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吃喝拉撒,这四个字所代表的生理反应,是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排尿,它不仅是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持身体水分平衡和健康的关键。
而关于排尿的规律和次数,每个人又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天排尿8次左右,白天保持6~7次,晚上保持1~2次,这样的规律是由人体的生理构造和代谢机制所决定的。
然而,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晚上频繁起夜成为了许多人的困扰,不少人认为这是肾脏衰退的表现,是身体不健康的一种信号。
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晚上不起夜也可能是身体处于一种更健康的状态。那么,上了年纪的老人,晚上起夜和不起夜,到底谁更健康呢?
正常的尿液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正常尿液的颜色应为黄色至浅黄色,深黄色可能表示尿液浓缩,而清澈透明的尿液可能表示尿液稀释;
透明度:正常尿液应该是透明的,没有浑浊或悬浮物,有时尿液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沉淀,这是正常的;
气味:正常尿液的气味应该是轻微的,不强烈或刺激性的,过于强烈、恶臭的气味可能暗示有感染或其他问题;
pH值:正常尿液的pH值一般在5-7之间,稍微酸性;
尿量:正常情况下,每天产生的尿液量通常在1000-2000毫升之间,但这也会受到个体差异、饮水量、体力活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夜尿症的定义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的定义,夜尿症是指患者在夜间因尿意需要起床排尿一次或一次以上,且排尿过程中断睡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夜间排尿都算作夜尿症,例如在夜晚未入睡但因尿意频繁的情况并不算是夜尿;同样,被外部噪音吵醒后进行的起床排尿也不算作夜尿。
夜尿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但往往被人们忽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中老年人夜间会频繁起夜排尿。
一般来说,如果夜尿次数不超过两次,我们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而,如果夜尿次数超过两次,或者排尿量超过全天总尿量的一半,我们就需要关注自己是否患有夜尿症。
晚上经常起夜是怎么回事呢?有哪些常见原因?
多喝水或饮料
晚上过量饮水或饮用含咖啡因或利尿作用的饮料,如咖啡或茶,可能增加夜间排尿的频率。
尿频
尿频是指尿液产生的频率增加,尿频可能是由尿道感染、膀胱感染、膀胱过度活动或尿道梗阻等问题引起的。
膀胱过度活动
膀胱过度活动是指膀胱尚未完全充满即感到尿意,导致频繁排尿,这可能与神经系统或膀胱肌肉的问题有关。
上了年纪,“晚上起夜”与“不起夜”,哪个更健康?医生说出答案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在晚上经常起夜上厕所,而有些人则能够一夜睡到天亮,不需要起夜,那么,晚上起夜与不起夜哪个更健康呢?晚上起夜与不起夜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如果只是偶尔起夜一两次,属于正常现象,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连续一段时间内起夜次数超过两次,就会影响睡眠质量和人体器官的正常休息和运行,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些人晚上能够一觉睡到天亮,这表明他们的睡眠质量很高,各个器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休息和运行。
但是,如果他们只是“假象不起夜”,比如其实被尿意刺激醒了,但是选择了憋尿,这就不准确且不利于身体健康了。
如果有了尿意,就需要立即上厕所,如果选择憋着不仅会对肾脏造成危害,也会诱发膀胱类疾病。
从上面的两个情况比较可以看出,晚上起夜与不起夜都有好坏的地方,但他们都与一个主要因素有关系,就是夜尿次数。
如果夜尿次数频繁,就会导致起夜次数增加,夜尿频繁可能代表着身体某个地方出现了问题,比如前列腺疾病、尿路感染等,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因此,晚上起夜与不起夜哪个更健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综合考虑。什么疾病会导致人们夜尿频繁?
泌尿系统疾病
如良性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膀胱过度活动症、肾性尿崩症、尿路感染等。
睡眠紊乱及睡眠障碍
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各类原发性睡眠紊乱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障碍,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在夜间多次排尿。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中枢性尿崩症、高钙血症等,其中,2型糖尿病还可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发该症状。
其他疾病
如心功能不全、肾脏疾病、前列腺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夜尿频繁。
针对频繁起夜,应该怎么应对?
调整饮食
避免睡前过量饮水,特别是在晚上8点以后,同时适当控制饮食,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盐分,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适当运动
睡前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可以帮助机体代谢,有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改善起夜多的情况。
服用药物
如果是尿路感染引起的频繁起夜,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
如果是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引起的频繁起夜,可以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
尽量保持每天的睡眠时间相对固定,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睡前可以尝试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或泡一个热水澡,帮助身心放松,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关注心理健康
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过大,可以尝试进行一些放松训练或心理咨询,以减轻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