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波帝)
婆媳矛盾有些是源于婆媳两个女人之间的小事情,有些则是由他人原因而升级为婆媳之间的矛盾。
这个他人,可能是老公,可能是子女,也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及亲朋好友,儿媳希望得到自己老公更多的关爱,婆婆却认为儿媳在向她示威。
儿媳辅导孙子家庭作业的时候,有时说话语气重一些,声音大一些,都是常有的事,但在婆婆看来,这就叫虐待孙子,一旦儿媳因为某些事偏向娘家人了,婆婆心里就更不舒服了:都嫁到我们家了,还老向着娘家人,真是分不清里外。
儿媳呢,其实只是在做最真实的自己,也许也可以理解为儿媳没什么心眼,不懂得伪装。可是对于婆婆来说,儿媳的所作所为就是在和自己作对,有些婆婆就是认为儿媳是来抢儿子的,“霸占家庭地位”心里也很少想着儿媳的好。
只要家里一发生矛盾或者争吵,大多数婆婆都会先挑儿媳的不是,对自己儿子的错误置之不理。只有少数明事理的婆婆会对事不对人,向理不向亲。
所以说,婆媳矛盾的根源主要在婆婆,只要婆婆端正了态度,对儿媳多一些理解,儿媳才会发现婆家的温暖,才不会有孤军奋战的感觉。否则,冤冤相报注定无期限。
孙茜结婚已经十年了,与丈夫刘卫军育有一女,今年九岁了,上小学四年级。
要说现在的小学和以前可是大不一样了,现在小学四年级的课程相当于以前的初一初二,难度系数很大,而且现在的形势是,家长比老师更累,时间体力脑力缺一不可,还有一项最重要的,那就是耐心。
孙茜没结婚前是名大学老师,婚后便辞掉了工作,在家专心带孩子。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这个昔日的大学老师也派上了用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孙茜就手把手的指导女儿学习,由于她的辛苦付出,女儿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今年已经上四年级的女儿,在数学方面逐渐呈现出劣势来,无论她怎么用心讲解那些易错的难点,女儿都好像听不进去一样,就是弄不懂其中的关窍。
这让曾是大学老师的孙茜很是头疼,她就总是责骂女儿不求上进,大声喊叫着催她做题。每次做数学题,母女两个都好像在打仗一样。
时间长了,丈夫也听烦了,告诉孙茜,不行就算了吧,孩子能学成什么样就随她去吧,丈夫实在是不想听到孙茜再因为学习喊女儿了。
这段时间,孙茜一家三口从过年到现在,一直呆在公婆家。
本来就和婆婆关系不和谐的孙茜简直是度日如年,只盼着能马上回到自己家里。
因为在婆家,她不能像在自己家那样对女儿大喊大叫,女儿依然是那么的不争气, 恨铁不成钢的孙茜,心里憋了很多怒气无处撒。
当着公婆的面,她敢怒不敢言,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孙茜过得很是憋屈。每当她管教女儿声音稍高一点,在厨房做饭的婆婆就会马上进来,指责她管教孩子方式不对,让她心平气和一些。
其实这也赖不着孙茜,辅导过孩子作业的家长应该都深有体会,每次做功课前都一再提醒自己,孩子是亲生的,亲生的,要有耐心,有耐心,可是一旦做上题,家长们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对孩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家长自己急于求成,或者是周围亲人给予家长很大的压力,致使家长不能心平气和的辅导孩子。
而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孙茜更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是个“废物”,如果女儿学习一塌糊涂,那婆婆就会讽刺她:一个老师,都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但是女儿带给她的失望总比她对女儿的希望多,这让孙茜有些脸面上挂不住。
就在前几天,因为一道数学题,孙茜又言语教育了女儿,男人是最讨厌女人唠叨的,坐在一旁的丈夫越听越不耐烦,站起来就要动手打女儿,在厨房的婆婆听到声音不对,就进来劝架,孙茜也没闲着,嘴里还在念叨着女儿不认真的学习态度,声音也不觉提高了不少。
婆婆就指着孙茜说:“你别给我儿子拱火了,女人家的就不能压压火,没看卫军都要动手了么!”
就这一句话,说的孙茜立马不动了,坐在凳子上许久一言不发,她不明白,作为父亲,丈夫也有责任指导女儿学习,自己这几年一直这么辛苦付出,没换来一句好不说,到头来所有的事情都要赖到自己头上,难道家庭主妇就注定牺牲一切都得不到一丝回报吗?这几年她为家里省下的辅导费用又有谁在意过?
果然,婆媳之间没有什么真实的感情存在,到什么时候错的都是她,对的都是丈夫。
经历过这件事,孙茜有记性了,她不再吼叫式教学,而是把什么都扔给了丈夫,自己空闲的时候不会再和女儿为了一道题而争论不休,反正也得不到理解,索性做好自己,这样的日子孙茜反而觉得很释然。
现实生活中,孙茜婆婆那样的人不在少数,没有教育能力不付出劳动,还总是一肚子大道理,一听到有矛盾就会马上站出来,指责那个一直以来与自己对立的儿媳。
其实有些事它就是这样,儿媳有事婆婆袖手旁观可以,婆婆有事,儿媳想要撇清就会被指不孝顺,婆媳间确实没什么道理可讲,能处到一起的就好好处,处不到一起的就趁早分开过。
老人总是会比我们护着孩子,隔辈亲的教育方式虽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从孩子日后的发展考虑,老人过分的溺爱确实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在很多家庭里,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会各执一词,婆婆有时也会来跟着插一嘴,这真的没必要。
我觉得,要是真为了孩子好,那么所有家庭成员都应该是一条心,不要这边责骂,那边马上宠爱起来,也不能将大人间的矛盾都强加在孩子身上。
找到一个有效的教育方法,众人一起去实施,才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文丨波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