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的实施意见》,细化明确建设“时间表”,并提出将推进建立慢性病医保基金按人头付费机制,推进门诊慢性病患者取药、报销下沉村卫生室,提升县级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水平,打造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到2027年实现“五个提升”
数据统计,目前,全省共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25个,实现59个县(市)全覆盖,服务人口3757.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4%,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近80%、基层诊疗量占比达60%。2020、2021年度,我省连续两年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监测评价中位列全国第2,2022年度位列全国第1。《实施意见》中明确,到2027年,全省县域医共体在建设质效上将实现“五个提升”,即牵头医院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90%以上的县(包括县级市,下同)建成一所三级医院;县域医疗卫生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域就诊率、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分别达到90%、65%以上;有序就医格局进一步提升,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达到85%以上,跨省就医逐步减少;医保基金使用效能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逐步提升;县域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防融合、医养结合、中西医结合持续深化,重点慢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居民健康素养逐步提升,住院率稳中有降。
推进门诊慢性病患者取药、报销下沉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将优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布局。人口较多或面积较大的县原则上组建2-3个县域医共体,人口较少的县可实行总院管理模式。牵头医院应为二级甲等以上非营利性综合医院或中医医院。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加入县域医共体。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我省将推动慢性病医保基金付费机制建设,在医共体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指标下,推进建立慢性病医保基金按人头付费机制,要合理确定慢病病种,根据慢病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支出情况测算,合理确定按人头付费标准。为推进门诊慢性病患者取药、报销下沉村卫生室,《实施意见》指出,我省将支持村卫生室开展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等医药服务,按规定及时结算医保费用,要全面掌握门诊慢病患者底数、用药情况,做好药品供应目录及配送衔接。
打造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实施意见》提出,为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我省将强化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90%以上的县建成一所三级医院。依托县级医院建设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针对县域主要外转病种和急诊急救,建强做优2-3个临床重点专科。此外,我省将提升县级医院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水平,打造农村30分钟急救圈。加强县域医共体资源共享,建立会诊转诊服务机制。《实施意见》要求,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分别设立会诊转诊服务中心,完善县域内、县域外转诊会诊机制。建立转诊“白名单”制度,优先转至市级或市外省内医疗机构就诊。健全家庭医生首诊制度,牵头医院预留20%以上的专家号源、住院床位等方面资源优先保障家庭医生转诊的患者。
来源:安徽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