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编辑|墨山看客
抗日战争中有一人,一生血战200场,征战三万里,被誉为抗日第一将,后来更是获得了国军战神的称号,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他又有多么优秀?
在我国革命时期,有许多人在参加革命之前一直都是以文人身份自居的,其中有些人更是在文学方面拥有着不错的造诣,但为了能够参加革命,他们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文人这一身份,弃文从武加入到了革命战斗中。
罗卓英就是弃文从武的这些人之一,1896年出生之后,他就表现出了对学习的热情,后来更是成功考入了陆军军官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成功毕业。以他的成绩,完全能够在毕业之后在当地做一个教书匠,一辈子平平稳稳。
但在看到中国老百姓的贫弱以及外国对中国的欺凌,年轻的他怎么能够接受这种现实,于是他当即决定加入军队,弃文从武,用武力去拯救中国。
加入军队之后,罗卓英更是展现出了自身对于军队指挥的天分,因为之前就已经在军官学院学习过的缘故,让他和那些什么都没经历过的大头兵也很快拉开了差距。
在学校学习到的那些知识在他的手中很快便派上了用场,而他的这种天分也是很快被军队的领导者注意到,这也让罗卓英在军队中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便成功坐上了领导者的位置。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便正式开启了全国抗战。而当时的罗卓英也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第18军军长,如此年纪便能够担任军长,可想而知罗卓英在指挥这方面多么有天赋了。
在上级的命令下,罗卓英负责坚守罗店,这里的战略位置对于上海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如果罗店被日军拿下的话,那么下一步就能够顺势直接前往上海,一旦被日军全面侵入上海,再想要组织反击就有些困难了。
面对日军的多次进攻,罗卓英更是没有后退一步,在他的指挥之下,18军的战士们一个个的都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和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因为日军的攻势十分强力,甚至导致阵地几次易主。
不过好在罗卓英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指挥能力成功组织将士们将阵地夺了回来,才没让日军通过这里侵入上海。也就是因为有着罗卓英以及18军战士们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日军前进的速度,为上海的坚守争取了长达数月的时间。
淞沪会战结束之后,罗卓英更是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便再次投入了南京保卫战中。1937年12月,日军以大兵力包围了南京,一旦正式展开总攻,南京城甚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沦陷。
作为南京卫戍副司令,罗卓英很清楚这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当时经历过淞沪会战,日军才刚刚占领了上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日军的士气。
反观我军,经历过多次消耗,战士们一直都没能找到时间好好地休息一下便只能再次投入到新一轮的战争之中。现在我军战士已经相当疲惫,在这时候进行战斗,对我军来说是比较不利的。
但尽管不利,这场战争也肯定是要打的,如果放任日军侵占了南京城,那么对于整场战争局势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等到之后日军对南京城发起总攻,罗卓英更是亲自指挥战士们对日军进行了抵抗。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作为守军的我军其实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优势的,但随着日军开始动用重火力,再加上悬殊的兵力,导致我军的优势更是在短时间内便消失了大半。
尽管如此,罗卓英也并没有放弃最后的希望,既然对方的火力这么猛,那就暂避锋芒,通过小规模战斗来消耗敌方兵力。虽然罗卓英已经根据战场局势做出了最为合适的安排,但在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之下,就算是他想要取得胜利也是相当困难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守之后,最终南京城还是因为双方兵力差距太大而被日军占领。只能说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十分艰难,罗卓英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算是实属不易了。
以少胜多的战争到了1941年上高会战,已经经历过多场战争的罗卓英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指挥习惯。面对日军对上高不断发起的进攻,罗卓英并没有和日军展开正面交锋。
当时的日军想要尽快打通粤汉铁路,这对于整场战争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也就是因为这一原因,日军从一开始就投入了大量兵力想要在短时间内拿下这场战争。
罗卓英自然也清楚这时候不适合和日军展开正面对抗,于是在对整个军队进行重新规划之后,罗卓英便选择了最适合我军的游击战。上高的地形原本就适合进行游击战,再加上日军多数使用的都是重火力,这对于我军展开游击战更是有着不少优势。
在这场战争中,罗卓英指挥部队利用地形优势多次对日军发起进攻,以消耗敌人兵力为主,绝不贪功,打完就走。有时候那些日本人还没能反应过来,我军的子弹就已经打了过来,这也让那些日军感到十分头疼。
也就是在这场战争之中,罗卓英成功指挥军队将日军给包围在了上高,并对其有生兵力进行了多次消耗。经过多日的消耗之后,我军战士更是成功重创日军,创下了2.4万人的毙伤数。
这场战争是抗日战争中相当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靠着罗卓英的优秀指挥,用最小的消耗成功让我军获得了最大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罗卓英更是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后来,于右任更是称赞罗卓英“行三万里程,打二百回仗。”在他的一生中,确实值得这一称赞。
对此,各位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参考资料
震惊中外的上高会战 ——江西档案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