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事十有八九不如意,抑郁症或起于忧思怨恨而持续不解,或突遭变故而精神受创,复加机体调节能力不足,遂成病。
总之抑郁症由情志所伤而来,情志不遂是郁证的主要发病因素;气郁为诸郁之源,气郁生痰致瘀,蕴热化火生风,形成痰热、瘀血、风阳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引起多种身心不适症状。

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复杂,情绪的波动影响着病情的起伏,有时症状莫名其妙,且可随处为病,表现为多处不适。
所以需要整体把握,充分了解病史,细心询问病情,善于遣方用药,同时要善于和患者沟通和心理疏导,方可避免误诊,事半功倍。
疏肝郁,化痰湿,安心神。
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方中柴胡、枳壳既可调理气机升降,疏泄肝胆,还可调理脾胃; 香附辅助理气;陈皮化痰;川芎、芍药活血化瘀,柔肝; 甘草和中,兼调和诸药。全方以“顺气为先”,气血冲和、万病不生。

患者,女,19 岁
因在学校被批评后出现情绪低落。
刻诊: 易哭,不爱言语,失眠多梦喜叹息,舌红,苔薄白,脉弦。
西医诊断: 抑郁症。中医诊断: 郁证,辨证为肝气郁滞型。
治宜疏肝解郁为主,辅以安养心神。方予柴胡疏肝散加减。
拟方:陈皮、柴胡、川芎 、香附、芍药 、炙甘草、茯苓、酸枣仁、煅龙骨 、炒麦芽。同时嘱患者适当运动。
服药 1 周,患者病情好转,不再哭泣,守上方加白术 。
继服14剂,患者已无其他不适,但仍入睡困难,上方加合欢皮、煅牡蛎。再服 14剂,痊愈。

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调整、各脏腑相互依存、各病理因素相互影响,故临证时应在辨证基础上与实际结合,全面、客观对待,灵活用药,同时配合心理疏导,方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