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然而,对于15岁的卓同学来说,这个世界给予他的痛,太过沉重,以至于他再也无法唱出生命的欢歌。
在青春本该绽放的年纪,他却如流星般骤然陨落,这究竟是为何?
少年溺亡,谁是悲剧的幕后推手?早恋,是青春期的懵懂禁忌,学校与老师向女生家长的告知,本是想防患未然,却未曾想,这成了悲剧的开端。
教育,难道就是揭露与指责?
但这无异于在脆弱的心灵上无情践踏,为之后的灾难埋下了祸根。
11 月 9 日,看似普通的一天,却成了卓同学一家永远的噩梦。
他与同学骑车离开校门,最后却独自一人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监控中那孤独的身影,河边被遗弃的自行车,仿佛都在诉说着命运的无情。
一位路过的农民,看到了桥边迷茫的他,却因未知缘由而未敢上前。
倘若能预知未来,谁会忍心让悲剧发生?
卓同学的父母心急如焚,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那漫天飞舞的寻人启事,是父母最后的希望。
警方迅速行动,救援人员在冰冷河水中拼命搜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刻都让人揪心。
然而,11 月 11 日晚上 8 点左右,黑暗还是无情地吞噬了这个家庭,卓同学的遗体被打捞上岸,他的青春永远定格在15岁。
他姨父的话,更是揭开了那令人痛心的真相,女生家长的耳光,老师没收电子产品,哪怕事后的道歉,也无法弥补对孩子心灵的重创。
15 岁的少年,早恋或许有错,但怎能如此粗暴对待?
学校的简单鲁莽,家长的冲动无礼,就像两把无情的剑,斩断了孩子的生命之弦。
教育应如春风拂面,温暖而轻柔,怎能是狂风暴雨般的摧残?
正如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待孩子的成长,难道不应如此吗?
写在最后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生命的延续。
卓同学的离去,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与错误。
我们常说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些错一旦犯下,便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家长与老师,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怎能因一时冲动,而毁了他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