改变的缺陷,这可能并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其实你会发现,除非你涉及发球能力和接发场地覆盖度这种专业内容,或者真的在客观讨论对比球员身高数据的这种场景下需要提及施瓦茨曼的身高,大多数时候他的身高并不是一场比赛的要点和重点。
这就像在很多性别并不是事件的重点时候,人们却习惯性刻意强调女性的性别,不管是常见贬义的“女司机”,还是常见褒义的“女强人”,其实都是歧视。
所以对于我来说,真正的反歧视是指在不需要特别提及对方的身高、性别、年龄、肤色的情况下,不刻意渲染这些信息。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种过度标签化的“政治正确”,但是我觉得从同理心的角度,我们应该努力减少这种习惯性不经意对人的伤害。至少,我觉得没人喜欢被叫“矮脚虎”。
在我眼里,真正的平权不是搞对立,而是淡化差别的融合。
另一场半决赛,德约科维奇在第一盘一度被98年挪威小将鲁德拿到过两个盘点,不过仍然利用自己对比赛的控制力,以7-5 6-3拿下了胜利。相比纳达尔,小德毕竟出战了北美两站比赛,对比赛显然更加适应,而他在年轻人面前表现出的经验优势自不用多
鲁德则堪称本届比赛被挖掘出来的宝藏男孩,强烈的击球旋转代表了年轻人的冲劲儿,不过合理的线路和落点选择甚至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2020年三巨头的轮番缺席,让我们第一次把更多目光投给了以前忽略过的年轻人。现在看起来,未来的网坛年轻人的竞争绝对是一片红海,现在真的尚没有明朗的局势。
当然比赛中有一些争议判罚,似乎又引发了一些关于红土鹰眼的讨论。其实红土鹰眼的问题跟硬地鹰眼不同,主要是鹰眼模拟的效果跟红土实际球印有很大差别,反而容易产生更大争议。
但其实昨天的误判不属于这个范畴,主要是主裁认错球印的个人重大失误。我觉得倒是可以给主裁或者赛事总监单独配一个鹰眼回放,帮助确认到底哪一个球印是正确的。
展望决赛,我觉得施瓦茨曼有冲击德约科维奇的能力和冲劲儿,但是德约科维奇的状态还是比纳达尔好一些的,但至少可以肯定,有施瓦茨曼这样的对手,决赛就肯定不会无聊。
整个中国14亿人口中都找不到施瓦茨曼这样有能力的人来打网球!梅西这样的人来踢足球!虽然都是170
这两种场地最好用接近弹性的平面材质代替,否折永远都是不规则回弹
就你这怂样还写网球评论!对单反打法无感?那你去看举重,铅球,羽毛球,拔河比赛不好吗!装逼看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