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豆担任主力二传,球迷质疑发挥不好为什么不换人?现在我明白了

世阳评娱 2025-03-31 10:22:51

天津女排3:1拿下山东队的全运预赛胜利,场上焦点却全在二传位置。

替补阵容交锋本不值得大书特书,可孟豆连续三场首发、陈馨彤坐穿板凳的用人策略,硬生生把比赛炒成舆论风暴眼。

这场景似曾相识——去年排超联赛五连败时期,教练组宁肯看着球队滑向降级区也要坚持用孟豆练兵,直到姚迪火线救场才止住颓势。

王宝泉指导的固执早有先例。

当年魏秋月重伤期间,宁可让米扬顶住压力交学费,也不愿启用更稳妥的老将。

如今孟豆传球忽高忽低,与副攻配合时快时慢,防守起球率仅42%的数据摆在眼前,教练组仍咬着牙让她打满全场。

这种魄力背后是天津二传传承的百年大计,从丁红莹到魏秋月再到姚迪,每位主力二传都要经历阵痛期。

孟豆1米88的身高优势确实诱人,网前并拦能形成2米95的屏障,这数据比传统二传高出近10厘米,世俱杯关键分发球直接得分率35%的硬实力也摆在那。

陈馨彤的处境让人唏嘘。

对阵上海队替补登场时,她23次传球激活四个进攻点,关键分敢给董铭霄打调整攻,这手绝活本是天津传统。

可教练组似乎铁了心要打破常规,放着现成的战术体系不用,非要重塑高快结合的新打法。

这种抉择风险巨大——本赛季天津副攻得分占比从往年的38%暴跌至27%,边攻失误率却飙升到18%。

有球迷统计过,孟豆传四号位立网口球占比65%,而姚迪时期这个数据是48%,差距肉眼可见。

二传培养向来是豪门球队的生死棋。

北京队当年放弃乔婷培养张宇,江苏队放着刁琳宇不用练孙燕,都经历过类似阵痛。

天津的特殊性在于他们二传储备实在丰厚,陈馨彤、张馨月哪个拉出来都能独当一面。

但教练组看中的是孟豆的稀缺性——国内现役二传超过1米85的仅三人,能兼顾拦网和发球的更是凤毛麟角。

这种赌注下得狠,却也符合天津女排敢为天下先的作风。

场边花絮更耐人寻味。

主播王宁那句"打上主力不久的都算新人"引发热议,28岁的孟豆按排球运动员标准早该是当打之年。

不过看看山东队解盛钰23岁坐稳主力,福建梁桂倩22岁挑起大梁,天津的用人逻辑确实独树一帜。

有资深球探分析,孟豆的战术价值不在当下而在未来,她的高点传球对欧美化打法适应性更强,这点在世俱杯对阵瓦基弗银行时已有体现。

球迷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

技术流坚持认为二传稳定性大于天赋,实战派则力挺教练组的前瞻布局。

数据不会说谎:孟豆本赛季传球到位率67%,比姚迪巅峰期低8个百分点,但拦网得分率3.2%创队史二传新高。

这种得失之间的权衡,恰是竞技体育最残酷的辩证法。

历史的镜子总在照见现实。

冯坤当年挤掉诸韵颖上位时,质疑声比如今猛烈十倍。

结果证明,用两年阵痛换雅典金牌的买卖值当。

天津教练组显然在下一盘大棋,他们赌的是孟豆能复制冯坤式蜕变。

只是职业体育没有如果,这步险棋最终是铸就传奇还是沦为笑谈,恐怕连姚迪退役倒计时都成了压力测试的砝码。

留给球迷的问题很现实:当传统遇上变革,要眼前成绩还是未来潜力?陈馨彤这类中生代球员的出路又在哪里?看着技术统计表上孟豆起伏的曲线,或许真正的答案早已写在天津女排训练馆的标语里——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0 阅读:0
世阳评娱

世阳评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