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紫砂塑器|随形树樁,是桩是盆?

紫砂中华 2020-09-07 20:54:41

随形树樁

是桩是盆

图文 | 网络

整编 | 紫砂中华

古往今来,梅因着其傲骨情操一直都被广泛运用于紫砂器之上,不乏陈鸣远、裴石民、蒋蓉等招牌大家之作。个人对精良的仿生雕塑很是崇拜,觉得分寸间的拿捏靠的都是作者本身审美和技术高境界的结合,心活手不活则器钝,手活心不活则无神。

老话道“海外竞求鸣远碟”,便也是印证中外审美口味异中有同的特点,要知道能活灵活现地徒手生活物可非一日之功。此盆虽无款识名号留于器身,但是形、韵兼备,每一处灵动的线条里都能感受到作者强大的艺术家光环,光芒四射耀眼至极。

乾隆 随形树樁大花盆

北京保利拍卖

成交价:1,800,000 CNY

这件树段紫砂花盆高22.5厘米,宽23厘米,是《紫泥—王度宜兴珍藏册》第259页的原件:Flower basin of tree trunk shape。

这件仿树桩,紫泥材质,作梅桩形,外壁凸雕瘦骨嶙峋的梅树,二斜出枯枝上似有花苞点点。老干发新枝,象征衰而不老。以截断的树桩为造型,是宜兴紫砂的常见器形之一。

此件花盆雕塑生动,树节栩栩如生,得梅之神韵,意境深邃,有如根雕之艺术效果。匠家在已有的梅桩盆形上进行提炼、加工、改造,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划梅之瘦骨傲霜、不畏艰辛的灵性,虬曲挺立,构成一幅美妙的写意画。

树桩褶皱布展有序,连盆底部都有参差错落的树洞于其中,看似眼花缭乱,复杂无比,但是把玩欣赏十分得体,不得不令人赞叹技艺上高明,正所谓“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

细说此桩,触感温润,包浆与坯体浑然天成,感它不像是频繁经受日晒雨淋洗礼的凡俗花盆,反觉整器静矗如老者,祥和稳重,有着王权显贵那般坐观人间沧桑的强大气场。

诸位不妨大胆假设一下,若此花盆原本为笔筒。古人书桌上的笔筒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文房物件,而仿树桩造型的紫檀笔筒、紫砂笔筒等也是流行至今。若凭以假乱真即为上品,此桩在当时必定有在文人雅士甚至达官贵人之间争相竞买的资格,再之,22公分的高宽就笔筒而言又多了一分霸气,如此活物置之书房,想必是见者赞闻者叹。

此桩若为盆,那自然得有更多时间和阳光、雨水打交道,少了肉身肉手的细心呵护,主杆纹理的细节处不无偶有皲裂甚至断裂之处,哪怕完好,被磨合平滑也是必然之势,加之泥土混合虫菌长久地侵蚀坯体,痕迹难免,似乎就无法再现如今眼前这般粗中有细、荡气回肠之作了。

毕竟过去了那么多年,中途易主赏味殊同,觉得尺寸太大将其改造成花盆的可能性并不低。但是结合上述猜测,此桩冷暖自知的时日并没有太久,前后间更多还是被藏者束之高阁的状态,安静淡然地感受着时光流逝。

王度书上原图的桩底配了一个定制的老红木座子,只是事隔二十一年,座子却不翼而飞,是否是易主期间不慎丢失我们无从得知。只是在此想来,定是某任主人起初当花盆入荷,日日见之反倒越发喜爱,患得患失之间干脆为其配一红木座子,尚且当做欣赏器生人勿近了。

如此蚍蜉撼树的表达方式难免惹得一些同好不敢苟同,但是器在神在,各人各看。

通俗点讲,往心底里喜欢了,便乃大道也。

1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