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能够保命的智慧给到你,一定要牢记!

一只玻璃树苗 2025-03-20 03:13:20

图选自网络侵权联系可删

《道德经》中有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意思是说:不自我表现,才能显露;不自以为是,才明白事理;不自我吹嘘,别人才认为你有功劳;不自我夸耀,才能获得别人认同,为人之长。

而从中我们也可以领悟到老子这大智若愚的智慧,也是一个人能够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保全自身的法宝。

毕竟,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每个人都想活出自己的精彩,但更重要的是得要活得安全、活得长久。

而古今往来,多少英雄豪杰之所以下场凄惨,便是在于不懂得这一生存智慧!

比如:韩信太过自以为是,最终‌被吕后与萧何合谋处死于长乐宫;

蓝玉因居功自傲、横行不法,最终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名诛杀,并灭其三族‌;

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惹的曹操忌惮最终被杀;

文种不懂得功成身退,最终文种被越王勾践逼迫自杀……

而反观金熙宗时期的石琚之所以能够善始善终,便在于能够根据时局变化而知进退,从不自以为是,贪恋权势。

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能够安全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虽说当时他所处的时代已然贪污成风,但他自然能够洁身自好,还常告诫他人不要见利忘义。

毕竟,利往往和害连在一起,若是一个人只知利而不知害,那也就容易剑走偏锋,做出出格的事,最终大祸临头,祸害自身。

而也正因石琚能够管控好自己严于律己,才能在他人上书诬陷自己贪赃枉法之时,洗脱自身,平安无事。

他也因自身的好名声而屡屡升迁,当有人私下向他讨教升官的秘诀时,他也直言自己,并不想升迁,只是在凭良心做事,但大家都觉得是推脱之词。

到了金世宗时期,世宗任命石踞为参知政事,不料石据却百般推辞。

这番举动也令金世宗十分惊异,私下便对他说:“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却不思谢恩,这是何故?"

石踞以才德不堪作答,可金世宗仍不改初衷。

他的亲朋好友都力劝他要接受,毕竟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只有傻子才会推辞。

但只有石琚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而身处高位,便是众矢之的,历史上无端被害者比比皆是,但又迫于无奈,只能接受。

在他担任太子少师之时,曾奏请皇上让太子熟悉政事,嫉恨他的人便就此事攻击他别有用心,想借此赢取太子的恩宠。

金世宗听后十分生气,后细心观察,才消除了对他的怀疑,并将别人诬陷他的话告知。

石据听后大为震撼,便趁此坚辞太子少师之位,再不敢轻易进言。

大定十八年,石据升任右丞相,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他表面接受祝贺,私下却决心辞官归居。

面对家人的不解,他言道:“我一生勤勉,所幸得此高位,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心愿已足。人生在世,祸在当止不止,贪心恋权。

最终,在他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辞官下,金世宗只好应允,他也得以平安归居。

而从石琚的事迹中我们也可得知以下这几个能够保命的智慧。

1、低调做人,别露锋芒。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句话已流传了千年,而老话也常言:“枪打出头鸟!

要知道,往往当一个王朝建立之后,强大的敌人都被消灭了,而那些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谋臣不仅没了用武之地,也成了帝王的心头刺。

所以,才有了功高震主,易招杀身之祸这一说,因此,要懂得功成身退,小心为妙!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当低调谨慎,不要稍微有点功绩就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样只会为自己将自己至于风口浪尖,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2、知足常乐,别贪太多。

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这句话非常形象的描绘了人性的贪婪,而事实是往往知足常乐,贪多必忧。

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总是容易被各种诱惑所裹挟,被各种欲望所掌控。

因此,总是烦恼多多,更有甚至也为此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我们若是想让自己活的轻松快乐就得学会知足常乐,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而不是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将自己搞得筋疲力尽,还一无所获。

3、审时度势,别硬碰硬。

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而能够识时务的人才称得上真的智慧,毕竟,人在时势面前总会显得非常渺小,能够顺势而为的人才能借助时势走向成功。

因此,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和困难时,千万不能一味的与之死磕硬磕,这样只会火上浇油,弄巧成拙。

要根据实际情况,冷静分析,适时而动,才能将代价降到最低。

1 阅读:34
一只玻璃树苗

一只玻璃树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