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谁是宋瓷中的小妖精,那非钧窑莫属了!
钧瓷,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不看钧瓷,不知什么才是风华绝代。
钧窑明明是属于北方青瓷系统的一支,但和其他清淡含蓄的宋瓷相比,却做到了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这真的很不高古。
“五大名窑,钧为首”
“黄金有价,钧无价”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瓷挂红,价值连城”
“钧不挂红,一世受穷"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
但也可能正是因为钧窑既有高古的典雅,又兼具明清的绚烂,因此无论在高古界,还是明清陶瓷史中,存在感都颇高。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汝、哥、官、钧、定”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
它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长久以来,河南地区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镇。
历代的古窑址,就今日所知的便有一百多处,其中,属于北宋早期的钧窑的遗址就有好几处,它们都集中于今禹州八卦洞一带。
一提到钧瓷,便会想到河南禹州市。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钧瓷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一是北宋初年八卦洞窑(今河南省禹州市内)的草创期;
二是北宋晚期钧台窑(今河南省禹州市内)及大峪店东沟窑(今河南省汝州市内)的成熟期;
三是元代的鼎盛期,这时钧瓷系的窑址在河南省的有鹤壁窑、安阳窑、临汝窑等,在河北有有磁县窑,在山西的有浑源窑、介休窑等;
四是清代景德镇窑的复古期。整个钧窑系瓷器是在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地点逐渐发展出来的。
△北宋钧窑玫瑰紫釉三足棱口水仙盆
钧瓷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和瑰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故蜚声瓷林,名扬中外。
在苍茫的中国历史中,有多少文化留下了岁月深情而韵致的眷顾?钧瓷,便算是这千年沧桑沉淀的温柔。
△北宋钧窑玫瑰紫六方水仙盆
钧瓷之美,美在窑变。钧瓷的窑变现象主要指钧釉的各种变化。
钧瓷施釉入窑烧成以后,产品上出现不同的色彩、纹路、图画以及其他意想不到的变化,称之为钧瓷的窑变。
钧瓷窑变,一窑中没有釉色完全相同的产品,“钧不成对,窑变无双’’即指此。
即使同一件产品上也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色彩纹路,并形成神奇的意境图画,给人以千变万化而神秘莫测的感觉。
美在釉色,千变万化。或如蓝天,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或如美玉,却"似玉非玉腾似玉";或如群山叠翠、幽潭帆影;或如雪积南岭、玉暖冰河;或如星辰满天、寒鸦归林;再或如仙山环阁、飞云流水等,而且各种色彩交融流布,妙趣无穷……
好了,排比拽文实在编不下去了,直接上几张实物图大家来感受感受:
蚯蚓走泥纹是钧瓷的一种自然窑变纹饰。在钧瓷的釉层里,不断出现一条条不规则的如蚯蚓走泥的痕迹,蜿蜒曲折,耐人寻味。
冰片纹
冰片纹也叫“开甲”,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釉面开裂,在日用陶器上本是一种致命的缺陷,而它有幸出现在美术瓷上,却是一种艺术美。
钧瓷造型严谨稳健、或自由大气,或清新高雅,或端庄古朴,浑厚大气,体现着古代宫廷的崇高和法度。
无论何时以何种方式看,钧瓷都以她所具有的独特的美让人沉醉,流连忘返。
钧瓷生产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
主要是讲其生产工艺复杂
如以现代生产工序划分,钧瓷生产一般需要经过原材料加工、造型设计、制模、成形、素烧、釉烧、检选七大工序。
钧瓷生产工序多,烧制不易。从选料到烧成产品,其间要经过数十道生产工序,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这也是钧瓷珍品率极低的原因。
△烧制失败的钧瓷
钧瓷,这一瓷种在整个陶瓷拍卖板块中所占比重是相对比较小的。近些年来,钧瓷的拍卖也不乏天价成交。
新中国成立后,钧瓷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这离不开周恩来总理对钧瓷的直接关怀。
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还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接受国礼“祥瑞瓶”
△2016年博鳌国礼鸿福齐天
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钧瓷窑变艺术就是一首首无字的隽永含蓄的诗篇、一幅幅立体的浑然天成的画卷、一曲曲无声的天籁妙韵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