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地球诞生于138亿年前,当时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我们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138亿年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我们的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冥王星,曾经科学家认为冥王星也属于一颗行星,但是后来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它的体积和质量都太小了,于是将它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地球是唯一一颗诞生了生命的星球。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现在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
目前人类已经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知,而且人类还解开了宇宙中很多的奥秘,不过即便如此,在我们的世界中,依然存在一些人类无法理解的悖论,这些悖论非常烧脑,困扰着很多人,而且这些悖论很难让人接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让人难以接受的悖论。
第一个悖论——价值悖论
价值悖论又被称为钻石和水悖论,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水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水,生命将无法维系,然而水的价格通常相对较低,而钻石除了能够装饰,并没有直接关乎生存的必要性,但是其价格却非常昂贵,从需求的角度来说,水的总效用极大,因为它是生命的必须,但是由于水的供给相对充足,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不会珍惜,其边际效用递减迅速,也就是说,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后,每多获得一单位的水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相比之下,砖石的总效用相对较小。因为它的供给非常稀缺,这个悖论提醒我们,商品的价值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总效用,更关键的是边际作用。稀缺性和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
第二个悖论——白马非马
在我国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悖论,这个悖论就是白马非马,公孙龙认为,白马并不是马,因为马强调的时一种生命,而白马强调的是一种生命,而白马强调的是一种颜色,二者定义不同,有人问公孙龙,如果现在有一匹白马,那么我们就不能够说没有马,既然有白马就是有马的意思,为什么说白马不是马?公孙龙说:如果想要找一匹马,那么即使拉来一匹黄马或者黑马,都是可以的,如果你想要一匹白马,那么黄马或者黑马就不行了,如果说白马就是马,那么找一匹白马就等于一匹马的意思,如果我说我要一匹白马,你却拉来一匹黄马或者黑马,这显然是不对的,由此可见,白马并不是马。既然天底下的马都有不同的颜色,那是不是世界上就没有马了?
公孙龙表示:马本来就是有颜色的,所以才有白马,如果马没有颜色,只有它自己,又哪来的白马一说呢?所以说到白就不是说马,白马的要求是:既要是马还必须是白色的,所以白马不是马,他的论证核心在于对“名”和“实”的区分。“马”这个概念指的是一种动物的形态和共性,是一个抽象的、概括性的名称;而“白马”不仅指出了马的形态,还额外强调了颜色为白这一属性。简单来说,“白马非马”强调的是概念的精确性和特殊性,不能简单地将具有特殊属性的“白马”与一般性的“马”的概念等同起来。但这种观点在日常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中常常引发争议,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交流中不会如此严格地区分这种概念上的细微差别。
第三个悖论——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35年的时候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实验大概如下:将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不透明的箱子中,箱子里面放上一个放射性原子(衰变概率大约是百分之50),一个粒子探测装置,一瓶剧毒物质,一把锤子,如果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粒子探测器就能够接收到衰变放射出的粒子,然后发出信号让锤子打碎装着剧毒物质的瓶子,这样猫就必须无疑,如果粒子不衰变,猫就会活着,也就是说猫的状态是由粒子是否衰变决定,如果按照经典物理学来说,在盒子里面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够知道里面的结果。
当我们打开盒子之后,猫的结果就注定了,这个时候猫可能是活着的,也可能是死亡的,但是在量子力学当中,我们不打开盒子,那么猫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即猫生死叠加,简单来说就是两种状态下的猫,在我们没有打开盒子时,我们可以理解为盒子里面有两只不同状态的猫,而这两种猫处于叠加状态,叠加态指的是一个量子系统能够同时处于多个不同的状态,以微观粒子为例,比如说电子,在未被观测时,它可能处于位置A的状态,也可能处于位置B的状态,甚至可以同时处于这两个位置的叠加态。这种叠加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一种相干的、遵循特定量子规律的存在方式,在叠加态中,每一个状态都有一定的概率幅,通常对概率幅的平方进行计算,就能够得到在测量时发现系统处于相应状态的概率。
叠加态的存在使得量子系统具有和经典物理系统截然不同的行为特征,薛定谔认为量子力学并不是一个完备的理论,尤其是在宏观世界中会有很多和量子力学相违背的事实,他为了把这个事实描述的更加清晰,就提出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最让物理学家头疼的思想实验,叠加态原理是量子力学当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说明了波函数的性质,如果ψ1是体系的一个本征态,对应的本征值为A1,ψ2也是体系的一个本征态,对应的本征值为A2,根据薛定谔方程的线性关系,ψ=C1ψ1+C2ψ2也是体系一个可能的存在状态。不过到现在为止,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盒子中会出现两只不同状态的猫。
第四个悖论——祖父悖论
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人生当中都有很多遗憾,这些遗憾是我们无法弥补的,毕竟时间不可能重来,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重来,不过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表示,时间和速度是有关系的,速度越快时间就会变得越慢,当我们乘坐一辆光速飞船行驶时,时间就会停止,如果我们的飞船速度能够超越光速,那么时间就会倒流,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回到过去改变历史?虽然现在人类的飞行速度还无法达到光速,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如果这一切未来都可以实现,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悖论,这个悖论就是祖父悖论,祖父悖论是由法国科幻小说家赫内.巴赫.札维勒提出的,他认为如果我们能够回到过去,在自己出生之前把自己的祖父杀死,那么这个举动就会产生一系列矛盾。
你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祖父,那么你的祖父就不会生下你的父亲,而你的父亲也不可能生下你,既然没有你,那么你是如何杀死自己祖父的?关于祖父悖论在科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我们根本无法杀死自己的祖父,因为即使我们能够回到过去,也只能够成为历史的过客,能够看到历史所发生的事情,但是无法对历史作出任何改变,除了这个说法之外,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平行宇宙,从理论上来说,平行宇宙指的是存在多个和我们所处的宇宙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宇宙,这些宇宙可能在某些初始条件、物理常数或者事件的发展上和我们的宇宙有所差异,我们的宇宙可能是其它宇宙衍生出来的平行宇宙,其它的平行宇宙也可能是我们的宇宙所衍生出来的平行宇宙。
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来看,那么当我们回到过去,在杀死祖父的一瞬间,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候我们就会进入另一个衍生出来的平行宇宙,在这个衍生出来的平行宇宙当中,我们的祖父已经被杀死了,所以这个世界中不会出现父亲,但是在原本的世界中,我们的祖父并没有死,历史并没有改变,如果平行宇宙真的存在,那么祖父悖论就能够完美的解决,但是现在科学家并没有在宇宙中发现关于平行宇宙的痕迹,而且平行宇宙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宇宙当中?现在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
第五个悖论——色盲悖论
色盲悖论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哲学问题,它探讨了人们如何确信自己对颜色的感知和他人的感知是一致的,18世纪,约翰·道尔顿提出了著名的色盲悖论,说一个人有很怪的色盲症,他把绿色看作蓝色,把蓝色看作绿色,不过他本人并不知情,当别人仰望蓝色天空时,他虽然看作绿色,但他也把该颜色叫作“蓝色”。同样的,当别人看绿色树叶时,他尽管也看作蓝色,但他也把这种颜色叫作“绿色”。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怎样证明自己没有患上这种色盲症?又或许事实上这种“色盲症”才是正常的呢?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悖论,因为从他的语言表达和对颜色的称呼来看,和其他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周围的人,都无法察觉到它对颜色的感知和其他人是不同的。
这个悖论的关键在于,我们通常认为颜色的定义是基于大家共同的认知和语言习惯,但是色盲悖论揭示了一个问题:我们对颜色的认知不仅仅取决于客观存在的光的波长,还受到我们主观认知的影响,每个人的眼睛和大脑对颜色的处理方式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然而我们都遵循着相同的社会规则和语言习惯来描述颜色。这就意味着,我们或许都生活在自己主观认识到的“颜色世界”中,而无法确切地知晓别人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这个悖论不仅仅局限于对颜色的感知,它还延伸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它让我们思考,如果能够确定自己所感知到的一切就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和他人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真理,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世界时要保持谦虚、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在我们的世界中,存在很多人类无法解释和难以理解的悖论,这些悖论需要人类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或许人类能够解开这些悖论,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 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 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辑学、语义学等等理论学科的发展,因此具有重要意义。小编希望未来人类能够解开所有的悖论,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