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早年旧照曝光后,网友们纷纷惊讶不已。
照片中的她,圆脸加上大龅牙,甚至给人一种尖嘴猴腮的感觉,和现在那个在春晚上光彩照人的她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们好奇,董卿这些年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才有了如今这般出众的气质。
这一切得从董卿的童年说起。
2005年首次亮相春晚后,董卿便在这个极具影响力的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成为了众人眼中耀眼的存在。
然而,她的童年时光却充满了苦涩。
小时候的董卿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心里满是迷茫与难过,甚至在心底写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样沉重的话语。
这一切都源于她有一个极其严厉的父亲。
董卿的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和其他家长一样,他期望董卿能够有所成就,并坚信只要足够努力,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因此,他对董卿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像枷锁一样束缚着年幼的董卿。
在小朋友们最爱美的年纪里,董卿却有着不一样的遭遇。
父亲不许她照镜子,也不让她留长发,仿佛这些在他眼中都是会让董卿分心的事物,会阻碍她变得优秀。
一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董卿的母亲拿着一块布,脸上满是笑意,兴高采烈地和董卿商量着要给她做一身漂亮的新衣服。
这时,父亲走了过来,语气冷淡地说道:“做什么新衣服,把旧衣服改一改就能穿了。”
那话语就像一盆冷水,无情地泼在小小的董卿头上,让她原本期待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或许有人会疑惑,是不是董卿家里条件不好,所以才不让穿新衣服?
其实并非如此,董卿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境殷实,并不存在买不起新衣服的情况。
父亲这么做只是觉得过多关注外在会分散董卿的精力,不利于她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
除了对外在的严格要求,父亲对董卿的学习也管得很严。
在董卿还没弄明白成语是什么意思的时候,父亲已经给了她一份长长的书单,要求她每天都要认真读书,并且把书里的成语抄写下来。
懵懂无知的董卿问父亲什么是成语,得到的是“四个字的就是成语”这样简单的答案。
于是,她把“回维也纳”也当作成语记录了下来,结果迎来的是父亲严厉的批评。
父亲也没有忽略董卿的身体素质培养。
每天天还没亮透,小小的董卿就被父亲拽出被窝带到学校操场跑步。
父亲要求她跑两圈半,整整一千米。
跑步本身已经让年幼的董卿觉得吃力,更让她难过的是,如果在同学们集体出来做操之前还没跑完这一千米,就得当着所有同学的面继续跑完。
那场景,董卿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无比羞耻,同学们投来的目光就像一根根针,扎在她的心上。
后来,上学时期的董卿被老师发现很有艺术天赋,建议她去学艺术。
可是学艺术需要不少钱,父亲觉得这不符合他锻炼董卿的想法,所以这钱自然是不会出的。
为了锻炼董卿的生活能力,父亲给她找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像清洁工、服务生等等。
在父亲的要求下,董卿早早地开启了自己的赚钱之旅。
有一次,在做清洁工作时,董卿因为力气太小,工作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人。
当别人都完成工作去吃饭了,她还有一大半没做完,心里别提多委屈了。
就在这时,父亲恰好来到她工作的地方视察,董卿看到父亲,积攒已久的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可父亲只是轻轻摸了摸她的头,说了句“再坚持一下吧”,便转身离开了。
董卿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说,幼时的自己就像是轮子上的仓鼠,被别人规定好了轨迹,只能一刻不停地跑,连一丝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董卿把上大学当作了逃离家的机会。
当她选择上艺术院校而不是按照父亲期望的那样去进行学术研究时,这无疑是她对父亲的第一次反抗。
就在董卿为终于能够逃离家而暗自开心的时候,开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发生了一件让她意想不到的事。
那天,父亲破天荒地邀请董卿一起去吃点好的,在饭桌上,父亲看着董卿,眼神里满是愧疚,语气诚恳地对她说:“从前是我太严厉了,有不对的地方,你别往心里去。”
这句话,就像一道温暖的光,照进了董卿的心里,也让她意识到,自己和父亲的相处模式似乎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那充满束缚的童年,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大学毕业后,董卿陪着朋友去参加主持人考试,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也参加了考试,没想到竟被选上了,就这样开启了主持人的道路。
董卿并没有满足于此,本科毕业后,她凭借着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选择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一决定也为她后来创办《朗读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7年之前,基本上每一年春晚的舞台上都能看到董卿的身影。
那时,人们对她最多的评价就是,只要董卿往那一站,那种国泰民安的感觉就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她已然成了春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存在。
可到了40岁的时候,董卿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未来。
她觉得自己的主持之路好像遇到了瓶颈,主持风格变得有些模板化,渐渐失去了最初的那种生动与鲜活。
或许是受父亲从小对她严格要求的影响,董卿对自己毫不松懈,渴望突破,渴望改变。
经过一次次深入思考后,她带着精心准备的《朗读者》策划书毅然来到了中央电视台。
幸运的是,《朗读者》的策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董卿便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节目筹备当中。
此时的她,不再仅仅是一个主持人,更是肩负起了制作人的重任。
随着《朗读者》的播出,节目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功。
通过这个节目,董卿知性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大家在感叹她深厚主持功底的同时,也惊叹于她渊博的知识储备。
她就像一本行走的书,完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
正是因为她如今变得越来越端庄大气,所以当早年那些旧照被曝光出来时,人们才会对两者之间如此大的差距感到无比惊讶。
年轻时候的董卿,其实就和普通小女孩一样,充满着阳光灿烂的青春气息,带着稚嫩与懵懂,那是未经岁月雕琢的模样,和经历了时间沉淀后所展现出的气质截然不同。
现如今,董卿的形象很少出现在大银幕当中,这让喜爱她的观众们觉得挺可惜的。
不过,也有消息称董卿并没有离开央视,而是转到了幕后,继续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领域默默耕耘着。
董卿的成长历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史,更是一部关于自我认知和蜕变的故事。
从童年时期受到父亲严格要求,到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再到成为春晚舞台上的璀璨明星,最终转型为文化节目制作人,每一个阶段都见证着她的成长与进步。
正是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她能够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
董卿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起点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将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