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圈最近挺热闹,原因很简单,新一轮“双一流”要来了。这就像是高考放榜,几家欢喜几家愁。
现在湖南有五所“双一流”了,但谁不想更上一层楼呢?省里也表态了,争取再添一两所。于是,各家高校摩拳擦掌,都想成为那个幸运儿。说起来,这“双一流”头衔,含金量那是杠杠的。有了它,招生底气更足,科研经费更多,老师待遇更好,毕业生找工作也更容易。所以,各高校拼了命地往上冲,也就不难理解了。目前来看,呼声最高的,是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这两所学校,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难处。先说湖南农大,他们的作物学、园艺学那是响当当的,植物、农业科学也进了ESI全球前1%。还有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油料改良中心这些“硬家伙”,邹学校院士的辣椒、刘仲华院士的茶叶,那都是拿得出手的。省里也挺支持,又是“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又是人才计划倾斜。
今年还新增了一个国家优青(海外),科研项目也创了新高。但问题也来了,农学毕竟是“冷门”,不像计算机、金融那么热门。社会对农学的重视程度,可能还不够。而且,农大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引进。再说长沙理工,他们的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也不错,在第四轮学科评估里都拿了B+。交通运输工程还是省里的“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公路养护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这些平台也不少。还有一位工程院院士,6位国家杰青。近五年拿的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在省属高校里也算领先的。但长理工的短板也很明显,那就是“顶尖”还不够。虽然学科评估不错,但没有A类学科,院士数量也相对较少。
其实,除了这两家,南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也都有自己的“绝活”。南华大学背靠核工业,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前10%,临床医学也进了ESI全球前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林业工程是B+学科,还有南方林业生态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湖南科技大学在矿业与安全工程方面深耕多年,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都是B类学科。不过,硬要说谁更有希望,可能还是长沙理工暂时领先。毕竟,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基建,长理工的工科优势,更符合国家战略需求。但是,湖南农大也并非没有机会。如果他们能继续在特色领域深耕,比如在杂交水稻、油料作物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或者在茶叶科学方面做出更多创新,也不是没有可能“弯道超车”。这就像一场马拉松,起跑线领先不代表就能跑到终点。关键还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能抓住机遇,谁能不断突破自我。不过,话说回来,高校竞争,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和社会。无论谁能最终入选“双一流”,都会带动湖南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这才是最重要的。
yiweishun1944
这次希望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