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珍爱高加林爱得轰轰烈烈,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巧珍满心满眼里都是高加林:凡是加林哥说的都是好的;加林哥喜欢听的歌儿一定好听;加林哥的诗她虽然看不懂,但每一句都喜欢;就连高加林没考上大学,巧珍都觉得是老天爷亏欠他的……
高加林去上课,巧珍会默默地将他的车胎补好,当然是不告诉他;高加林教书,巧珍会偷偷地在外面听,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重温高加林讲过的课,带着满满的幸福感。
高加林在巧珍眼里什么都好,她永远是他的小迷妹,在后面巴巴地远望着,如果高加林顺利上大学,或许这也就是一段无疾而终的暗恋。
可惜双星顶替了高加林上大学,高加林“落榜”了,后来做代课老师,领着学生去县城时,学生出车祸了,他连做老师的资格也没有了。这时的高加林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家里又举步维艰,那是他一生中最落魄的时候。
这时的巧珍看到了希望,平时只能仰望她的加林哥,但是当下这情形,她似乎可以和高加林相匹配,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表白了。
处于人生低谷的高加林接受了,没有欣喜,没有心动,就那么不冷不热地接受了,面对生活的重压,或许也是一种转移痛苦的方式。
表白成功的巧珍更是铆足了劲儿地对高加林好:自己家的活儿顾不上干,也要帮着高加林父母干;高加林妈生病,巧珍熬药端汤地伺候;给高加林送鞋,送羊皮褥子,甚至给钱……
高加林爱过巧珍吗?从未爱过。他只有在需要找巧珍帮忙时才会想起巧珍,比如要用巧珍的拖拉机。
高加林和巧珍的相处,是满满的嫌弃。高加林和巧珍在看明星图片时,高加林不觉地感慨:真好看。巧珍问有她好看吗?高加林说:“人家全国大明星,你一个村妞比什么?”,还嘲笑说巧珍的小辫子像两根麻花。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巧珍直接去烫了个明星头,却换来高加林一句不土不洋。
那会儿他们刚建立恋爱关系,还处于热恋期,应该是情人眼里出西施才对,可是高加林句句是打心眼里看不上。都说爱在细节,其实,不爱也在细节。
巧珍知道吗?当然知道。她憋屈得慌,不舍得朝高加林发脾气,就朝父亲发了飙,怪父亲没让自己念书,让自己成了睁眼瞎,其实不过是因为高加林嫌弃她没文化而觉得委屈。
02没多久,高加林去县通讯组做了记者,他连嫌弃都不愿给巧珍,直接分了手。
弹幕里很多人为巧珍鸣不平,在骂高加林,没办法,这就是人性。
隔着屏幕,很多人都在喊话高加林要善良,巧珍无论对他还是他的家人多好啊,但是高加林不但快刀斩乱麻地扔下巧珍,还无缝衔接地搭上黄亚萍,转眼就和黄亚萍分享发表《香香》小说的喜悦,只留下丢了半条命的巧珍。他有没有想过,在八十年代的那个小村庄里,他这样大张旗鼓地和巧珍谈恋爱,又这样始乱终弃,如果不是马栓,巧珍的结局可能是另一个版本的香香。他当然知道,但他还是那样做了,只能说明他根本就不在乎巧珍。
有人说,高加林要是没有去通讯组做记者,而是做了一辈子的农民,他和巧珍就会幸福了。这个还真不一定。如果他没有体面的工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像黄亚萍那样的城里大小姐肯定不会嫁给他,他只能和巧珍结婚。可是即使他不情不愿娶了巧珍,骨子里还是瞧不起巧珍的,哪怕在所有人眼里,巧珍是块金子,只要在他高加林眼里,巧珍一无是处,就会给这段婚姻埋下隐患。毕竟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高加林那心高气傲的样儿,在农村做着自己不擅长的农活,还有一个自己看不上的妻子,物质没有保障,精神没法儿满足,这日子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
再来看看巧珍,从始至终她都喜欢高加林学习好,也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他,甚至在和高加林分手后,仍然跟巧玲说她喜欢有文化的人,她没有读过书,这是她一直的遗憾。与其说巧珍喜欢高加林这个人,不如说她喜欢书读得好,文化层次高的人,也是她一直想成为而没成为的人。
网上常说:你喜欢的人,身上一定有你内心渴望拥有却不具备的地方,在对方的身上,能看到你最想成为的你自己。贯穿全剧,巧珍都很重视读书。她恨自己没有文化,鼓励妹妹巧玲读高中,叮嘱女儿好好念书,考个好大学。
如果巧珍有机会念书,以她的聪明刻苦劲儿,未必比高加林差多少,那时的她还不一定看得上高加林。
你看,见过世面的巧珍,开面馆,承包食堂,做中央厨房,跟上时代的节奏,事业越做越大,这时的高加林才重新开始认识她,真正欣赏她。人,与其去羡慕别人,成全别人,不如成全自己。想当初,巧珍掏心掏肺地对高加林及其家人,换来的是他的百般嫌弃和离开,而当巧珍将精力和时间全部用来投资自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高加林才是发自内心地认可。
也许有人会说,高加林既然不喜欢巧珍,当初为什么会接受她的表白?因为没得选啊。
他当时只能当农民,又不会干农活,家境还特别差,要不巧珍爹那么嫌弃呢?也就巧珍那个恋爱脑痴迷于高加林读书好。而那时的巧珍家,是村里首富,巧珍还长得漂亮,人又能干,说媒的踏破门槛。怎么看,和巧珍谈恋爱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就谈吧。但是一旦高加林当了记者,有了更多选择时,他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
所以,不要在一个人人生低谷期选择和他在一起,这本身就带有赌的性质,而人性,是经不起赌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