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延安的《白毛女》,让她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

新黄河 2024-12-02 17:52:16

王昆、周巍峙,一对战地夫妻,因抗日而相识,因革命而走到一起。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他们个人生活的珍贵记忆,更是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烽火连天的抗战历史的真实写照。

1930年,14岁的周良骥来到上海,进入《申报》工作。在上海,他结识了邹韬奋、李公朴等一批上海的民主人士。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正对中国虎视眈眈。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之后,进一步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1月23日,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逮捕了邹韬奋、李公朴等七位救国会领袖,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这一举动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抗议。

在时代浪潮的激荡下,周良骥的爱国之心不断升腾。为了表明心意,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周巍峙”,意思是与黑暗势力“巍然对峙”。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周巍峙随李公朴等人前往华北前线进行抗战宣传,参加了八路军,并在山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周巍峙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随后加入西北战地服务团。

1939年,周巍峙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转战到了河北唐县。当地干部向周巍峙推荐了一位年仅14岁的妇女干部,名叫王昆。

王昆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近闻名的“小歌手”,十里八乡的战士、百姓都喜欢听她唱歌。

△周七月 周巍峙、王昆儿子

周七月:

工作上的密切接触,让父亲与母亲多了一份对彼此的了解,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升温发芽儿。1943年,母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他们正式结为了夫妻。

1944年,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周巍峙调入鲁艺戏剧音乐系担任助理员兼鲁艺文工团副团长,王昆则进入鲁艺学习声乐,成为鲁艺文工团成员。

△贺敬之 剧作家

贺敬之:

1944年,西战团的同志回到延安,合并到延安鲁艺了。团长周巍峙同志和团里的作家邵子南同志,向周扬同志汇报了收集到的民间传奇的故事。

其中,一则“白毛仙姑”的故事引起了许多鲁艺师生的注意。相传,一位出身贫苦的女孩,由于遭到当地地主迫害,只身逃入深山,在山洞里生活多年,变成了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后来八路军救她下山,使她重新过上了人的生活。

鲁艺院长周扬认为这个故事既富有传奇性,又可以表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和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便决定组织一批高水平编创人员排演一出大型歌剧,向即将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

1945年1月初,经过讨论、润色、定稿,由贺敬之、丁毅执笔的剧本初稿最终被确定为歌剧《白毛女》的排练脚本。

在当时的延安,这种融汇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歌剧形式的崭新音乐风格很难找到合适的演唱者。为此,作曲张鲁忧心忡忡地找到学院领导周巍峙反映情况。

△张鲁 作曲家

张鲁:

周巍峙同志就给我介绍了王昆同志。王昆同志唱民歌,唱河北梆子,而且还有一些舞台经验,将来你可以听一听。这样的话我就想到她。

王昆的歌声不仅深深地打动了张鲁,也让在一旁观看的总负责人张庚高兴得拍案叫好。就这样,王昆毫无争议地成了《白毛女》女主角“喜儿”的扮演者之一。

△王蒙 作家

王蒙:

她唱歌是那种天籁,最朴素、最质朴、最奔放、最豪迈的。因为在那个时代能够把白毛女的角色拿下来,而且拿得那么自然、可信、真诚,让你身心全都浸透在《白毛女》的故事里边,这正是王昆的先天的优点。

1945年4月22日晚,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灯火通明,大型文艺作品《白毛女》首次登上了舞台。

随着剧情的演进,观众的心情不断起伏。当王昆扮演的喜儿在剧中遭受地主黄世仁非人折磨,奔向台口高唱“我要活,我要报仇,我要活”时,深受触动的毛泽东率先起身鼓掌,全场掌声雷动,几乎每一位观众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贺敬之 剧作家

贺敬之:

毛主席看的时候,我就很注意他的表情。救出喜儿以后,他眼里边就好像有泪光的样子。斗争会以后,最后唱了一句“太阳底下把冤申”,他掉泪了。

《白毛女》思想深刻、立场鲜明,批判了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歌颂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觉醒,勇敢地斗争,争取自由和解放。

《白毛女》登上了艺术的舞台,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王昆的歌声回应着时代的号召,呼唤着每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冲破枷锁、投身革命,用热血与信仰撼动旧世界腐朽的铁幕,揭开新世界胜利的篇章!

敬请收看今天(12月2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为人民而歌》

《到延安去》

来源:央视新闻

1 阅读:2