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里和同学之间的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重要。
如果您细心观察也许会发现,那些在班级中和同学关系融洽的孩子,通常心理健康状况更好,学习状态更佳,而这些因素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带去积极影响。
但您有没有想过,孩子们在学校里的朋友圈可能不仅仅是兴趣和性格的匹配,还可能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金钱的差距是否会在孩子们的心中划下一道隐形的红线呢?
苏黎世大学主导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父母收入是否会影响孩子在班级里的社交关系,揭开家庭收入差距是如何悄悄潜入青少年社交世界的。
研究人员利用了来自调查和行政数据库的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 235 个班级中 4787 名 14 至 15 岁的瑞典孩子,研究还分析了这些青少年的友谊网络。
结果显示,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比高收入家庭的同龄人在社交上整合度更低。
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被选为朋友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他们的朋友数量比高收入家庭的学生要少。
即使在有大量贫困学生的班级中,这一现象依然存在。这可能意味着,诸如衣着时尚或参与流行休闲活动等与社会地位相关的因素,在形成友谊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人员猜测,造成「友谊差距」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来自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参与课外运动或发展爱好,因此在校外结交朋友的机会较少。
另一种可能性是,他们因贫困或家庭问题而面临更大的社会心理压力,这影响了他们的行为,从而使他们在朋友眼中不那么有吸引力。
除此之外,研究还探讨了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家庭收入在友谊形成中不起作用,那么这种友谊差距会自动消失吗?
结果发现,父母收入的差异只能解释约三分之一的友谊差距。社交网络中还有其他机制加剧了现有的整合差异,例如受欢迎程度。
如果你已经有很多朋友,那么交新朋友就更容易,因为人们倾向于与朋友的朋友建立友谊——也就是说,每个友谊都可能带来更多的朋友。但如果贫困学生一开始的朋友就很少,那么找到新朋友的可能性也很小。
这可能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朋友数量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使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在进入高等教育或职业生涯时处于不利地位。
要想消减这种趋势,离不开学校政策的倾斜以及老师的额外关注。
例如,老师在安排座位和分组做项目时,可以适当考虑孩子们的具体情况;或者学校可以设立混班制活动和体育项目。
毕竟,确保所有社会背景的孩子拥有平等机会是社会的公共责任。
如果孩子们能成长在一个更加包容、平等的环境下,自由地建立友谊、发展社交技能,那么这段少年经历将为他们未来人生的无尽能量源泉。
参考资料: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socioeconomic-friendship-teens-2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