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从天府到天下

漫成都 2021-05-20 15:42:48

这是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

有顶着树杈一般头角而美丽轻盈跳跃的鹿

它们将梅花似的脚印留在河畔上

而另一边成群的野象朝着水源和树林旺盛的地方奔袭

河水清澈,鱼儿肥美,岸边各种树木生长

这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穿梭在森林和湖泊间的人

就是古蜀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4000年以前

日夜守护的这片土地是成都平原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坚固的城池

并在这里劳作生息,饮酒作乐,祭天祀地

他们渴望以纵目开天眼

观望更宽广的世界

这里,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

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

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它,就是三星堆

毋庸置疑,三星堆对于我们

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影响

开放包容的古蜀格局

既保留了独特的风格

又与中原礼制文化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异域文化融合

充分体现出蜀人坐拥天府、胸怀天下、面向世界的格局

这里不仅是天府之源、长江文明之源

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三星堆金面人像。摄影/Anyu

成都平原

中国西南最为美丽富饶的土地

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穿越而过

河网密布,土地肥沃

坐落于成都平原的东北部

有一颗闪耀的明珠

它就是德阳

德阳城市航拍。图据视觉中国

距离省会成都仅45公里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叠合点

被誉为“重装之都”

它自古便是成都平原的北大门

从这里

出,可望天下

入,可霸一方

德阳。图据视觉中国

35年前,一个在德阳广汉的重大考古发现

震惊了世界

它就是三星堆

三星堆所在区位图。制图/小白

它的发现

昭示着4000年前的成都平原并非白纸一张

原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

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而这里

便是“长江文明之源”

1986年,三星堆大立人出土现场。摄影/熬天照  图据三星堆博物馆官微

为什么选择这里

为什么一定是三星堆

位于成都平原北部沱江冲积扇上的这块土地

毫无疑问,是古蜀文明的率先制高点

毗邻宽阔的鸭子河

作为典型的河流冲积扇文明

我们能够想象当年它的富饶

三星堆祭祀区遗址航拍。图据三星堆博物馆官微

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考古发掘舱外景。图据视觉中国

可以说

如果没有三星堆

便没有此后在唐代就有“扬一益二”美称的蜀地

没有那个既吸纳包容多民族特性、又保持本土根性的蜀地

没有作为中华文化飞地的蜀地

没有如今生活幸福指数在中国最高的蜀地

城是人的创造

人是城的延伸

随着三星堆,这座古蜀中心都邑的不断发掘

一幅古蜀人的神奇生活图景

在世人面前徐徐展开

古蜀文化的神秘在于它的高贵而精美

让我们跟着这一件件沉睡了3000多年的宝物

进入那遥远的古蜀时代

三星堆平头金面青铜人像。摄影/Anyu

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中

三号坑发现了100多根象牙

加之1986年一二号坑出土的80多根象牙

不得不让我们充满无尽地想象

我们可从古籍文献中

查看大象在蜀地存在过的痕迹

据《华阳国志》记载

古蜀国物产丰富,宝物有美玉、犀牛和大象

《山海经》中亦有“巴蛇食象”之说

三星堆新考古3号坑发掘的象牙等文物。图据视觉中国

而三星堆出土的玉璋图案中

刻画了古蜀人将象牙与玉璋一起用于祭祀深山的场景

这说明古蜀人对大象有一种特殊的敬崇之心

在各种祭祀活动中

象牙都是敬献给神灵的最重要祭品

3000年前,幅员辽阔的古蜀地

是大象的栖居之地

而古蜀地

也是中国的“想象”之地

沧海桑田,大象南迁而去

从此便在蜀人的“想象”之中上天入地

三星堆五号坑出土象牙雕。图据三星堆博物馆官微

丝绸,从来都与蜀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说丝织品发明者嫘祖便是蜀人

最早在成都平原建立政权的族群称为“蚕丛”

而蜀地的栽桑养蚕、纺织丝绸技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

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内关于丝绸的重大发现

由此可见,在精神层面

早在古蜀时期

丝绸即有沟通天地人神的独特作用

三星堆遗址2021年发掘现场,3号坑。图据视觉中国

结合四川其他地区考古历史文化的研究

学者们发现中国古代可能还有一条

从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

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

被称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

文明的交流与沟通

并非我们这一时代的专利

或许,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开始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鸣沙山。图据视觉中国

文字的发明

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现在发现了8种神秘、有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

但只有古巴蜀文字属于文字系统

它在中华民族文字起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被发掘文物上的刻画符号,被学者们称为巴蜀图语,也即巴蜀符号,就是巴蜀文字的雏形,是解开三星堆、金沙之迷的锁钥。图片来源于蒋蓝所著《蜀地笔记》。

后来很多出土的青铜器上

我们看到巴蜀古族用来记录语言的

工具、族徽、图腾或宗教符号

有学者统称为“巴蜀图语”

这些蕴藏丰富的玄妙图语

成为探索古蜀文明的“迷宫图纸”

三星堆新考古发掘现场3号坑文物。图据视觉中国

不论是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

还是宽1.38米的青铜面具

或是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

更有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

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

三星堆青铜神树。图据视觉中国

在三星堆的这些古蜀秘宝中

我们确信

长江上游流域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水平

不亚于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源地的黄河文明

黄河航拍。图据视觉中国

当秦一统中国后

长江文明进一步与别的区域文明相互融合

区域文明相互融合逐渐产生了

中华文明

三星堆出土文物。摄影/Anyu

三星堆是神文与人文的艺术创造

神树,飞鸟等是沟通天地,天纵圣则的狂放

玉壁,玉琮,玉璋等是对山川大地的尊崇

纵目、金面具等是穿透人性的迷魅

象牙是对万物有灵的信仰

生产生活器物也是川泽桑农的天府之源

三星堆文物:玉璋。图据视觉中国

蜀人就在这样畅快的想象与丰富的创造之中

在文明的不断交融之中

在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中

体现出

坐拥天府、胸怀天下、面向世界的强大格局

成都高新区夜色。图据视觉中国

世间轮回,时空穿越

数千年后的今天

德阳广汉三星堆再次大热

古蜀人的痕迹早已是隔绝离世、埋藏于地下的宝藏

当所有人都在对新出土的“盲盒”文物

各种猜想与解读时

世界级IP三星堆

迎来最好的时代

三星堆博物馆景区内游人如织。摄影/Anyu

今年3月20号

央视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

向大众公开了三星堆六个新祭祀坑的发掘进展之后

三星堆以“霸屏”的方式重回大众的视野

最直接的反映是三星堆游客量的暴涨

从此前的每天六七百人,暴增至每日三四千人

周末则会达到每天八九千人

游客在三星堆博物馆内参观游览。摄影/Anyu

今年五一假期

在实行全天参观人次总量控制的情况下

三星堆累计接待游客8万余人

比2019年同期增长360.31%

随着三星堆游客量暴增

想买到三星堆热门的文创产品

基本上要靠“抢”

于是,三星堆文创馆负责人钟科进

形容自己像一个“暴发户”

三星堆文创馆负责人钟科进。摄影/Anyu

五一期间

根据三星堆两款青铜面具开发的

1200多支试水的冰激凌

被一抢而空

三星堆文创馆。摄影/Anyu

选取三星堆五个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形象

即圆头金面、铜鸟、大立人、纵目、平头金面

开发的主题盲盒数次卖断货

且被游客们不断“催更”

三星堆开发的“青铜味”冰激凌。图据三星堆博物馆官微

如何实现好考古成果转化

让沉睡的文物真正“活起来”

是各大博物馆都在考虑的问题

自2019年6月以来

三星堆博物馆先后开发了300多种文创产品

从《荣耀觉醒》到《金色面具》

三星堆联合世界顶级团队打造的一系列动漫、电影

这些,都将三千年前的古老文明

与当代人的生活深度结合

为三星堆吸粉无数

《金色面具》电影海报。图据三星堆博物馆官微

三星堆目前已经形成独具特色

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未来

如何能深入探寻产业转化路径

带动区域和城市的发展

是更加艰难的挑战

中华文明,三星堆一眼数千年。制图/小白

考古是穿越回去的天使

城市是寻找回来的世界

我们相信

三星堆在产业化摸索前行的道路上

必将构建世界级的文化IP

三星堆博物馆1号馆外观。图据视觉中国

本文顾问:

李小波,四川师范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蒋蓝《蜀地笔记》《锦官城笔记》

肖平《古蜀文明与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青铜之光照耀世界》

——漫成都.城市——

文字|十里、王红

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视觉中国

编辑 | 十里

监制丨王红

1 阅读:12

漫成都

简介:深度感受这座城市气质,探索真正幸福的成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