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私利恰恰保全了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失去的更多

小题大作 2023-03-01 20:10:27

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个人利益的保护,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不讲利益,大公无私,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很另类,是一个傻瓜。

大家都觉得个人的利益不可侵犯,可是一旦与他人交往,看到对方凡事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斤斤计较,就会觉得这个人很自私,不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讲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不顾及他人的利益,在社会上是难以行得通的。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有道的人凡事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最后,反而占先;凡事把自身的利益置之度外,自己反而得以保全。这不正是因为他不自私吗?反而能够成全了自己。

老子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自私的人,反而使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

01 把别人放在前面,反而成全了自己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私心私利,可是在利益面前,只想到的是自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是不得人心的,怎么能和大家友好相处?

这样的人可能得到了眼前的一点利益,由于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人们不愿意与他这样的人共事、谋事,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把他抛在一边,鼠目寸光的结果是失去了今后可能得到的利益。

而有的人,凡事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遇到好处的时候,把别人推到了前面,而把自己永远放在最后。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老子说“不敢为天下先”,很多人都理解为不当出头鸟,因为“枪打出头鸟”,所以不要出风头,要躲在后边才安全。其实,老子讲的不是这个意思,他讲的是不要凡事都要争先,要懂得谦让,遇到好处的时候不抢先,要懂得先人后己,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

《道德经》第66章:“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一个领导者,想要站在民众的前边,领导民众,一定要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边。这样,人们知道你不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你是站在为民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人们才会信任你,愿意听从你的领导。

一个人先人后己,他会尽力去帮助和照顾别的人,为他人着想,成就他人,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他,也会给他以帮助,从而也成人成己。

02 不计回报得到了回报,斤斤计较反而失去更多

付出与回报对等,是交换的基本原则。于是,人们很在意自己的利益,一谈到工作就先讲价钱,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钱的活,想让我多干活就拿奖金来。而不是我先付出了多少,然后再拿多少钱。

这虽然都是干活拿钱,看起来一样,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二者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是把个人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先干活再拿钱,是工作放在了第一位。

二者的心态出是不一样的。把钱放在第一位,觉得给钱干活天经地义,给了钱也不觉得多快乐,如果不给钱而多干活心里就觉得不愿意;而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给不给钱他都无所谓,不给钱他也无怨言,给钱了他觉得是意外的收获,是意外的惊喜。

二者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个单位来说,人们当然是喜欢重视工作的人。

孔子说:“敬其事而后其食。”意思是你先把活干好,再说拿钱的事。

如果付多少钱就只干多少活,看似你很精明,没有吃亏,其实亏大了。老板也在看一个人付出的多少定薪酬,如果你不多付出,老板也不会给你多个子,你就只能停留在一个低收入水平上。

有一个单位分来了两个年轻人,工资一样多。一个人就是一听加班没有钱,就不干,干活就要加班费。另一个人不是这样,他觉得有这份工作,就有了发挥作用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多做点儿事。让他加班,他就加班,不提报酬,做出了突出的业绩。最后他得到了提拔重用,而一起来的那个的人,还是拿原来的工资。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退其身而身先”,把自己的利益放到后边,把单位的利益放到最前边,反而得到提拔,该有的,不争不抢,最后都有了,反而成全了自己。

必须先付出,只有播种才可能收获。

做人不要只想挣钱,要埋下头去做事,在追求中不断发展自我,当你实现了社会价值,拥有了社会地位,你不争的东西也会随之而来,

03 只有先舍掉利益,才能有所得

老子说,“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意思是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不考虑自己的私利,才能够真正成就自己的事业、获得自己的利益吗?揭示了舍和得的智慧,一定要先舍才能得。

明朝初年,常州郡守许度平时最爱吃太湖白鱼。有一次,一个渔夫要打赢官司,为了让许度帮助他打赢官司,就给他送了几条又大又肥的太湖白鱼,许度坚决不收。渔夫就问:“您不是最喜欢吃太湖白鱼吗?怎么不收?”

许度回答说:“收了你的鱼,我就是受贿,犯了罪,就要被革职,官职没有了,俸禄就没有了。我以后还拿什么买鱼呢?以后想吃鱼也都吃不成了。不如这样,等打完官司,你教我织网捕鱼吧。”

只有学会放弃眼前的利益,才能获得长远的利益。

舍得舍得,先舍后得。不先舍得,就有可能失去的更多;而懂得舍得的人,明白舍与得的关系,不舍就不得,有舍便有得。

只有先付出,才会有回报。当别人陷入困境时,你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会感恩你,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会回馈你的帮助,守望相助,让爱的能量在舍与得之间循环。

但是,先付出,不一定就是为了回报,如果为了回报,反而得不到感恩。比如,你捡一个钱包还给了失主,就想分一些钱,失主就不会再感恩你,觉得给你钱,就两清了,不存在恩情的问题。

人们的付出,也不是现世报,但是,只要有付出,获益的人总是会感念你的,而周围的人也是看在眼里的,也会记得你是一个好人,总会有一天让你有意想不到的回馈,而这回馈的方式是多样,可能是名誉,可能是地位,可能是困难时的帮助。

常言说,和善之家,必有余庆。说的就是有人积德,不一定受益,而他的家人可能受益。

结束语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有人在阅读老子这一段话的时候,认为老子原来是一个城府很深的阴谋家。

你看,为了前进,故意装作后退;为了得到,假装舍弃;把自己装作一副很无私的样子,就能够成全自己的私利。

这恰恰误解了老子的意图,这里边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

“身先”、“身存”、“成其私”并不是主观目的,“后其身”、“外其身”“无私”也不是实现它们的手段。而是不抱回报的目的,自然而然做到了“无私”“后其身”、“外其身”“无私”,结果取得了“身先”、“身存”、“成其私”的客观结果。

在利益面前,首先要真正做到把自己放在后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才把你抬到前面。

在得与舍的选择时,首先做到舍弃自己的利益,你的牺牲别人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人首先要做到无私,为大众而不求回报,大众反而感恩于他,使他得到了回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